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赤脚医生到护国卫士,毛主席是怎样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

0
分享至



1

新中国建立伊始,群众看病困难,毛主席将赤脚医生武装成了护国卫士。

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是国家为保障每一位公民基本卫生权益所制定的基本制度。

每个国家自建立相关医疗卫生政策以来,都会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民族文化等各方面影响。

自1949年至1978年,我国的有效医疗卫生体系经历了诸多变迁。

那么,毛主席是如何进行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的呢?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民平均寿命仅35岁,更有鼠疫,霍乱,天花等疾病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中位居首位的便是传染病,其次是血吸虫病。

因患传染病和血吸虫病而导致死亡的人数,甚至高居全国人口死亡原因第一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民健康指标远低于世界水平,平均寿命仅35岁。

其中,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极高。

据统计,每十万个孕产妇,至少有1500个为生育而丧命,100个新生儿中,有20个会夭折。



毛主席曾说:”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而当时的医疗情况并不容乐观,这些疾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与健康。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3000多所医疗卫生机构,由于就医距离远,经济困难等各方面的原因,人民的疾病得不到有效医治,确诊后只能一拖再拖,眼睁睁看着疾病发展也束手无策。

毛主席自始至终都在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为了让全国广大底层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艰苦奋斗。

从小在农村生长,亲自领导过农民运动的毛主席,深知底层医疗卫生落后的现状。

1919年,毛主席的母亲罹患腮腺炎。还在湖南长沙读书的少年毛润之匆忙赶往家中,将母亲送往省城医院治疗。



腮腺炎在如今看来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可旧中国的医疗卫生条件差,毛主席的母亲没有及时得到有效医治,最终还是去世了,终年53岁。

毛主席痛失慈母,同时看到了眼前残破不堪的医疗现状,更深知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重要性。

因此,如何在新中国现有的条件和背景下,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让每个民众的疾病都能得到有效医治,成为了眼前急需解决的事情。

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于北京举行。

会议在总结旧中国残留的医疗难题基础上,结合新中国医疗卫生现状,初步确立了新中国卫生事业的方针:即“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



毛主席想到,新中国医学建设应当有赖于中西医结合。

“我们有几十万中医,散布在全国广大的农村和城市,各级卫生部门应当认真地团结教育和使用他们,并且同他们合作,来把中国的医药中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整理和发扬。”

我们有大量的中医人才基础,分布在全国各处,应当让中医引领新中国医学前进。中医的发展与几亿民众的身体健康,以及新中国卫生事业紧密相连。

中医在我国根植已久,历史悠长,发展较为成熟,具有本土医学的优势,且在全国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是中国医学事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同时,西医作为外来医学,也作为世界医学,在理论与临床实践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对于促进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也大有助益。



中医多学习西医临床理论知识,尽可能多的积累工作经验;

西医应当因地制宜,切实了解中国人民疾病概况,中西医合作,共同学习交流,一起攻破新中国医学事业初期顽疾。

于是毛主席成立了以鲁之俊,何高明等为主要负责人的中医研究院,同时委派西医优秀人才与中医共同学习,交流医学经验。

然而,如何将中医与西医统一结合,形成适合在中国土壤根植生长的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就成为了眼下的重中之重。



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就在毛主席的带领下逐渐步入正轨。

那么,在中医研究院的引领下,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医疗条件差,毛主席指导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下,新中国医疗事业的建设迈入新台阶。

1955年,在中国肆虐已久的鼠疫终于被消灭;紧接着1959年,性病在全国范围内被完全根除,另外麻疹,白喉,脊髓灰质炎等各类疾病发生率都大幅度降低。

这时,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步入新台阶,人民的生命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得到了保障。

目光所及之处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1965年6月26日,在一次卫生部工作汇报会上,毛主席却在当时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汇报后大发雷霆,并怒不可遏地对报告内容进行了一通批评。

大家都很疑惑,如今新中国医学卫生体系逐步完善,也取得了不少进步。

何况钱部长一直恪尽职守,自战争年代直到新中国成立都立下了不少功绩。

在军队期间不仅治病救人,还建立完善了军队的医疗制度,在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也是成绩斐然。



这一通劈头盖脸的批评让钱信忠一头雾水,台下的参会人员和他面面相觑。

那么,究竟是什么报告内容令一向和颜悦色的毛主席发如此大火?

