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懂东吴的两宫之变!孙权晚年,为何会让东吴内乱不止?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240年时,孙权的太子孙登病逝。临死前,孙登举荐孙权的第三个儿子孙和为太子。



孙登去世的第二年,孙权把孙和立为太子。

但是,孙和被立为太子后,孙权又表现得非常宠爱四儿子,鲁王孙霸。两个儿子一样住在皇宫里,待遇也很相似。

由此,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夺嫡斗争。这场政治风波,后来被称为两宫之争。由于东吴的太子住在南宫,后来孙霸被封为鲁王,所以这场夺嫡之争又被称作南鲁党争。



这场风波带来的影响极为严重,无数重臣都丢掉了性命。后来孙权不得不废掉了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改立小儿子孙亮为太子。

这种幼主继位的场景,又间接引发了东吴后期一系列的政治动荡。

那么,两宫之争到底是怎么激化到这一步,让孙权自己都无法收场的?太子和鲁王互相斗争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势力在其中推波助澜呢?



孙权废太子、赐死鲁王、立幼子孙亮为继承人,看似终结了这场风波。那么,这场风波真的被孙权结束了吗?

要搞清楚两宫之争,还要从前太子孙登临死前说起。

公元241年,太子孙登病逝。临死前,他上疏,请求孙权不要太过悲伤,又说弟弟孙和才能出众,可以继任为储君。



孙和是孙权的第三个儿子。在此之前,孙权的二儿子孙虑已经死了。所以孙登死后,孙和就是孙权的长子。

在孙登做太子期间,孙权就表现得非常宠爱孙和。当时,孙和的待遇几乎和孙登没什么区别。

孙和即是长子,又一直受孙权的宠爱,成为储君,简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公元242年,孙和被立为太子。但与此同时,孙权开始宠爱四儿子孙霸。

孙和才当上太子没多久,根基不稳。所以东吴的大臣害怕产生夺嫡之争,就有许多大臣劝谏孙权,给四皇子孙霸封王,让他迁出宫居住。

有人建议降低自己的待遇,孙霸肯定不高兴,就开始记恨太子。



本来,孙和已经当上了太子,孙霸即使记恨孙和,也做不了什么。可是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情况,这个人,就是孙权的大女儿,公主孙鲁班。

可以说,两宫之争是由这个孙鲁班挑起来的。

两宫之争,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由孙鲁班主导,主要是在宫廷内部;第二个阶段,斗争已经蔓延到朝廷上,主要是全琮为代表的鲁王党在推波助澜,矛盾逐渐白热化;

第三个阶段,陆逊卷入泄密案,悲愤而死,数人被卷入其中,局势失控;第四个阶段,可以看做前三个阶段的尾音,孙权废太子,又赐死鲁王和鲁王的党羽,立小儿子孙亮为储君。

要介绍这个孙鲁班,就得简单说一下孙权后宫的情况。



孙权娶了很多夫人,其中最喜欢的是步夫人。《三国志》中说,这个步夫人“以美丽得幸于权,宠冠后庭”

但是步夫人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一个就是孙鲁班,乳名大虎。一个叫孙鲁育,乳名小虎。

步夫人深受孙权宠爱,孙权本来想立步夫人为皇后,但是受到大臣们的反对。孙权只好推迟这个计划。



不过,大家都知道孙权的心意。所以宫里都称步夫人为皇后。

公元238,步夫人去世,孙权非常悲痛,在诏书里说“朕恨本意不早昭显”,恨自己没有坚持,早日立步夫人为皇后。

出于对步夫人的感情,孙权非常宠爱这两个女儿。这也给了孙鲁班干政的机会。



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也非常得宠。据说王夫人的宠爱,仅次于步夫人。

相近就难免有比较。大概是出于这个原因,孙鲁班很讨厌王夫人。

按照母凭子贵的原则,孙和成了太子,他的母亲王夫人也迟早会被册封为皇后。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