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旬医生全身瘫痪,男子奔赴千里赶来报恩:19年前他救了我

分享至

2009年,在河南永城市一个普通的小山村里,传出来让人极为震惊的消息,一对夫妇丢下他们年迈的老母亲和小儿麻痹症的弟弟远走广州,这顿时引起了热议。

事实的真相果真如此吗?让我们走近了解一下今天的主人公李敬斋。

二十年前,在两次车祸中遭遇不幸的农民李敬斋,在命运的驱使下得到了一位医学大拿的救助,从而获得了新生。

19年后,当年的老教授和妻子不幸相继中风,李敬斋和他的妻子从郑州跨越千里奔赴广州,把两位老人当作父母侍奉。



李敬斋诠释了中国古语所讲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含义。

跨越千里:19年前的医患情谊

李敬斋和其妻子是河南商丘永城市顺和乡张庄村人,以种地为生,田里的收成只能做到温饱有余,好在安安稳稳,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花钱的地方。

可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只找苦命人”,1990年,李敬斋由于三年内遭遇两次车祸,左腿和右腿先后骨折,不幸的是最后恶化成股骨头坏死。

这种病在当时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治疗办法,会导致人行走不便,痛苦万分,并且只能在家里活动,这对于以务农为生的李敬斋一家可谓是晴天霹雳了。



李敬斋去看了当地的很多医院,都表示很难治疗。他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很多时候都在呆呆地看着窗外。有时候他想出去走走都做不到,只能让妻子搀扶着他,一度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是个废物,甚至想过一死了之。

悲痛万分的李敬斋又清楚地知道,他上有患有帕金森的母亲和多病的父亲,下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中间还有一个得了小儿麻痹症的兄弟,实在是“求生不得,求死不成”。他不能放弃自己,就算有一丝希望。就在这时候,转机出现了!

李敬斋打听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教授袁浩是这方面的专家,让许多患者丢掉拐杖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这给万念俱灰的李敬斋带来了一线生机,经过东拼西凑的借钱,李敬斋和其妻子带了2000多元的救命钱毅然决然的南下了。

初到广州,李敬斋夫妻人生地不熟,又不舍得花钱住宾馆,就睡在医院的走廊上,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通过多方打听,终于知道了袁浩袁教授的家。



李敬斋起了个大早赶去袁教授家,当他敲开袁教授家门口的那一刻,他心里“得救了!得救了!得救了”的念头就没有停下来。袁教授当时还在吃早饭,李敬斋夫妻来了以后袁教授就直接把碗筷推在一边开始面诊。

对于袁教授来说,用医者仁心形容他是恰如其分的贴切。多年来像李敬斋夫妻这种直接登门求医的人并不在少数,不管当时袁教授在做什么都很耐心地回答病人的问题。

从医50多年,袁教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数以万计成功进行的手术,不管是医院还是卫生部,都多次对他进行嘉奖,并且还是享誉全国的知名专家等等等等。但袁教授深知“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并没有对自己取得的名誉特别在乎。



在查看了李敬斋的伤势后,袁教授提出让李敬斋马上做手术,以免伤势再度恶化。当袁教授提到需要先交1万元的住院押金时,李敬斋夫妻面露难色,表示他们只有2000多元。

在袁教授的一再追问下,他们向袁教授讲述他们家庭的实际情况,并且恳求袁教授一定要救救他,救救他们一家人。

袁教授听完后背过身去,拿着手帕擦了擦自己快要流下来的眼泪,答应要帮李敬斋治病。而袁教授的妻子更是同情他们,一直握着已经泣不成声的李敬斋妻子的手,安慰着她。

袁教授很快就把事情办妥了,不仅减免了一部分的治疗费用,还为李敬斋的妻子找到一份医院临时工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让李静斋得到很好地照顾,又能赚些钱用作生活费。同时袁教授答应亲自为李敬斋动手术,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



李敬斋夫妇不知道如何感谢袁教授,省吃俭用挤出来了500元的感谢费,结果袁教授说什么也不要,偷偷的放下还被袁教授的妻子以看望病人的名义送回来了。

在袁教授的医治下很快到了李敬斋出院的日子,他们出院结账时,还是欠了1000多元。袁教授知道后偷偷瞒着李敬斋把钱填上了。直到多年后,李敬斋在偶然的机会得知是袁教授把医药费还上了,感叹道:袁教授真是救了他们全家啊!

出院以后李敬斋和袁教授并没有断了联系,相反,还经常写信交流病情。逢年过节,少不了寒暄。但是和袁教授经常写信交流的却不止李敬斋这一个病患,家里的书架子上装满了病人寄来的X光片。

千里迢迢南下:只为报答当年情

事情看似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但是人总是有旦夕祸福的。

在李敬斋回河南之后,李敬斋把袁教授的照片放在了他们家中堂观音菩萨下面,祈祷袁教授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但是天不遂人愿。



2008年,偶然的一次和袁教授通话,李敬斋得知袁教授的老伴中风了,生活不能自理,袁教授年龄大了照顾妻子总是力不从心,儿女工作繁忙,保姆也不合心意。听到这里,李敬斋脑海里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南下,去报答当年袁教授对他的恩情。

但是很现实的问题摆在那里,李敬斋的父母早已年迈,不仅如此,李敬斋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母亲则有很严重的帕金森综合征,三个孩子早已远离家乡外出务工,他们这一走,所有的重担都要压在患有小儿麻痹的弟弟身上。

但是李敬斋总觉得光说报恩报恩,又不做出实际行动,算什么报恩?和家里人商量过后,本以为会得到家人的反对,反而家人给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尤其是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弟弟,直接对李敬斋说:“哥哥,你去吧,家里我会照顾好的,人家对咱有恩,又对咱那么好,咱不能在人家需要帮助的时候啥也不管,应该去广州照顾人家”。

得到了家里人支持的李敬斋在2008年出发去了广州。来到广州后,李敬斋的妻子开始着手照顾袁教授的妻子,李敬斋则打算改道从广州去上海的工地干活。



袁教授知道后制止了他,帮助他在附近的医院找了份工作,嘱咐他不可以再做重活,并且提出要支付李敬斋妻子工资。李敬斋一直在拒绝,袁教授没有办法了只好说那给你攒着吧,有需要再给你。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