1948年,毛泽东看了粟裕的电报感到不对劲,命令陈毅立即返回华野

分享至

问及谁是毛泽东最钟爱的将领,恐怕除了粟裕就没有别人了。在公开场合里,毛泽东曾多次夸奖粟裕,说他是个能征善战的名将,甚至将之比喻为我军的韩信。



毛泽东为何如此器重粟裕。这是因为粟裕大器晚成,是一个拥有独当一面能力的干将。他的战略思维常常能与毛泽东不谋而合,甚至能补充毛泽东的不足。只要形成了成熟的想法,就绝不会轻易改变。这一点和毛泽东非常相似,都具有超强的预见力、超大的自信心和超常的意志力。

正因为如此,粟裕甚至敢于和毛泽东争论甚至“顶牛”。而更出奇的是,粟裕甚至能将毛泽东完全说服。

在粟裕一生中,曾有三次斗胆直陈。其中后两次斗胆直陈,直接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将全国的解放大大提前。

一、

1947年6月30日,毛泽东挥动其如椽之大笔,命令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启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随后,陈粟、陈谢两支大军分别杀入中原,可谓如入无人之境。三支大军呈“品字形”,在中原纵横驰骋。

蒋介石方面也毫不示弱。在刘邓大军方面,白崇禧带领桂系的第七军、48师以及中央军包围了大别山,不断挤压我军的生存空间。同时,蒋介石又将邱清泉的第五军、胡琏的第11师派往中原,和我军捉对厮杀。一时间,我军与蒋军在中原形成了均势。



为了打破这个僵局,尽快实现全国解放,毛泽东开始盘算着发动继刘邓大军后的第二次跃进。而这一次跃进的目标,则是蒋介石统治的核心区——江南。

到了1947年底、1948年初,毛泽东对于跃进江南的期望变得越来越强烈。原来,品字形最前端的刘邓被白崇禧死死困在大别山,人困马乏,连丢三十个县,处境异常艰难。不仅丢光了重武器,人数也由12万人减员至6万。

为了解刘邓大军的倒悬之急,陈粟、陈谢两支大军拼命调动敌人,但蒋介石和他的将领早已“吃一堑、长一智”,机动兵团常常抱成一团,动作敏捷,增援迅速。因此大别山之围,迟迟无法解开。刘邓大军只好化整为零,变运动战为游击战。1947年12月,大别山更是采取分兵行动,刘伯承带领1纵转移至豫西,邓小平则带领3个纵队在大别山与白崇禧兜圈子。

这对于蒋介石,无疑是个好消息。如果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站不住脚,“品字形”便会出现一个缺口,陈粟和陈谢也不可能在中原站住脚。

因此毛泽东做出决定,将陈粟的华野抽出三个纵队的兵力,即刻渡江,跃进江南。而南进的主将毋庸置疑,自然是华野战役指挥员粟裕。



按照计划,先由粟裕带领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在1948年夏季或秋季渡江南进;此后三、八、十纵队在1949年二三月间继续渡江南进。

为了保证这次战役的成功,毛泽东专门设了两个重要战略方面机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东南野战军。这将是继东北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后的第六个野战军单位。

按照毛泽东估计,粟裕这番南进,可以调动国民党军至少30个旅的兵力,中原的形式必然大为改观。

万事俱备,只等粟裕“接诏”了。1948年1月22日,粟裕的绝密级回电果然到了。按照军电以地支代月、天支代日的惯例,1月为子,22日为养,合称子养电。

毛泽东逐字逐句地将“子养电”反复阅读了一番,感到有些不满意。他将这封电报批示后,转交中共中央书记处其他两位书记——周恩来、任弼时以及陈毅传阅,征求他们的意见,最后特别注明:“再送毛”。

毛泽东为何对粟裕的回电不满呢?这是因为粟裕在这封回电中,婉转地拒绝了毛泽东的渡江命令。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