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们每天吃素,为何个个“肥头大耳”?看他们的伙食就明白了

分享至



你是否也曾经在路上看到一位身材臃肿的和尚,那份慈祥的笑容下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佛门清修,岂不是要时刻戒骄戒躁,保持谦逊?

为何如今的寺院中,那些身穿袈裟的僧人个个腰粗膘大,犹如将就的世俗老好人?

或许我们对和尚的印象过于狭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早已与古时不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追溯佛门的身影,看看在这变迁的时代里,和尚们的生活是怎样一番景象。

一、古时和尚生活的真相

众所周知,佛教禁止杀生,所以佛教中人一般都斋戒吃素,而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吃素能保持身材,所以大家理所应当的认为,这些和尚应该都是很瘦的。

然而,当我们走进寺庙时,却发现大多数和尚都是肥头大耳,与我们的预期大不相同。

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真的像有些人的猜测那样,和尚如今只是一份工作,下班之后就不再守清规戒律了吗?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时的和尚都过着清贫禁欲的生活。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和尚吃素只是一种自我约束,并不是被强制要求的。

根据《梁高僧传》记载,当时和尚是可以吃肉的,只要遵循“不自杀生、不为我而杀生、不见杀生“的三条规矩。他们通常靠化缘来获取食物,百姓会根据自身的家境给予一些赙济。



不过,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百姓自身也常年吃不饱,所以和尚化缘到的食物也很有限。

他们不得不节衷守约,步行化缘时往往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凑足充饥的干粮。因此,即便偶尔化缘到一些肉食,由于营养不良、运动量大,也很难使和尚的身材走样。



——出家之人不沾荤腥——

从古至今,出家人吃全素一直是佛教徒的一种生活常态。

但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和尚吃素并非佛门的铁律,他们是可以吃"三净肉"的。

最初佛教传入中国时,并没有不许吃荤的明确规定。

相传,佛陀在世时,对僧人的饮食没有多加限制,僧人们的生活与在家人别无二致。

直到有一天,佛陀来到剎帝利的斋庄化缘,发现僧人们正在大快朵颐,食用葱蒜等辛辣食物,遂下令:"若佛子不得食五辛。"

五辛,指代蒜、兰香、葱、韭菜和猘蓝五种辛香气味浓郁的蔬菜。



佛陀认为,僧人吃了这些食物后,情绪容易躁动,影响禅修。这才是佛经中关于饮食的最初禁忌,与荤素还没有直接关联。

后佛教徒又将这一禁忌扩展到其他刺鼻的食物,但是吃肉本身一直没有被明令禁止。

当时有个说法是:"佛子得食三净肉。"



所谓"三净肉",指的是非亲眼目睹宰杀过程、非亲耳听闻杀生哀嚎、非为自己而特意宰杀的动物肉类。

也就是说,只要符合这三个条件,僧人吃肉便属无过。

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南朝梁武帝时期。



梁武帝是位虔诚信奉佛教的帝王,他痴迷于诵读佛经,甚至四度出家皈依佛门。

有一次,他诵读《大般涅槃经》时,读到"菩萨大慈大悲,不忍心吃众生肉"这一经文,深受触动。



于是梁武帝下令在自己的餐桌上撤下所有荤腥,改吃清淡斋饭,表现出虔诚信士的一面。

但梁武帝并不满足于此,他进一步向全国僧人发布了一条重要命令:"从今天开始,所有的僧人都应该认真思考不杀生的戒律,不再吃肉,改吃素菜。"



梁武帝作为执掌国政的帝王,其命令自然不容置疑。

一时间,全国各寺庙响应号召,素食风气由此兴盛开来。

其实,梁武帝如此做,固然出于虔诚信仰,但也另有深意。



在当时那个年代,佛教在多个朝代的积累下影响着无数民众,因为时代在变动,局势的动荡让无数民众渴望佛教给予自己真正的净土。

所以当时遁世出家的人数越来越多,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流失,整个国家的经济都要面临危机。



而梁武帝虽然也崇尚佛教,但是其实更希望通过下这道命令,能让那些唯恐遭俗、追求享乐的人打消出家的念头,从而稳定社会秩序。

果不其然,命令一出,武帝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很多试图用出家来逃避责任的官员,因为不能接受整日吃素最终打消了念头。

而那些出家的平民们,大部分也都因为不能吃肉这件事选择了离开寺庙,重新过上了自己正常的生活。



从此之后,和尚吃素的规矩就一直沿袭至今,这也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特色。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只能吃素,寺庙里的和尚们也几乎都没有瘦的人,大部分都身材十分富态,这又是为什么?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