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各阶层划分:看看你在哪一层?

分享至

从历史的周期演化规律来看,阶层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20年小变,30年中变,50年大变是其基本逻辑。过去70多年,社会已经历经了四次较大的分级。


90年前的僚宦,地主,富商和买办处在第一层,其他的人都处在后面的层次。

70年前,第一次阶层分级。社会阶层一共只有三个:第一层是干部。第二层是工人。第三层是农民。

本质上,70年前的阶层数最少,同时各阶层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明显。总体而言,那个年代的社会三大主体阶层是最平和,区别最小的时期,总体而言,是一个充满了理想色彩的“平均主义”时代。



所以,那个时候,很多大院孩子和工厂孩子是完全融入的,工厂孩子和农村孩子也是基本共融的。虽然有时候较好阶层的人,稍微有点小优越感,但是大家的整体社会地位,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差距真的很小。

这也是当年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条件,共同决定了当年阶层之间的极小差距。

这种阶层之间的极小差距一直持续了30多年,一直到1970年代末。



30年前,社会阶层第二次分级。社会阶层首次从三个层次增加到四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干部。第二层:工人。第三层:个体户。第四层:农民。

个体户成为第一轮市场经济吃螃蟹的人,正因为个体户的存在,所以有了另一个称谓叫“万元户”。在当年的万元户中,90%其实都是个体户。

正是因为“万元户”的驱动,逐步释放出人人想要更好生活的“爆发力”,于是,整个社会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万元户。

当很多人看到万元户们轻轻松松实现了“三转一响”,轻轻松松娶上了“美娇娘”,轻轻松松的就有了那个年代极其稀缺的电视机。而且他们这些过上了“土豪”般日子的人也并没有受到所谓的“惩罚”和“割尾巴”,就产生了榜样的示范力量!

从此,人的欲望闸门就此打开了!于是,也就有了后来更精彩的故事。



20年前,也就是2000年左右,社会阶层第三次分级。是社会阶层从1950年以来积累几次小变后的第一个50年,按照50年阶层一次大变的基本逻辑和规律,社会原有的四个层次就增加到了五个层次,而且有些阶层的位次排序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

第一层:干部。第二层:商人及知识工作者。第三层:海外留学发展及各种漂(深漂、北漂、沪漂)群体。第四层:农民工。第五层:农民。

在这个阶段,一部分在各地“漂”着的群体和农民工阶层,借助房地产市场化东风和工资待遇的逐步提高,慢慢的扎根到了大城市,买房安家立足了。但也有很大一部分,运气不好,错过了阶层轮换和阶层跃迁的大潮,在50岁以后,又从“漂一族”和打工族退守了农村老家。



又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和演化,社会生产力进一步释放,社会的阶层再次出现细分。

今天,社会阶层第四次分级。从五个层次裂变成了六个层次,分别是:

第一层:权势层。第二层:富商。第三层:普通干部职工。第四层:稳定工作者。第五层:农民。第六层:自由职业。

在这一次变迁中,非常值得关注的是,干部群体在过去50多年的阶层更迭中,从稳稳的第一阶层,逐步分化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权势层,权势层中包括了一少部分干部,也包括了各类企业中担任较高层次管理岗位的人。

而其他普通类的干部,直接被挤到了第三层次。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干部也并非“永久性金饭碗”!



在下一个20年,正值上一轮50年大变的时间跨度(1950—2000)到第二轮50年大变时间跨度(2000—2050)的交叠期,所以,无可置疑,我们必将再次迎来更深层次的阶层分化。

从当下的发展大势看,大体会出现五个宏观趋势性变化。



未来20年,阶层的第一个趋势性变化:以可支配消费力分为净值和非净值阶层

要说挣钱的多少,现在挣钱的总量的确比20年前强太多。

20年前,月薪500就算达到社会平均薪了!笔者刚毕业的时候,月薪500一直领了很多年!

但是现在,500块还算钱吗?

