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危局:徐向前刚重伤,罗荣桓又要辞职,毛主席为救场连撤两将

分享至

“关于我个人工作,由于学习上太落于人后,要有一个严重的转变,是否可能容许我再学习一时期或调其他地区做部分工作,这是我向组织第一次提出个人要求。”

虽然措辞委婉,但不难看出这是一封辞职信。

短短不到百字的电报,却一度让毛主席焦虑到茶饭不思。他难以接受的点,不是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居然有八路军师级干部“撂挑子”,主动找借口申请调离前线,而是惊讶说出这番话的人会是罗荣桓。



罗荣桓什么人?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红军干部,对革命心如铁石,为人“无私利,不专断,看得破,放得下”,不争不抢的好脾气有口皆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在部队最需要他的时候选择辞职?

看到罗荣桓一封接一封的请辞电报,毛主席也明白:山东军区的指挥班子出了大问题。

一、意外频出的山东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一直是毛主席在军事上的一块心病。

抗战爆发后,日军占领平津,并随即沿津浦路南下,兵锋直指山东。在此驻防的国军第五战区副司令韩复渠,因畏惧日军势大,竟带着十万大军不战而逃,致使日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山东全境。



韩复渠

原本在毛主席的全盘战略中,八路军下一步计划就是伺机挺进山东,进行敌后抗战,从沿海到内陆积极牵制和削弱日军的进攻能力,配合华北、华中游击战争的大力开展。但如今部队还没派过去,齐鲁大地就被韩复渠拱手送人。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毛主席面临着两难的抉择。

如果按原计划挺进山东,那么面对11万日伪守军和1000多个军事据点组成的封锁线,哪支部队能冲过去?即便突破了日军防线,在内无接应,外无援兵,又缺乏根据地支撑的情况下,如何立足和生存?

但如果在战略上放弃山东,等于让出了华东最大的补给基地,让日军能够有恃无恐地在此掠夺矿产、鱼盐资源、搜刮财富,并通过海陆运输补充兵源,甚至以山东为跳板南下直取徐州、南京、武汉,对整个抗战形势造成沉重压力。

这是烫手的山芋,不好拿,又不能舍。

为了抗日大局,毛主席最终还是决心排除万难,开辟山东战场。但主席很智慧,他不蛮干,而是长期布局,双管齐下,在日军的心腹地带来一出猛虎掏心。

这个过程分为两步:

第一、命令黎玉领导山东地下党发起抗日武装起义,组建起十多支地方游击队,并以此为基础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由黎玉担任政委,原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谋张经武调任总指挥。



1944年9月,毛主席、陕甘宁联防军参谋长张经武在延安陪同美军观察组观看八路军军事表演

第二、八路军115师师部及685团,由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领,进入鲁西平原,与湖西地方部队合编为苏鲁豫抗日支队。同时以115师343旅、129师津浦支队为基础,组成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由肖华任司令,创建冀鲁边平原根据地,活跃于津南、鲁西北。

简单来说,就是先让山东纵队坚持红军游击传统,在敌人内部发展力量,建立稳固的抗日根据地,然后以八路军115师、129师主力渗透山东,积极开展运动战,给予日军强硬打击。内外策应、多点开花,毛主席的战略操盘可谓十足精彩。仅仅过了两年,八路军在山东抗日力量就已经超过7万余人。

不过形势大好之下,危机也同样存在。

按常理来说,八路军黎玉部、陈光部、肖华部在山东三足鼎立,大可以互为犄角,相互策应,但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此,这三支部队各自为战时都很能打,但配合作战却怎么都搞不好,形同一盘散沙。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两点:

第一、 山东八路军的成分非常复杂,游击队和正规军有区别、115师和129师有区别,更别提追溯到红一、二、四方面军时期。部队之间指挥风格、战术打法都不一样,不经过长期磨合难以适应。

第二、 山东八路军互不统属,是平行的兄弟部队,名义上都受延安直接负责,在军事上享有一定的自主权。正因为地位一样,又没有统一的指挥系统,打起仗来就扯不清,谁主攻谁助攻?谁攻坚谁阻击?谁负责前线指挥?这里有军事问题,但也有人情世故。

不好配合就不要配合,各自为战,这就是当时的山东抗战。但如果按照这种状态发展下去,一旦遭遇日军大规模扫荡,八路军各部都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被各个击破。

二、徐向前救场

其实早在1939年罗荣桓、陈光刚带领115师进入山东时,八路军的正副指挥朱德、彭德怀就联名向毛主席反应过“山东缺一个骨干”的问题,提议将山东纵队与115师进行整合,并选出一位司令员进行统一指挥。

部队合并不难,但这个司令员的人选,却着实有些愁人。

山东诸将中,张经武资历浅,肖华太年轻,都压不住台面;陈光虽然会打仗,但性子太烈,缺乏协调各方的魄力和手段;黎玉是山东元老,然长于政工,短于军事;唯一合适的恐怕只有罗荣桓,但因为缺少独当一面的指挥经历,威望上也有欠缺。

说来说去,山东虽然名将云集,但单拎出来都无法服众。怎么办?既然内部选不出,那就派一个过去。毛主席再三考虑后,最终挑了一位重量级的统帅—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时任129师副师长的徐向前。



很快,八路军第一纵队正式成立,徐向前任司令,朱瑞为政委,负责统一指挥山东境内所有部队。

徐向前刚落地山东,就干了两件大事。

一是练兵,帮助山东纵队充实干部班子,提高官兵作战能力,把一支老游击部队训练成了能打硬仗的正规部队。

二是打仗,指挥山东纵队打了一场鲁中反扫荡作战,挫败了2万日军的重点进攻,之后又化被动为主动,展开总破袭战,对日军主力、重要交通线、后勤据点进行攻击,一举扭转了山东的抗战形势。

对山东的辉煌战果,毛主席也是大为赞扬:

“山东工作在同志们艰苦创造中,已获得巨大成绩。

但其实这里也有一个现象,就是徐向前的所有战绩,都是指挥山东纵队打的,对陈光、罗荣桓、肖华三人几乎是一令不发,这是不是太偏心了?对此,徐向前在回忆录中倒是特别有过一段解释:

“有些部队,如陈光部、杨得志部、肖华部等,均独当一面,距离我们较远,又能同总部直接联系,因而相对保持其独立性,也是不奇怪的。我和朱瑞同志的领导重心,放在山东纵队。”

徐向前来山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整合八路军各部,但因为战争环境恶劣,日军常年扫荡,这项工作根本无从展开。所以徐向前很明智,既然不好干,那就不要硬来。他没有强制性地把各路部队混到一个体系下,而是步步为营,在细节上促进各部关系,增加沟通。

举一个例子,山东纵队的干部熟悉地理民情,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徐向前就从中抽调了一些去115师。而115师的老红军多,就调2000多人到山东纵队,充实战斗骨干。后来115师作战任务紧张,缺乏兵员,山东纵队更是一次性拨给了他们30000万余人枪。

就这样慢慢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山东八路军自然由散向合,开始凝聚成一个整体。但形势刚刚好转,意外又发生了。徐向前在前往延安参加七大期间,被战马踢到左腿上,直接导致胫骨骨折,在医院病床上躺了半年多。

徐向前无法返回,这一下,山东又乱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