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音频节目丨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李大钊烈士碑文敬读

0
分享至


  编者按:

  了解碑文背后丰富的革命历史内涵,弘扬先烈身上承载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建立新中国,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在不同革命时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缅怀他们的英雄事迹,新中国成立后,各地陆续矗立起一座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所刻碑文让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一代一代流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主办的理论网策划制作了"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音频节目,与广大听众一起深切缅怀革命烈士。本期为您播出: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李大钊烈士碑文敬读。  本节目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出品。


  李大钊烈士纪念碑坐落在北京西郊香山脚下的李大钊烈士陵园中,是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毛泽东称为"我真正的老师"的李大钊而修建。进入青松翠竹掩映的李大钊烈士陵园,在汉白玉全身像和墓地后,矗立着一块高4米、宽2米的黑色大理石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邓小平1983年4月1日的亲笔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背面为《李大钊烈士碑文》。碑文两千余字。

  碑文全文:

  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一九〇五年入永平府中学,一九〇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一九一三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一九一六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钟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九二〇年三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当选为中央委员。一九二四年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他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古)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党、团工作,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著名斗争。一九二二年,他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谈判国共合作,并在一九二四年在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九二五年在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和逝世时,在五卅运动中,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他积极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北京的组织,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他努力为南方的革命运动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他坚决支持当时主要在南方一些农村蓬勃兴起、同时也开始波及北方的农民运动,并著文论述开展农民运动和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也注意在军队中扩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对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大钊同志作为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学者和革命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尊崇,名重当世,这是他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举行反对日本等国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会,并到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竟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杀。大钊同志在惨案发生后,继续领导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坚持斗争。不久,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进入北京,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次年四月六日,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逮捕了大钊同志等八十余人。大钊同志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凶残卑怯的敌人不顾广大舆论的反对,将大钊同志和谭祖尧、邓文辉、谢伯俞、莫同荣、姚彦、张伯华、李银连、杨景山、范鸿劼、谢承常、路友于、英华、张挹兰、阎振三、李昆、吴平地、陶永立、郑培明、方伯务共二十位革命者(其中多数是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一齐绞杀。大钊同志临刑时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三十八周岁。

  李大钊同志的灵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门外的一个庙宇内。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他的家属和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发起为大钊同志举行葬礼,将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大批学生、工人、市民群众冒着白色恐怖参加葬礼,形成一次壮烈的示威运动,许多参加者为此而被捕,甚至被杀害。

  在全国解放前,李大钊同志的一部分著作虽曾由他的亲属编集,由鲁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动统治下一直没有能发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编辑的《李大钊选集》。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经过增订的《李大钊诗文选集》。

  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发扬他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中共中央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将他和他的夫人赵纫兰同志(一八八三年——一九三三年)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钊烈士陵园。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永垂不朽!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一九八三年九月

  背景介绍:

  李大钊烈士的碑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篇以中共中央名义发表的烈士生平传略,由享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盛誉的胡乔木起草。碑文主要篇幅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史实,将李大钊的短暂一生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折紧扣,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李大钊一生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崇高使命感和不懈奋斗精神,使他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革命家。他受审时"精神甚为焕发,态度极为镇静",就义前慷慨陈词:"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并且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从介绍十月革命的胜利经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到创建一个又一个的先进组织,再到中共一大的筹备,李大钊都起到了先锋者与领路人的作用。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以及他对中共北方党组织的组建和领导,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精神感召着无数中国人,更使他成为青年人的良师益友。李大钊指引一大批进步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包括他一贯赏识的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毛泽东和天津"觉悟社"领导人周恩来。

  李大钊一生洁身远名,淡泊寡欲,廉洁克己,肝胆照人。作为知名教授,他本来薪水丰厚,但他把收入的绝大部分做了党费、接济了青年学生,自己常年过着"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的清贫生活。他牺牲后,家中一贫如洗,甚至连丧葬费都得靠亲友捐助。

  在李大钊身上,我们看到优秀传统文化与近代先进思想的完美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和谐统一。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撰写的名联恰如他革命的一生。

  本期点评专家: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部教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教研室主任 李国芳

  《李大钊烈士碑文》两千余字,记录着李大钊的一生,以及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从中可以看到,李大钊的一生,是为"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不懈奋斗的一生。近代以来,昔日辉煌的中华民族在列强的侵凌下,国势日衰。先进的中国人,"睁眼看世界",一步步向西方学习,寻找救国的良方。但这一切,总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恰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李大钊目光如炬,敏锐地觉察到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启示,开始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随后,按照马克思主义,他领导建立北京共产党的组织,推动建立中国共产党,助力国共合作,指导工人运动和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爱国运动。

  作为北京大学的一名教授和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待遇优厚。可他并没有躲在舒适圈,反而走出书斋,积极投身到艰苦而危险的革命宣传和斗争中去。即便在晚年牺牲,也在所不惜。这其中支撑他的,就是为国家富强、为民族复兴的坚定理想和抱负。正如他在就义之前所写道的:"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在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下,中华民族终于找到救国的真理、救国的组织和救国的力量,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钊坚定的救国理想和情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总策划:许宝健

总导演:何忠国

监制:李莹

导演:王雪

编审:李步前

朗读:孔文静

  王铂杨

点评:李国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
世界观,观世界
343319文章数 28395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