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纳什均衡?什么是好的制度,到底是公有制好还是私有制好?

分享至

美国电影美丽心灵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追女孩子的理论,有一天数学家纳什和他的朋友们在酒吧喝酒。

这个时候进来了5位女孩儿,纳什的4位朋友立刻就被其中一位长着金发的漂亮女孩吸引了,他们就讨论谁能够追到这个金发美女。



纳什提出了一个与其他人完全不同的方案,如果大家都去追金发美女,男生之间的竞争会非常激烈,搞不好没有一个人会追上。

这个时候大家再想去追其他女孩,那些女孩会很生气,因为没人希望自己是别人的替补。

但是如果男生们都不去追金发美女,那么他们可以分别去追求其他的女孩,虽然这些女孩子不是他们最想追求的目标,但是成功率会大大提高,相对于4位男士来说,每个人都会赢,所以这才是最优的选择。

作为一名数学天才,那什可以利用数学提供一个强大的分析框架,帮助理解人类的决策行为。

但是人类的行为真的是可以用数学计算出来的吗?

如果人的行为是可计算的,我们能否预言人类的未来呢?

数学家纳什给出了他非同寻常的思考。



纳什最有名的理论称为纳什均衡。

什么叫纳什均衡?

咱们来举一个例子,小强开展了一个新业务,在海滩上卖冰淇淋。

什么位置是最佳的位置呢?



当然是海滩的中间,这个位置的服务范围是以中心为原点,海滩最远处为半径的圆,可以保证园内所有顾客都能走最短的距离。

好日子没过多久,泰德也跑到海滩上卖冰淋,而且他们两个人卖的是同一个牌子的冰淇淋,提供的是同样的服务。

那么位置怎么分配呢?

两个人商量了一下,他们把海滩分成了两半,然后把冰淇淋车停在各自场地的中央,南边的客人归小强,北边的客人归泰德。



有一天,小强发现泰德这个鬼机灵居然把冰激凌车移动到海滩的中间,小强还是回到了约定的位置,从南边进入海滩的客人仍然从小强这里买冰淇淋,但是从泰德与小强中间经过的客人就被分流了,小强至少损失了25%的客人。

小强愤怒了,第二天,他跑到泰德的位置卖冰淇淋,泰德就在小强的南边支起了冰淇淋车。

这下子小强更惨了,泰德不但抢走了南边所有的生意,而且还瓜分了北方的一部分客人。

小强只好把车移到了泰德南边10米处,于是抢回了所有南方的客人。

泰德再次移动到小强南边10米处,又抢回了南方的客人。

在这一天里,小强与泰德不断地向南移动,直到他们最终回到了海滩的终点,背靠背的停在了一起,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他们服务的客人是一样多的,他们再也不会因为位置的变化而失去客人了。

海滩终点的位置非常重要,这个点就称为纳什均衡点。

就是在一场博弈中,参与者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大的收益。

小强和泰德都知道,他们的选择并不是最佳的服务客人的位置,从南方与北方进入海滩的客人都要走很远的路才能买到冰淇淋,但是因为存在着竞争,他们没有其他的办法。



这个无法改变的现状或者称为点,这个点就是纳什均衡。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比如说麦当劳与肯德基总是开在一起,汽车的4S服务店也喜欢扎堆儿,这都是因为纳什均衡在起作用。

约翰纳什生于1928年,他的智商极高,远超普通人。

上高中时,他就进修了大学里的高等数学课程,纳什在卡内基技术学院读书的时候,指导教授一看已经没人能教得了他了,就把他推荐给数学极为强悍的普林斯顿大学。

这就是那封保存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推荐信。

在谈到为什么推荐纳什的时候,只有一句话,纳什先生19岁了,他是一位数学天才。

1950年,22岁的那什用一篇28页纸的文章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题目叫非合作的博弈。



这篇文章的核心就是纳什均衡。

博弈问题由三个要素构成:

第一个是参与者,在博弈中可以有两个或多个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目标,

第二个是策略,策略是参与者在博弈中的行动或者决策,

第三个是支付,支付是指在博弈结束后每个参与者获得的收益。

博弈的目标一般都是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这三个要素共同构成了博弈问题。

咱们还是以上一个例子做比喻。博弈的参与者是小强和泰德,他们的策略是通过不断的换位置,找到最佳的销售地点,目标是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最终小强与泰德在海滩中心背靠背的卖冰淇淋,他们两人都获得了最大收益,并且他们都不能通过改变策略而增加收益,那么当前的结果就构成了纳什均衡。

约翰纳什的重要贡献就是他通过数学证明了这一规律,这就是纳什均衡的数学公式,这个公式证明在非合作博弈中存在着一个或多个纳什均衡点,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发现。

这说明在当今世界的大多数博弈中,最终的趋势总是形成纳什均衡。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杰迈尔森曾经说过,发现纳什均衡可以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意义相媲美。纳什创造了经济分析的新语言。

今天,纳什均衡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政治学、生物学、社会学等领域,成为探索世界的最有力的分析工具之一。

举一个非常玩的例子,在工作中我们总是遇到两类人,一种人是老好人,处处忍让,不喜欢和别人发生冲突,称为鸽派,另一种人非常强势,不怕和人翻脸,遇事就针锋相对,称为鹰派。

理论上,当鹰派好,可以占鸽派的便宜,但是为什么社会上总是鸽派的人比较多呢?

这是博弈论里一个非常有名的题目,叫做鹰鸽博弈。



鹰鸽博弈有一个和过去的认知完全不一样的结论就是,当一个鸽派并不总是吃亏的,当鸽派也有鸽派的好处。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