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里长了息肉,上厕所时会有3个提示,别等到中晚期了才发现

分享至

肠息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如果长期反复发作肠道炎症,就很容易患上肠息肉。

肠息肉很容易发展成癌症,所以一旦发现,就要立马到医院接受诊治,防止病情恶化。

息肉的大小各不相同,小的息肉直径可能只有几毫米,而大的息肉直径可能有4厘米。

息肉越大,越容易发生堵塞,引起身体不适。不过,刚开始长肠息肉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不容易发现,为了避免肠息肉的病情恶化,我们必须知道身体的预警。

当身体里长了肠息肉的时候,上厕所时会有这3个提示。



一、上厕所时的预警

早期的肠息肉很好治疗,但若是一直没发现,拖到晚期可能就会发展成肠癌了。

肠息肉可能会出现在体内结直肠的任何一个部位,在医学上,我们会把肠息肉分为不同类别,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以及增生性息肉等等。

不同息肉的情况一般不同,通常来讲,炎症性息肉患者只要接受炎症治疗就可以痊愈,可腺瘤型息肉的治疗过程会更加复杂。

究竟是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发展成为肠癌?在肠息肉的不同类别当中,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患者的癌变风险明显比较低,而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癌变风险会相对更高。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肠息肉都有癌变的风险,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与很多因素有关系,可能会受到息肉的大小、形态、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直径越大的息肉癌变风险就越高,有家族遗传息肉瘤的息肉患者的癌变风险也更高。

所以,对于家族遗传史的人来说,及早进行肠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检查出自己也有肠道息肉的话,为了避免发展成肠癌,还是需要尽早接受治疗。



身体里出现肠道息肉,从外面是看不到显著症状的,但在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是在上厕所时,患者可能会察觉到自己身体上出现的一些微妙变化。

如果能及早察觉到自己的这些变化,也许就能在患病早期就发现肠道息肉的存在,避免病情恶化。

第一点,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排便习惯发生了变化,就要警惕是否已经有了肠道息肉。不要以为排便习惯是一件小事,这可能是你的身体发出来的警告。

健康的人,他的日常排便一定是规律、顺畅的,如果肠道内出现了息肉,那么这可能会影响到肠道的正常功能,有的人排便次数会突然变多或变少,还有的人会出现拉肚子、腹泻、便秘的情况。



除此之外,肠道内存在息肉还可能会刺激到肠道粘膜,从而引发炎症或者感染,这都会让人的排便习惯发生变化。

因此,一旦你发现自己的排便习惯突然变化,那就要警惕肠道息肉的存在了。

第二点,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大便形状出现了变化,也要警惕是否已经出现了肠道息肉。

正常人的大便形状应该是圆柱形的,并且排出的过程顺畅,可有肠道息肉的人就不是这样。



当肠道内出现息肉时,息肉会占据一定的空间,当大便从肠道通过时,可能会被息肉挤压发生变形,这时候排出来的大便就很可能带有凹槽或者变得扁平

另外,还有更严重的情况,就是当肠道内的息肉数量过多或者息肉的体积太大时,肠道内允许大便通过的空间就变得更小了,此时排出体外的大便很有可能变成细条的形状。

总的来说,大便形状变得扁平或变成细条状都是不正常的,如果发现自己的大便形状不正常,一定要警惕肠息肉的存在,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第三点,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