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73年宋希濂去韶山,不愿进毛主席旧居,杜聿明:不要忘记陈毅的话

0
分享至

1973年,宋希濂和杜聿明相约来了一趟特殊的旅行,他们来到了湖南韶山,不仅在当地感受到了浓烈的革命氛围,还见到了毛主席昔日的风采,已经接受过改造的他们心中深感满足。

两人一路边走边感慨,很快就走到了毛主席的故居前。

看着这个收拾的十分整洁的简陋房屋,杜玉明抬腿就要进入参观一番伟人的风采。

结果宋希濂当即就将其拦了下来:“我们还是不要进去了吧?”

为何?”杜聿明满脸不解。

败军之将,进去岂不是尴尬?

杜聿明迟钝了两秒,大笑两声,随即拍拍宋希濂的肩膀,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别忘了陈毅说过的话呀!”

说完,杜聿明就走进了毛主席的故居,而宋希濂在认真思考了片刻之后,也像是忽然明白了什么一样,跟着进入了房间。

陈毅将军曾经究竟说了什么?为何能令宋希濂茅塞顿开呢?


退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

宋希濂身为国民党中的将领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是却鲜少有人知道,他曾经也是共产党内的一员。

宋希濂于1907年出生在湖南省的一个书香世家,曾经收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便萌生了参加革命的想法。

他曾多次参与学生组织的运动,积极宣传革命思想,让更多的人受到思想的启蒙,同时,他们还创办了在当地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墙报《雷声》,号召更多的人加入革命。

此时的宋希濂身上就已经展现出了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

1923年之时,宋希濂在长沙市的育才中学参加了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并顺利通过了这场选拔。

有了黄埔军校的“加成”,宋希濂加入共产党似乎并不是一件令人称奇的事情,事实也确实如此。


因为在考试的时候,他的身旁坐的正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陈赓将军,两人身为同乡,宋希濂又比陈赓小了4岁,因此宋希濂心中十分仰慕陈赓。

他们两人时常交流革命思想,彼时陈赓又早早就加入了共产党,因此宋希濂也受到陈赓的影响,萌生了加入共产党的想法。

尤其是他们两人时常相约观看周总理的演讲,每次演讲结束之后,宋希濂心中都大受启发,总能有些新的感悟。

后来宋希濂在陈赓的带领下,有幸到周总理的住处,和他开怀畅谈了一番,正是这番对话,让宋希濂心中的方向逐渐明朗。

18岁那年,在陈赓的带领下,宋希濂正式加入了共产党,他信心满满的认为,他会是一辈子的共产党员,和陈赓也会是一辈子的好兄弟。


却万万没想到,前后不过短短1年多的时间,局势就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国共关系破裂,宋希濂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这让宋希濂想到,也就是在刚入党的那段时间,陈赓就曾问过自己,如果有一天国共两党关系破裂,他该作何选择。

宋希濂并没有把这句话当回事,在他看来,国家的形势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

却没想到,前后不过几年时间,那时候的话竟然成了真,那自己又该作何选择呢?

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和蒋介石的接触开始愈发频繁,宋希濂被提拔成为国民党的军官,他开始更加偏向于国民党了。


后来陈赓想方设法的找到宋希濂,提出他可以回到党组织中继续参加工作,只是这次,宋希濂没有听从陈赓的建议,而是留在了国民党的队伍中,并递交了一份退党申请书。

实际上,这份退档申请书提交不提交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因为陈赓心中已经清楚宋希濂的选择,自那之后,陈赓和宋希濂两人便断了联系,昔日的兄弟彻底走向了对立的阵营。

然而,这只是原因之一。

败军之将,思想“解放”的开端

历经多年战斗,从抗日战争的短暂合作,走到解放战争的对立,宋希濂似乎早已经忘记了当初曾经加入国共产党的事情。

他和陈赓也只有在西安事变发生前后那段时间,因工作原因匆忙见了一面。

此后一别又是十几年的时间。


1949年9月,国民党大势已去,宋希濂虽身为川湘鄂黔边区“最高决策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有事川湘鄂边区的绥靖公署主任,但是在面临着大量的解放军进军西南的情况下,他所带领的残兵败将,还是落入了我军的包围圈。

此后在蒋介石的指示下,他带领军队苦战月余,依旧没能攻破我军防线,就连蒋介石的撤退命令也没能等到。

11月24日,白马山的战斗结束之后,宋希濂落败,他只好带着部队暂时脱离蒋介石的控制,带着数万人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转移。

从参军战斗至今,宋希濂何时遭遇过这样的情况,然而受到时局所迫,却还是不得不走上了这条路。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除了他,大部分的国民党军队纷纷落败,军官被俘,蒋介石忙着转移台湾的事情,根本无暇顾及他们。


宋希濂在前,身后浩浩荡荡的就是数十万的国民党将士,再往后,也就是紧追不舍得解放军了。

寒冬腊月,公路几乎已经全部被我军占领,宋希濂只好带着队伍沿着崎岖的山路撤退。

时不时地有人掉队甚至是当逃兵,随着人员越来越少,他们只能选择将重武器全部扔下,轻装上阵。

此时蒋介石依旧在通过电台发号施令,要求他们严守此地,不可以撤退。

“不用理会蒋委员长的命令,出什么事我来担着。”宋希濂下达了这样一道指示,然后继续关注着整个战场的局势。

只是越关注他的眉头就皱的越厉害。

他们不断向前,时刻传来的熟悉的将领们起义的消息挑动着所有人的心。


在一处破庙中休息的时候,宋希濂对着自己的将士们说:“这一战我们是彻底败了,我们现在的力量有限,所处的环境也十分艰苦,但是我们不愿意成为俘虏,我们是国民党的军人,应该等待时机,重新建立一个根据地……