更重要的是,现在就算平均月薪5000,都有较多的人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倒不是说物价涨了很高,而是现在的消费支出结构变化了。

随随便便在小县城买一个小房子,总价都要达到50万以上,加上装修就是70来万。月薪5000,要不吃不喝15年,才能搞一个小房子。

同时,生病也比较耗钱,稍微重一点的感冒,无论是药店买药或者门诊诊治,没有1000块左右支出是搞不定的!

别看大城市很多人,动辄月薪过万,听起来舒服,看起来也让人羡慕。但实际上,他们估计过得猪狗不如!每天都在焦虑各种开支费用,尤其是房子的开支费用,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房,对月薪过万的大城市人而言,都是一笔沉重负担。



因此,仅仅用收入多少来划分阶层,是完全不科学的!

大城市有房族月薪3千小日子也能过,把房子一卖,他就是小富豪了!

大城市无房族月薪2万日子也过得紧巴巴,大半辈子都在压力,焦虑和担心中度过的!

你说是月薪3千有房族处于较高阶层还是月薪2万无房族处于较高阶层呢?答案显而易见!

所以,接下来的20年,人的阶层会按照可支配的消费实力划分为净值阶层和非净值阶层。

净值阶层收入可以不很高,但是就进入享受生活的阶段了。非净值阶层收入即便不低,也得夹着尾巴做人!



未来20年,阶层的第二个趋势性变化:以智商指数分为收智商税和被收智商税阶层

随着消费进入到新阶段,所谓的消费升级,一部分是源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改善需求;另一部分是源于人们对新鲜商品的攀比和好奇产生的追捧。

打个比方,在液晶平板电视没有研发出来之前,有一个过渡产品叫“等离子背投电视”。背投电视当年的价格就是1.5万至2万一台,相当于当年一个普通干部一年多的总收入!

但是这个背投电视投放市场不到3年,各方面性能和视觉效果更好的液晶电视就推出了,而且价格还比背投电视便宜不少。

所以,当年买背投电视的那拨人就是被“收智商税”的人!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都可能被下一个时代的某一种产品“收智商税”。因为,普通人无法预判未来科技的走势和消费趋势。



比如,今天花很多钱送孩子去外语培训班的家长,可能在5年10年后,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外语的说法,因为全部都用上了高精准度的人工智能同声传译语言交互设备。

只要把自己的母语讲流畅了,讲标准了,利用智能同声传译交互设备,走到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会出现任何沟通障碍!

在未来,任何一个人要阅读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出版物,一定不会存在任何障碍,因为人工智能阅读机,在10分钟之内,就可以精准翻译任何一部外语著作。

所以,一旦我们用过去的逻辑来预判明天的消费走势,到头来基本都会被收智商税。而研发新产品和新商品的人,就是智商税的“收租人”。

他们不断满足人们膨胀的欲望和各种对新奇玩意的好奇心,让别人缴纳智商税,而他们自己赚得盆满钵满,逐步成为最有钱的阶层。

当然,时代也正是因为有一茬又一茬被收智商税的人,才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作为人,总是要吃些亏的!



未来20年,阶层的第三个趋势性变化:以原生家庭积累情况分为躺赢和“社畜”阶层

这是从资源和资本属性的维度来剖析阶层的视角。

换句话说,接下来的20年,生活状态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奋斗状态和机遇状态,更取决于原生家庭给自己的起点状况。——这一点,和70多年前的1950年左右是完全不一样的,1950年左右,几乎所有的家庭条件和基础积累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在当年就不存在哪一类人躺赢的问题。大家都得拼命干活去获取那微薄的生存资源!但是今天不一样了,经过了70多年的发展和多次的阶层分化,其中一部分家庭积累了不少家底子,而另一部分家庭,依然没多少家底子。

如此,就自然会出现,站在不同起点的人生,生存状态截然不同的状况。

一部分人因为原生家庭资源和资本的加持,他们衔着金钥匙出生,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而另一部分人因为原生家庭没啥底子,他们是衔着泥巴出生的人,再搞也很难搞出啥花样!



未来20年,阶层的第四个趋势性变化:以实际缴税额多少分为净贡献和福利保障阶层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