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5名研究生集体举报导师“压榨” 师德监督应健全有效考核机制|我有一评

0
分享至

来源:封面新闻

赖芳杰

4月9日,北京邮电大学15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压榨”,长期指示学生代办私人事项,包括打扫卫生、帮其女儿考试作弊等。学生们全年无休,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多名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一天之后,学校查实举报问题,取消了郑某的导师资格,进行了岗位降级、停止教学工作等处分。通报一出,不少网友才松了口气,毕竟这15名研究生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背叛”师门的。在此之前,高校导师因师德不范、学术不端等问题,被学生举报,屡见报端。要知道,对于这些勤勉治学的研究生而言,不管举报结果如何,都会或多或少影响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孤注一掷的境地,他们依旧站了出来,可见师生之间矛盾之激烈。

当师生关系异化为雇佣关系,既是对教育本质的违背,也是对学生合法权利的侵犯。2020年,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规定了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内容。各地多所高校也成立了师德建设机构,这也侧面反映了,一些导师确实没有尽到老师的职责、不能满足学生们的期待。然而,政策并没有真正改善这种现象,师德失范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背后的根源,很有可能在于导师滥用的权利,没有可以制约的“笼子”。

有专家认为,个别导师把科研和教育当成“自留地”,不少科研项目都是学生在做实验,但成果是导师的。有些导师为了长期霸占免费劳动力,竟以延迟毕业为威胁 。而有的高校。导师与导师之间的职位竞争,压力也“转嫁”到了学生身上。因为对学生压榨得多,学术成果可能就转化得更多。对于研究生来说,课题组是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从选题、申请助学金到毕业,都需要导师签字同意,这导致个别师生的关系严重不对等,有的学生即使遭遇导师霸凌,也很难说“不”。

饱受诟病的研究生“打黑工”现象,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也得到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丁洪呼吁,我国已是研究生毕业人数最多的国家,但还离研究生学术水平最高的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因此急需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这其中包括,应提高研究生待遇,不能把他们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

高校不是与世隔绝的独立王国,也是社会运行机制很重要的一环。学生联名呐喊之外,学校内部应开展相应的自查自纠,规范导师的工作职责、与学生明确边界,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师德不范、学术不端等问题的举报,应积极主动予以监督监管,及时处置和通报。而从立法层面,围绕导师权责也应确定更为清晰的法律界限,加大违法违规惩治力度。毕竟,导师对于学生的责任,应是引领入门,指引方向,这个边界感一定要守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
封面传媒旗下封面新闻
241524文章数 8758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