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做出预言:台湾未来只有两条路,现在回头来看真的精准!

分享至

1956年,新中国建立七年后,毛主席其实就对尚未收复的台湾未来的走向问题做出过精准判断。

当时,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到中国访问,二人谈起了亚洲的局势,其中就涉及到仍旧波折不断的台湾问题。

苏加诺被认为是印度尼西亚的国父,一直致力于本土的民族独立斗争。他还被称为是“南洋”炮王,苏联克格勃都拿捏不住的男人。

即使在他这位远道而来的局外人看来,台湾落入到蒋介石手中,几乎也是没有安宁之日的,他也非常相信毛主席的判断:台湾未来只有两条路可走。



蒋介石的算盘

要说蒋介石这个人就是唯利益是从的。他为了个人的权力和利益,几乎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他逃往台湾之后,就时刻准备着反攻回大陆,为此还得到了美国人大量的援助。

毛主席对此也早有察觉,派出了粟裕作为指挥官,准备在福建进行渡海作战,速战速决,将台湾收复回来。

只是,当时蒋介石的军队实力正盛,又熟悉了海上作战,敌我实力对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很难在短时间就实现全部的作战计划,因此台湾的收复工作就这样被耽误了。



当时,粟裕将军还组织了专家对东南沿海的自然条件和作战环境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同样不是很乐观。

他告诉毛主席,以解放军海空军的装备条件,要实现渡海作战是有很大困难的。

1949年,在金门战役中,我军就有9000名士兵在登陆之后,因为没有足够的援军,只能在岛上孤军作战,最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另一边,蒋介石也不断加大台湾的防御工事。在1954年,他还和美国签订了《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就是想借助美国的力量对大陆发起反攻,同时想要用三民主义来统一中国。

不过,他意在攻回大陆,对于“两个中国”的声音,还是持反对意见的。他并不谋求台湾的独立发展。在他看来,中国本土的事情就应该由中国人自己解决。

在攻回大陆的计划没能很快生效后,他更加专注于台湾本土的建设和发展,还在台湾岛内实行了“公地放领”的政策,鼓励外资和先进技术进来,将转口贸易发展起来。



其实,蒋介石之所以将退守的目标锁定在了台湾,还和一个人的建议有重要的关系,他就是张其昀。

值得一提的是,张其昀并非是蒋介石身边的什么将领,也非谋士,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者,是由蒋介石身边的谋士陈布雷介绍过来的。

1948年,陈布雷在建国前自杀身亡,蒋介石便愈发重视张其昀给他的意见。

当时,张其昀极力主张蒋介石退守到台湾,而且把理由说得很充分,分析得头头是道的,蒋介石打消了疑虑,选择相信了他。



张其昀研究的是地理,他对台湾地理位置的分析十分准确,还认为台湾海峡的天然存在使得解放军很难在这里开展大型的渡海作战。

台湾海峡最宽有410公里,最窄的地方也有120公里,将其作为屏障,进可攻,退可守,实在要比大西南,还有海南岛要来得值得退守。

张其昀还分析说,因为这段距离,如果解放军要从大陆攻打过来,最快也要一天一夜的时间才能到达,这就意味着他们会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完全暴露在国民党海军的监视之下。

如此一来,等待解放军的结局,也就是吃败战了。



另一方面,宝岛台湾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面朝大海,气候非常宜人,适合居住和开发,蒋介石过去之后日子会过得比较舒服。

日据时期,日本还在这里建立了一定的工业和军事基础,也为蒋介石退守之后的防守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

另外,台湾正好处在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不管是台湾北部的日本,还是南部的菲律宾,都处在美国的保护伞下,退守到这个地方,蒋介石也就能更好地得到美国的支援了。



总之,在退守台湾之前,蒋介石只是将这个地方当作一个短暂停留的哨站,想要在这里重整旗鼓,再将解放军一举攻下。

只是,他错误估计了解放军的实力,也没有赌对台湾的未来。

直到1975年,他在台北士林的房子里面心脏病发,离开人世,他也没能从台湾顺利地返回大陆。



毛主席的判断

毛主席对蒋介石的算盘了如指掌,但是他在判断蒋介石这个人的时候,却主张应该尽力去做争取,而不是将其当作敌对势力,让双方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以致台湾和平统一无望。

毛主席还判断了台湾未来的两条道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