原来在钱信忠的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在医疗卫生建设事业上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各类疾病的救治和预防得到了有效保证,疾病发生率降低的同时,在城市和农村也建立了相应的体系及政策。

比如我国城市如今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备且数量充足的相关医疗机构,如公立医院,卫生所等。



同时,医疗经费安排上,75%来自城市医疗卫生支出,人口较多的农村地区占25%。截止到当时,我国医疗卫生人员共计140余万,医疗人员充足其中90%的专业医务工作者都在城市工作,农村的专业医务工作者占10%。

许多专业医务工作者在中大型城市继续在医学领域深造,深入学习医学理论知识。

还可以让广大深受疾病困扰的底层人民的疾病能够尽快有效的得到医治,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在逐步完善,百姓看病难的时代已过去。



正是这段报告令毛主席愤怒不已,这次报告的内容更多侧重于城市医学卫生建设,相比城市,农村的医学卫生体系显得单薄且无力。

毛主席指出:偌大的国家卫生部却只为15% 的城市人口服务,这样的做法将工人农民群体放在何处?广大的人民群众依旧得不到有效医治,何不将卫生院直接改名“老爷卫生院”或“干部卫生院”?

何况这与新中国的医疗卫生现状相矛盾,违背了党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这一革命道路,也与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所提出的“面向工农兵”严重相悖。



因此毛主席提出:要把医学卫生事业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

在认真听取了毛主席的建议后,钱信忠部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让现有的高级医学人才深入农村教授医学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应该以传道授业的方式,提高基层医学卫生事业建设的有效进度。

毛主席表示赞同,同时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首先,农村地区地广人稀,群众居住也比较分散,就医就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新中国还处在发展阶段,人才紧缺。

我们应该在大力发展人才、住人才的同时,平衡城市农村的人才安排。

另外,医学人才是一个稀缺且特殊的群体,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医生至少需要短到8年,长到10年,培养周期过长,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也等不了那么久。

与此同时,毛主席提出对于医生这个群体,经验积累很重要。

即便是在专业的医学院经过系统理论学习的医学生,成为一名医生也要经历不计其数的临床实践。



从疾病轻重缓急来看,我们可以适当的培养一些知识青年,让他们学习简单的医学知识。

掌握一般的治病原则,逐步接触临床知识积累医学经验,小病小痛就可以交给他们。

那么,哪些人群符合我们的赤脚医生标准呢?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赤脚医生成为主力军。

毛主席说:我们应该将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的重心更多的放在农村。 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

当时的“赤脚医生”王桂珍回忆:“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上面要求每个大队都要选一名保健员,给农民看病,当时还不叫‘赤脚医生’,叫‘保健员’。”

这项指示后,赤脚医生制度开始实行,基础医学理论培训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新中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



“赤脚”,顾名思义就是光着脚。

“赤脚医生”这一名称来源于农村群众,赤脚医生制度最早起源于南方。

而南方多水田,农耕插秧时节当然不能穿着鞋,而赤脚医生便是有着农民职业责任,又自发为村民进行医疗救治的一群人,他们既是农民也是医生。

这一名称来源于群众,赤脚医生也服务于群众。



我们的赤脚医生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人员:

第一类:世家继承者。

这类人群的医术多以家族学习为主,医学世家经验积累颇多,遇到疑难杂症时可以给出有效诊治方式。在村民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第二类:有机会在城市进行过短期培训学习的农村医疗工作者。

这类人群原先就有过工作经验,在接受了专业学习以后,对常见疾病的病理有更深的认识,而不再只是像从前一样盲目依赖经验,诊治方式更科学更专业。



第三类:在农村群体中大家公认的医学自学者。

这类人群没有经过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医术或许有失水准,但他们能治就一定会治,不能治就送往城市医疗机构。

自此,在田间地头,就出现了这样一群刚刚还挽着裤腿在田间插秧锄地,下一秒就背上医药箱风雨无阻的去往村民家中诊治疾病的人。

赤脚医生风雨无阻,行医成本低,在群众中又有着多年的行医经验,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广大人民群众会感到亲切。



赤脚医生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了弥补了当时旧中国人才稀缺,城市农村医疗事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这个群体的大部分至今已无从考证,王桂珍作为新中国赤脚医生的一员,向我们讲述了她眼中的历史。

王桂珍,1944年出生,1965年她因能力优秀被推荐到当时最早的基层医学培训班,这也是第一个赤脚医生培训班。

在当时年仅21岁的王桂珍眼中,像她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居然有机会可以成为一名伟大的医生,对她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她很珍惜这次机会,也在为期四个月的时间里吃苦奋斗,顺利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



当然,医学理论知识远远不够,据王桂珍回忆,同学之间互相针灸练手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

赤脚医生们务农行医的同时,还要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宣传防疫相关知识。

对于农民而言,他们的小病小痛可以得到及时的医治。对于赤脚医生们而言,每一次诊治都是学习的机会。

赤脚医生这个群体或许已经不再经常被人提及,但他们的光辉形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从“缺医少药”到有病可医,跟随毛主席的指示,“六二六指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



赤脚医生制度,极大的鼓舞了广大的医学工作者投身于农村,为新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添砖加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村赤脚医生的热情。

全国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新中国农村卫生医疗的建设得到了巨大成就。

如果没有伟大毛主席的领导,没有不计其数的赤脚医生的默默奉献,就不会有如今先进的现代医疗卫生事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浩然史观
浩然史观
解读正在发生的历史
1296文章数 145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