宋希濂努力抬起头,“鼓舞”着所剩无几的将士们。

连日的奔波已经使得他们没了往日的神采,宋希濂也不知道他们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又要走多久,才能走出解放军的包围圈。

冬日的寒冷已经将他们的锐气挫去了大半。

但让宋希濂没想到的是,此时他们早已经被第五兵团十八军的一支先头部队盯上了。

双方会面之后,很快再次爆发期激烈的战争,而宋希濂的部队毕竟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长途跋涉,又是败军之将,自然是不敌我军将士。


在宋希濂的带领下,国民党士兵没日没夜的拼命奔逃,只为能够尽快逃出解放军的包围圈。

与此同时,宋希濂还能指挥部队一边撤退,一边交替着互相打掩护,但饶是如此,他的部队还是减员严重,经过这样一番逃亡,最终只剩下了5000余人。

但此时宋希濂已经看到了“逃出生天”的希望,只要他们能够到达峨眉县北边的龙池,再走上十几里路,就能够坐上卡车,逃出包围圈。

然而我军早已经看穿了宋希濂的逃生路线,在他们赶到约定的地方之前,就派人将他们拦截了下来。

他哪里想到,坐上车之后,竟然再次被我军全面包围,眼看突围已经没有了希望,宋希濂心中百感交集,“败军之将”这个词犹如挥之不去的梦魇,不停地回荡在宋希濂心中。

与其受辱,还不如直接在这里了此残生。

想到这里,他当即拿出一直随身携带的小手枪,抵在自己的脑门上,准备自杀。


就在这时,随身的警卫员发现了宋希濂异常的举动,在他扣下扳机的前一刻,急忙将手枪夺了过来。

你做什么?”宋希濂怒火中烧,准备把枪夺过来,再次自杀,却没想到还没等他拿到枪,我军的将士就如雷霆之速一般冲了过来。

看着这些因为连日的奔波而衣衫褴褛,却还是成了俘虏的士兵们,宋希濂心中忽然升腾起一种愧疚。

此时他的装扮就和普通的士兵无异,因此宋希濂便打算通过改名换姓,蒙混过关。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我军竟然有人见过他的面孔,在还没到达峨眉县的时候,就认出来了他,宋希濂因此成了重点的国军战犯,被送进了战犯收容所中进行思想改造。


拒不改正,但求一死

进入功德林管理所之后,宋希濂成了最顽固的那一派人物,他时常感慨自己带领的近万人的部队,竟然会被解放军两个加强营的兵力追赶的七零八散,又不得不承认国民党在这次战争中确确实实落败了。

被俘之时,宋希濂正值壮年,自然是心有不甘,面对我军的身份,他一概不理,就连当时的随军记者想给他拍照,他也总是背着脸拒不配合。

一直到杨勇将军亲自出面,宋希濂的态度才稍微好转了一些。

后来他就和一些国民党中的老干部被关在了一起,虽然行动上没有那么自由,但是却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备受折辱,这让他稍微安定了一些。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面对曾经的敌人,共产党不仅没有苛责他们,还给他们提供了远高于外界的伙食和住宿条件。


尤其是1950年,老友陈赓的一次探望,更是让宋希濂彻底放下了心中的防备,开始了认真的改造工作。

在此过程中,他们时常会被带出去,查看新中国发展建设的历程,同时也对共产党的理念和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再加上周总理的殷殷教导,宋希濂更是感怀在心,他对自己的过去终于有了醒悟和一定的认知。

1959年,因为在管理所中改造认真,宋希濂成为第一批被正式释放的战犯,他的生活也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被中央聘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专门撰写真实的史料。


此后,宋希濂时常为自己当年放弃共产党,选择国民党而感到悔恨不已,只可惜时间无法推倒重来。

1973年,为了更加清晰地感受毛主席的风采,宋希濂和杜聿明相约,前往湖南韶山,参观了当地的景色。

在这里,他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革命伟人的魅力,以及共产党对于革命的影响。

他们两人也更加悔恨,自己没有早日认清蒋介石的真面目,才导致国家内战多年,民不聊生。

两人一边感慨,一边参观着周围的景象。

一直到一个简洁干净的房屋前,他们停住了脚步。


这是毛主席的故居,杜聿明抬脚就准备往里走,没想到却被宋希濂拦了下来:“我们还是别进去了吧?

为什么?”杜聿明不解。

败军之将,进入了岂不徒增尴尬?”

杜聿明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说道:“你忘了陈毅说过的话了?他说山东头一仗,可是被我们打败了呢。胜利之师尚且不在乎输赢,你又何必如此纠结呢?

听到这句话,宋希濂心中忽然茅塞顿开,杜聿明这个当初的顽固派都已经看开了,自己有什么看不开的呢?


一想到这里,宋希濂心中瞬间敞亮了不少。

说的在理。”他认同的点点头,也随之走进了毛主席的故居中参观了一番。

后来宋希濂也逐渐放下了“输赢”这个心结,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新中国的统一大业上。

他们利用自己的身份,不停地呼吁着两岸的统一,对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避光草莓
避光草莓
避光草莓
917文章数 26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