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们都知道,周武王姬发通过牧野之战,一战灭了商朝,成为新的天下共主。
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穿上宝石衣,登上鹿台,放了一场大火。他自己也死于大火中。
不过,纣王虽死,他的儿子及亲戚尚在人世。除了这些王室成员之外,商朝也留下了不少遗民。
那么,周武王是怎么对待这些留存下来的殷商王室和遗民的呢?是赶尽杀绝,还是网开一面?
01、纣王的儿子武庚
根据《说苑·武王克殷》记载,周武王和最信任的几个臣下商量如何处置殷商王室和遗民。
他第一个询问的,是尚父姜子牙。
姜子牙回答: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意思是,爱一个人,连带他屋上的乌鸦也都爱;恨一个人,连带着他的墙角,都不需要保留。对待敌对的商朝人,不必客气,统通赶尽杀绝。
周武王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他转而询问堂兄弟召公奭。召公奭是周武王在宗室里最信任的人之一,一路跟随武王伐纣。
召公奭回答: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意思是,有罪的人,全都杀掉;无罪的人,则放他们一条活路。
周武王对这个回答,依然不够满意。他第三个询问的,是同母弟弟周公旦。周公旦是周武王最重用、最信任的兄弟。
周公旦回答: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
意思是,商朝所有的过错,都该由纣王一人承认。则其余的殷商王室和遗民,则应该好好安置。
最终,周武王采纳了周公旦的建议。
他释放了被关押的商朝贵族,散发了鹿台的钱财,打开粮仓赈济饥饿的百姓,没再把商朝人赶尽杀绝。
此时,纣王已经自尽,纣王的儿子武庚尚在人世。周武王不仅放过了武庚,还把他分封在商朝旧都朝歌一带,让他管理商朝的遗民。
周武王允许武庚在自己的封国祭祀殷商祖先。殷商,自此成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
不过,周武王并不会相信,单凭虚无缥缈的“仁德”二字,就能让殷商的遗民不再反抗,安心接受周朝的统治。
为了提防武庚与殷商遗民作乱,周武王把自己的3个同母弟弟分封在武庚封地的周围,把武庚的封地包围起来,以监视武庚与殷商遗民。
这3人,史称“三监”。
周武王的担忧是正确的。在周武王去世之后,武庚果然发起叛乱,想要恢复商朝的统治。
不过,周武王不会想到,自己派去监视武庚的三监,也卷入了叛乱之中。
原来,周武王去世之时,考虑到他的儿子年纪周成王年纪太小,就命令同母的四弟周公旦摄政。
而三监之一,是周武王同母的三弟管叔鲜。他觉得,按照年纪,自己在周公旦之上,摄政的人应该是自己,怎么轮得到周公旦越过自己上位呢?
于是,周武王去世后第二年,管叔鲜以周公旦将不利于年幼的天子为由,联合自己的两个弟弟,连同武庚,一起起兵造反,史称“三监之乱”。
从这里看来,三监之乱的主要发起者,应该还是周武王的3个弟弟。
他们当然不会把天下交回给武庚,他们拉拢武庚,应该之事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
而武庚,则有可能是考虑到可以浑水摸鱼,削弱周朝,于是与三监一起发起叛乱。
然而,这场叛乱,并没有成功。摄政的周公旦亲率大军,打败了三监和武庚的军队,并杀死了武庚。
武庚虽死,殷商遗民的叛乱已被挑起。周公旦又东征3年,才彻底平息了叛乱。
不过,周公旦依然没有对殷商王室赶尽杀绝。此时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尚在人世,周公旦让他继承了殷商的祭祀。
微子启的故事,我们在后文再谈。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周武王和周公旦,要放过殷商王室和遗民,并允许他们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要知道,周朝的诸侯国,和后世不一样。周朝采用分封制,诸侯国虽然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却也是相对独立的,诸侯王的权力非常大,还拥有兵权。
我想,主要是出于以下2个原因:
- 其一,为了稳定民心。
周武王是通过牧野之战,一战灭商。从后来周公旦用了3年才彻底平定三监之乱,就可以知道,殷商的实力犹在,还有余力反抗。
周朝若是能通过分封的方式,安抚好殷商王室和遗民,让他们接受现状,自然比和他们大战一场,更加妥当。
- 其二,当时可能有灭国不绝祀的传统。
夏朝灭亡之后,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并没有杀了夏桀,而是把夏桀流放到了南巢。
有人认为,夏朝的这些故事,算不得信使。毕竟商灭夏,和周灭商,这两段故事,实在是太高度一致了,怀疑是周朝人为了论证自己灭商的合理性而编造的。
但不管夏桀的事是不是真的,这都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周朝人认为,当一个朝代被灭的时候,王室和遗民,不必赶尽杀绝。
“兴灭国,继绝世”,是儒家的理念,而儒家脱胎于周礼。这也可以侧面证明,灭国不绝祀,可能是周朝的传统。
02、纣王的哥哥微子启
在三监之乱中,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杀了纣王的儿子武庚。
不过,周公旦依然遵循灭国不绝祀的原则,没有让殷商就此彻底覆灭,而是重新为殷商找了一个继承人。
那就是纣王的哥哥,微子启。
关于微子启的身世,史书上有不同的说法。
- 《吕氏春秋·当务》说,微子启是纣王的同母哥哥。
不过,他们的母亲生微子启的时候,还是妾,生纣王的时候,是正妻,所以,微子启算是庶子,而纣王是嫡子。因此,纣王继承了王位。
- 《史记·殷本纪》则说,微子启是纣王的异母哥哥。
微子启虽然是长子,但生母地位低微。而纣王作为幼子,生母是帝乙的王后。所以,纣王子以母贵,继承了王位。
不管历史的真相是哪一种,微子启是帝乙的儿子,是纣王的兄长,这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纣王继位之后,行事残暴而又荒唐,宗室和大臣们忧心忡忡,生怕纣王守不住江山。
微子启多次进谏,纣王都不采纳。而王叔比干,更是因为纳谏被杀。
见了王叔这一惨状,微子启心灰意冷。而另一个王叔箕子,也力劝微子启还是早日离开,免得惹祸上身。
微子启长叹一句: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
随后,逃离了朝歌。
周武王灭商之后,微子启见天下有大治的希望,周武王又是仁德之君,于是便以一种十分卑微的姿态,去朝见周武王。
他脱掉上衣,把自己绑起来,左手牵着羊,右手拿着茅,跪着从膝盖行到周武王面前,献上了殷商祭祀的器具。
这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成语:肉袒面缚。这用来形容顺从投降,也经常被后人效仿。
周武王被微子启感动了,同时也出于稳定殷商遗民的需求,他让微子启恢复了原来的官职,留在自己身边任用,还经常问他治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