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的聪明之处:魏征委屈了她的女儿,她还要重赏魏征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世民的嫡女出嫁,长孙皇后却重赏魏征,学者:长孙皇后真聪明

李世民嫁女儿,魏征缩减了公主的嫁妆,长孙皇后为何要重赏魏征?

公元613年(隋朝大业九年),唐国公李渊的二公子李世民大婚,新娘子是高士廉的外甥女长孙氏。这位长孙氏是名将长孙晟的女儿,因为父母双亡,被异母兄弟所不容,寄居在舅舅高士廉家中。当年,新郎李世民只有16岁,新娘长孙氏仅有13岁。谁也没想到,这对年轻的小夫妻,在13年后,会成为大唐帝国的皇帝和皇后。



可能因为长孙氏年龄小的原因,长孙氏成婚的第五年,才生下第一个孩子,取名李承乾。又过了一年,又生一子,取名李泰。到了第三年,长孙氏再次怀孕,这次,她希望能生个女儿,果然顺了自己心意,诞下一名女婴。这位女婴,是李世民的嫡长女(排行第五),李世民为其取名李丽质,取“天生丽质”之意。此时,李渊已经称帝四年,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氏乃秦王妃。



5年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其妻长孙氏被立为皇后,史称文德皇后或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对嫡长女李丽质爱若珍宝,贞观二年,李丽质年仅8岁,就被封为长乐公主,食邑三千户。

皇帝的女儿被册封为公主,本不稀奇,稀奇的是长乐公主被封“食邑三千户”。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举两个例子,《旧唐书·杜如晦传》记载:

及事捷,与房玄龄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李世民在平定天下时,身边有两大智囊,分别是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人直接帮李世民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可谓居功至伟。李世民登基时,封赏众臣时,封杜如晦为蔡国公,食邑一千三百户。



杜如晦跟随李世民多年,是李世民的“张良”,在唐朝凌烟阁功臣榜上排名第三,才食邑一千三百户。

再如长孙无忌,凌烟阁功臣榜第一名,《旧唐书》曰:“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实封千三百户。”

而李丽质身为李世民的嫡长女,年仅8岁,就被封“食邑三千户”。比房、杜、长孙无忌要高得多,可见李世民有多疼爱此女,给她的恩赐实在有些夸张。

虽然李世民给李丽质的封赏有些过分,身为皇后兼母亲的长孙皇后,从做母亲的角度来说,她自然希望女儿能够纵享富贵,但作为皇后,她并没有出面劝阻。这样给后面的事情留下伏笔。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对于自己疼爱的嫡长女,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自然是千挑万选。最后,为女儿定下了一门绝好的亲事,驸马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长孙冲。长孙冲不仅是李丽质的表哥,而且一表人才,相信李丽质嫁入舅舅家,肯定不会受委屈。

贞观七年,李丽质13岁,到了出嫁的年龄。当年,李渊的第五女,也就是李世民庶出的妹妹、李丽质的姑姑永嘉公主也出嫁,礼部为李丽质和永嘉公主准备了一样的嫁妆清单。李世民不满意,要求长乐公主李丽质的嫁妆要比永嘉公主多一倍。这个消息传出后,一片哗然。



李世民疼爱女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都是公主,又几乎同时出嫁,李世民厚待女儿,却薄待妹妹,大臣们自然看不下去。其中,态度最强硬的要数魏征。

魏徵谏曰:“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陽。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资治通鉴》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