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围攻张士诚,久攻不下,朱元璋想起7年前的奇谋,张士诚绝望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1363年,陈友谅张士诚相约东西夹击朱元璋,张士诚发兵安丰,攻打小明王韩林儿,而陈友谅趁机攻打被朱元璋占领的洪都(南昌),朱元璋不顾刘伯温等人的劝阻,坚持先营救韩林儿,导致洪都被陈友谅围困,待到朱元璋解了安丰之围,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和大将邓愈已经在洪都坚守了八十多天,洪都已经弹尽粮绝。接下来,朱元璋赶往江西,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陈友谅身死,他的儿子陈理在半年后投降。陈汉已灭,朱元璋掉头向东,正式开启“灭吴”之战。



其实,说朱元璋“灭吴”,并不准确,因为在公元1363到公元1364年这两年间,先后出现两个“吴王”。先是,张士诚自立为吴王,以平江(苏州)为都城。然后,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之后,也被众人推举为吴王,以南京为根据地,不过,当时朱元璋仍以小明王韩林儿的“龙凤”为年号。所以,当时人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平心而论,张士诚在苏吴地区还是很有威望的。张士诚和朱元璋在某些方面非常相似,元朝末年,张士诚出身于穷苦家庭,深受元朝苛政之苦,为了生存,他带着三位弟弟偷偷贩卖私盐,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当地最大的盐枭。《明史》记载,张士诚为人非常慷慨,凡周围乡亲有为难之处,他必当倾囊帮助,因此在苏吴地区,张士诚颇得人心。所以,在张士诚举起义旗,举兵造反时,苏吴地区的百姓也十分支持。



张士诚当时以平江为核心,周边有四大重镇,分别是杭、绍、湖、秀(嘉兴),彼此之间相互呼应,如铁索连环,再加上盐城、通州、泰州、淮安、徐州等地,势力范围较大。朱元璋为了突破张士诚的防线,派徐达、冯胜、常遇春、李文忠兵分四路,将张士诚外围城池之间的联系切断,各个击破。张士诚胸无大志,一味固守,待到1366年八月,朱元璋已经剪除平江周边的羽翼,只留平江一座孤城。



朱元璋当时坐镇南京,命徐达为主帅、常遇春为副,二人带兵20万,合力围困平江。《明史纪事本末》云:

八月辛亥,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万伐张士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