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孙毅中将在唐山大地震后让敞开大门,孩子说的话让他发飙

分享至

前言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后的那段日子。一个又一个的震情预报,使人们经常处在极度紧张之中。

当时,孙毅将军家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地震又把后墙震裂了几道一指多宽的缝子。

在震情预报最紧张的一个晚上,孙毅把全家召集在一起,提出“要敞开大门”。随后,孩子的一句话,让孙毅发飙了。



孙毅被任命为总参谋部顾问

1978年6月的一天,在北京市一座普通的院落里,这家的主人,一边凝视着刚书写的“奋斗”二字,一边用手抚摸着那银色的胡须。

这位酷爱书法艺术的老头,就是赫赫有名的孙胡子——孙毅将军。时年74岁的他,腰不弯,背不驼,走起路来还带风。

这时,秘书走过来,交给他一个文件。孙毅停下手中的笔,打开一看,是一张中央军委的任命命令,上面写着,“任命孙毅为总参谋部顾问”。

孙毅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行字,许久,他对秘书说道:“我又可以工作了!”



孙毅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想着为人民、国家、军队献出自己全部。在战争年代更是如此。

53年前,年轻的孙毅与二十六路军的起义将士们在古城宁都起义,随后投身于人民的怀抱,跨进了红军的行列。

在红军,孙毅从马列的书本里,从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讲话和文章中,逐渐弄懂了一个真理:共产党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是一个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民公仆。

红军刚刚开始长征的时候,孙毅担任师参谋长。那时,部队频繁转移,战斗不断。作为一个高级指挥员,组织上给他派了一匹马。但共产国际代表李德却说:

“孙毅是从白军过来的,配马不合适。”

于是,孙毅的马被杀掉了。



孙毅毫不在意地说:

“没有四条腿,还有两条腿。只要我能往前挪,就不会掉队。”

往后,孙毅与大伙儿一样,步行走完了长征。

白天,大家一起行军,晚上战士们休息,孙毅却不能睡觉。他需要勘察地形,起草报告,下达指令等。这就导致,有时行军实在太累了,孙毅就解下一条裹腿拴在腰间,让前面的同志拽着,边走边打会盹。



50年后的一次老同志座谈会,几个当年的领导握着孙毅的手,抱歉地说:“胡子,真对不起你,使你多吃了不少苦。”

孙毅笑着说:

“我还要感谢李德呢?他使我养成了走路的习惯,现在别看我上了年纪,日行20里是没问题的。”

在以后的战争中,孙毅的职务虽然节节高升,但在他的心里,位置不重要,能工作就行。孙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是:“乌纱帽可以不要,让我工作就行。”

1975年秋天,在邓小平亲自抓军队整顿的时候,总参谋部举办“全军教导队长”训练班,聘请孙毅担任训练班的顾问兼指导。



孙毅很高兴,第二天就带着简单的行李走马上任了。

当时,训练班的领导看他年纪大了,没有分配给他具体工作,但孙毅却是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诸如,起床号刚响过,孙毅就扎紧腰带,军容严整地来到操场与战士们一起出操。

此外,孙毅还经常到部队院校作调查。每次出发前,他都会嘱咐秘书:

“这次去院校,不是视察,是调查,不是去当先生,是去当学生,当学生就不能有架子,不然就学不到东西。”

不管到了哪个院校,孙毅一定会去看伙房和幼儿园。看看孩子们教育得好不好,伙食搞得怎么样。值得一提的是,孙毅还会十分仔细地查看泔水缸,看有无浪费的现象。

很多的学员看到这一幕,激动地在本子上写下:“老将军的言行,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面明镜。”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孙毅先后6次赴全军院校调查,足迹遍布石家庄、郑州、南京等40多所院校。

这些成绩对于年轻干部来说,不算什么,但对70高龄的老将军而言,实属难得!每次调查后,孙毅都要及时地写好报告,向总参领导提出建议,总参的领导们看后,对孙毅的报告批示:“孙毅同志不辞劳苦,深入院校,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

1983年3月,孙毅将军把自己珍藏多年的毛主席、朱德等老革命家写给他的信件原件,献给了军事博物馆。在任总参谋部顾问期间,孙毅组织、动员许多老同志撰写了上百篇的回忆录和历史材料。



据说,为了撰写赵博生同志的传略,孙毅亲赴宁都进行实地考察,受了不少罪。

由于过度疲劳,加之水土不服,孙毅患上了急性肠炎。这晚,他腹痛难忍,一连上厕所十几次,整宿没合眼。这样高龄的老人,怎能经得起如此折腾?随行的工作人员,瞒着孙毅向总参打了报告,并商定让他乘便机回京治病。

孙毅得知后,坚持不回,并恳切地说:“我们来一趟不容易呀,不能因为我的病改变工作计划。”

病情稍好后,孙毅就投入到了采写回忆录之中。总的来说,孙毅将军对待工作,必然会付出全部身心。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