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司马昭面前的继承人问题,暴露了宗法制隐藏至深的矛盾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咸熙二年,权掌大魏国政已经近十年的晋公、相国司马昭即将进位为晋王,此时的司马昭权倾天下,在去年组织攻灭蜀汉又平定钟会之乱后,他的威望达到了顶峰,那句从曹髦口中说出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正是此时天下人心中所想的形象写照,但是摆在五十五岁的司马昭面前的头号难题并不是即位登基、改元开国,因为这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了,他所忧虑的是司马家之水该向何处流

“司马河”的干流和支流



晋朝奠基之祖司马懿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掌握了大魏国政,随即平定了意图拥立楚王对抗自己的王凌,同年,司马懿也去世了,司马昭的大哥司马师开始执掌魏国,司马师也便成为了“司马河”的干流,而作为司马师同父同母且最具才能的弟弟,司马昭自然成为了“司马河”最大的支流。



左司马师,右司马昭

司马师和司马昭,他们是司马懿和正室张春华所生的两位嫡子,因为张春华所生的五子司马干有间歇性精神疾病,所以在司马家的第二代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师昭二人,二人在分工上基本是司马师主外,司马昭守内,如果不出意外,“司马河”会这样平静的流淌下去,直至取代“曹河”成为天下的干流,然而这一切随着司马师的猝然离世起了波澜。

干流和支流的交汇

按理说,司马师作为大魏的掌权人,他去世后,一定会把这大好江山交给自己的儿子,但是为什么司马师间接死于文鸯的惊吓后,这江山落到了弟弟司马昭的手中呢?是因为司马师没有亲生的儿子吗?



左影视剧中的夏侯徽,右羊徽瑜人物画

司马师一生有三位妻子,元妻夏侯徽因出身夏侯氏被司马家忌惮而被毒死,继妻吴氏被废,继妻羊徽瑜,三位妻子中,只有元妻夏侯徽给他生育了五个女儿。所以,司马昭便将自己的嫡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大哥,就像一条大河有干流有支流,“司马河”的支流司马昭又分出许多条支流,而其中一条支流竟然直接与“司马河”的干流交汇了。那么,为什么司马攸没有继承司马师的大业呢?

水往何处流

司马师逝世时,司马攸年仅8岁(虚岁10岁)。



司马师嗣子司马攸

《晋书》中记载司马攸“少而岐嶷。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善尺牍,为世所楷。才望出武帝之右,宣帝每器之。景帝无子,命攸为嗣。从征王凌,封长乐亭侯。及景帝崩,攸年十岁,哀动左右,大见称叹。袭封舞阳侯。奉景献羊后于别第,事后以孝闻。”

这位自小就聪颖无比、仁孝温和,深得祖父、伯父喜爱的孩子,又怎么会不讨亲生父亲司马昭的喜欢呢?但是在面对“司马河”该向何处流的问题上,司马昭可以说是愁苦万分,因为摆在他面前的两个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也都是错误的



司马昭嫡长子司马炎

司马昭的长子司马炎是司马懿一支第三代中第一个男丁,又因为是正妻王元姬所生的嫡长子,一直被司马家三人当作重点培养对象,他虽然不及弟弟天资聪颖,但是继承了父祖的谋略和才能,沉稳宽厚,从后世来看,司马炎虽然在国家继承大事和私人生活上广受诟病,但其总体上还是能算一位有作为的君主的。

司马炎作为司马昭的嫡长子,按照周代以来的遵循的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司马昭留下的基业本无可厚非,但是司马昭深知,自己的权势来自于哥哥司马师,自己也多次表示,希望让“司马河”回归司马师一脉,也便是立司马攸为继承人,作为哥哥司马师宗法上的儿子,司马攸承位也是符合宗法制的,后世宋英宗入嗣仁宗,光绪帝入嗣咸丰帝皆是如此



因废长立幼而取乱的袁绍和刘表

司马昭想要册立司马攸为继承人,但是身边的幕僚纷纷劝告,废长立幼自古就是取乱之道,远到郑武公之妻姜夫人宠爱幼子结果酿成共叔段之乱,近到袁绍宠幼子袁尚而疏长子袁谭导致兄弟互相征伐,从而让曹操渔翁得利,还有刘表逝世后蔡夫人立幼子刘琮随后投降曹操,皆可以明明白白的看出废长立幼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但是,如若司马昭册立司马炎为继承人,司马昭就是自食其言,而且扰乱了司马家的传承系统,这天下本就是司马师的,在司马师逝世后,司马攸承袭了舞阳侯的爵位,并且继续侍奉养母羊徽瑜,就已经给世人一个印象,司马攸是司马师的正统继承人,司马昭只是代行其事。

于是,就形成了这两个都正确但也都错误的选择

江河急转



《三国演义》中司马昭猝死片段

咸熙二年三月三十,司马昭封爵为晋王,司马昭终于受不了群臣的聒噪和反对,在封王的同时册封司马炎为王太子,仅仅四个月后,司马昭中风猝死,他的死去恰如江河突起狂潮,却又迅速回归平静。司马炎在群臣的辅佐下,顺利继承了晋王、相国之位,又过了几个月,他改朝换代,建立了晋朝,敕封司马攸为齐王。

因为太子司马衷的痴呆和对司马攸贤能的推崇,朝中渐渐兴起了让司马攸即位的声音,而且是言之凿凿,司马炎想起父祖对弟弟的宠爱和器重,还有当时父亲无奈之下册立自己为嗣的情形,他夜不能寐。



西晋分封(部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