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玄德如何?这才是真正的“不言之教”!

分享至

接着讲《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福)也。

恒知此两者,亦稽(楷)式也;恒知稽(楷)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这一章让很多人认为老子提倡愚民思想,其实我们在前面也已经讲过了,老子提倡:“其政闷闷,其民屯屯。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所以老子提倡在为政上要“其政闷闷”,然后百姓才会敦敦淳朴;反之,如果“其政察察”,那么百姓就会缺缺。

所以老子说:“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

提倡的就是一个闷闷,而不察察。这也正是这里说的「为道者非以明民也」,“以明”就是察察,那么“非以明”就是不要察察。

然后「将以愚之也」,其实就是闷闷,其实就是让百姓不要存知见,那些世智辩聪容易障碍道性。



所以老子才说:「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福)也」。

也就是说,百姓之所以难治,就是因为总想以世智辩聪有心去治理。这背后是有为,是有目的的,所以是贼。

你之所以如此用智去治理,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一己之私欲,「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