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指挥撤退,没人比得上廖耀湘,可在辽沈战役,新6军被打崩了

分享至

蒋系将领中,不能说都是蠢材,有些人还是很有军事才能的。

比如蒋百里和杨杰,这两位都是战略层面的军事理论家。比如白崇禧和傅宜生,都是战术层面上的军事家。

再比如杜聿明、关麟征、王耀武、廖耀湘、胡琏等人,都是能征善战的名将。如果在蒋系将领中评出一个新的“五虎将”,这五人应该入选。

如果仅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五个人的指挥特点的话,杜聿明占了“稳”字;关麟征占了“猛”字;王耀武占了“狠”字;廖耀湘占了“变”字;胡琏占了“狡”字。

在这五人中,杜聿明和关麟征毕业于黄埔1期;王耀武毕业于黄埔3期;胡琏毕业于黄埔4期。而廖耀湘,仅毕业于黄埔6期。

在讲究论资排辈的蒋系部队中,以一个黄埔6期的小字辈中的小字辈,竟能在内战中期跻身于非黄埔1期生不能出任的“剿总”副总司令和兵团司令,若说廖耀湘没有军事才能,相信没有人会相信。

其实,在蒋系黄埔生中,能够称得上在战术上有所建树的,还真的没有几个人。而廖耀湘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他发明的“滚筒式”战法,在内战中几乎成为了蒋系部队用来作战的“不二法宝”。

在东北战场、西北战场、华东战场、中原战场都有着“滚筒式”战法不断滚动的影子。

可“滚筒式”战法的创始人廖耀湘,却在东北战场栽在了“滚筒式”战法身上,十余万精锐部队在短短几天内就被打回了原形,廖耀湘深为倚重的新6军也被打崩了。

“滚筒式”战法的由来

所谓“滚筒式”战法,其实就是各部队之间的逐次掩护和战术协同。向前滚,就是进攻;向后滚,就是撤退。

很多人都说,这有什么?平平无奇嘛!

可一张地图,在有的人看来,无非都是开阔地,而在有些人眼里,却是千军万马。

因此,一种看似平常的战法,有的人施展起来平平无奇,而有的人施展起来却如排山倒海。

不然,“滚筒式”战法为何在抗战时期的廖耀湘手中就能以1个师的兵力打得日军3个师团毫无办法,而到了内战时期的胡宗南手里,就只能跟在彭总后面吃灰?

廖耀湘的发迹是与杜聿明的第5军息息相关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