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北伐,攻入长安灭后秦,皇帝姚泓送往建康斩首

分享至

刘裕凯旋,晋安帝再次加封他为太傅、扬州牧,并允他带剑上殿,朝见免跪。但是,刘裕仍未接受。




于是,晋安帝加封他为平北将军,督管南秦二十二州郡。接着,又封他为中外大都督,封其长子刘义符为兖州刺史兼豫章公,三子刘义隆为北彭城县公,弟弟刘道怜为荆州刺史。
刘裕得胜回朝受封后,立即上书晋廷,请求为国出征后秦。晋安帝在太极殿上召集众臣计议,刘裕出版奏本。

“后秦进犯北疆,而且屡次收容我晋廷的逃犯,这次他们又接纳了司马休之、鲁宗之等罪犯。我欲立刻率军讨伐后秦,光复北国——”刘裕奏道。
“哦,后秦屡次犯我,其罪当诛,只是……如今是否伐秦的时机?”安帝迟疑地问左右。
“近日秦主姚兴新亡,后秦国内骨肉相争,朝野混乱,如今正是伐秦的大好良机!微臣刘裕奏请趁机西征后秦——”刘裕接口说道。
“哦,太尉既有此心,朕当竭力支持!”安帝说,“只是伐秦乃是一场大战,不知刘爱卿有何良策?”
微臣奏请陛下立即任命微臣为征西大将军,兼为司、豫二州刺史;封微臣长子刘义符为中军将军,监管太尉府;封刘穆之为左仆射,入居东府,掌管内外朝政,令司马徐羡之为副手;令左将军朱龄石守宫禁,徐州刺史刘怀慎守京师。如此,微臣便无后顾之忧,可以一意西伐后秦了!
晋安帝自然言听计从,立即准奏。




西征的大军出发时,在建康南郊阅兵场上,众将群情振奋,刘裕慷慨陈词,激昂命令:“今军分数路!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自淮淝进军许洛;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藩进军阳城;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进军武关;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率军出石门,由汴州趋入黄河!”
“刘公将伐秦的重任交给了你们,你们切不可让刘公失望啊!”出发前,刘穆之走到军前,语重心长地对王镇恶说道。
“不攻克关中,我誓不回都!”王镇恶斩钉截铁地答道,“倘若关中不平,我将身首异地!”
“这样很好!”刘穆之笑道。
于是,大军出都西进,浩浩荡荡,不日就抵达彭城,接着挥军秦地。
晋军入秦,急风暴雨,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王镇恶、檀道济进入秦境后,沿途各处,后秦的守将们都望风归附。




“启禀太尉,我晋军入秦,一路顺风。秦将王苟生已将漆邱拱手让给了王镇恶,刺史姚赏又将项城献给了檀道济!”军报急速向彭城刘裕太尉大营报来。
“哦,一切如常!那么,西秦就没有敢于阻我大军的人了?”刘裕听罢问道。
“唯有新蔡太守董遵固守城池,拒不投降。檀道济便一举杀入城中,将董遵斩首,并拿下了新蔡!”前方报子答道。
“晋朝大军接着攻克了许昌,擒获了秦颍川太守姚垣和大将杨业!”又一报子接着报道,“沈林子自汴州驶入黄河,襄邑人董神虎前来投降,并带领沈林子攻克了仓垣,降服了刺史韦华
“哈哈,如此战况令人鼓舞!”刘裕大笑道。
“麾下多次听说,这一切均赖刘大太尉的声威啊!”此时帐下部将们齐声说道,“如今北方诸国,都视我大太尉如猛虎,谁人还敢再犯我南国?”



“更有甚者:王仲德率军渡过黄河,路经北魏滑台,懦弱的北魏守将尉建,他以为晋军要攻占滑台,所以他急忙弃城北逃。于是,王仲德不费吹灰之力,便入城歇马。”报子接着说道。
“哈哈,竟然如此,看来魏人也莫敢阻我西去了!”刘裕仍旧笑逐颜开道,“后来魏人有何动作了?”
魏主闻知滑台前方有晋军出没,立刻大惊,急派大将叔孙建、公孙表从河内来到枋头,率兵渡河来救滑台。途中遇到逃命前来的尉建,见他狼狈无能,遂将他捆回滑台,沉入河中,以示严惩。”报子又答道。
刘裕等将帅们听了,十分欣慰。
接着,魏主让叔孙建、公孙表率军来到滑台,与王仲德交涉,处理军务。
“我大魏向来与晋廷相好,你们晋军为何突然袭击,占我城隘滑台?”在台下,叔孙建抬头向城上的王仲德质问道。

“请勿误会!刘裕太尉令我征虏将军前往洛阳扫墓,今日只是借道滑台,没想到你们魏国的守将弃城而去,丢下一座空城,我们便趁机借城息兵,几日后就将西去!我军坚守晋魏和约,决不食言,并无占据滑台之意。”晋军向城下说道。



“那么……滑台城内百姓可曾受到你们的惊扰?”叔孙建接着向城上问道。
“我军入城,秋毫无犯,并且已备有七万匹布帛,安定城内百姓!”王仲德亲自上城向城下说,“况且,洛阳本是我朝旧都,今被后秦占据,陵寝悉成废墟,而且秦人又常常招降纳叛,与我大晋为敌,因此,我军前去严惩他邦,这与贵国无关,请勿多疑呀!”
“……如此说来,我们静听后音,望你们晋人不食此言——”叔孙建、公孙表齐声说道。遂在城下按兵驻守不动,以观事态的变化。
几日后,檀道济意气风发,率兵攻克了秦阳、荣阳二城,直抵成皋,逼近了洛阳。檀道济兵锋所向,令秦人闻风丧胆,驻守在洛阳的秦征南将军姚光,急忙向关中秦主求救。

秦主姚泓令武卫将军姚益男、越骑校尉阎生率领一万兵马前去支援洛阳;而且还令并州牧姚懿屯兵陕津,遥相声援。
然而,未等姚益男赶来救援,洛阳的守将却已向晋军投降。于是檀道济拿下了城池,并且俘获了四千秦兵。接着,檀道济带着俘虏浩浩荡荡,逶迤前行。



“在作战途中,携带过多的俘虏,很不方便,将军不如将秦兵全部活埋,以绝后患?”这时,一位部将向檀道济建议。
“不可!我们讨伐暴君,意在招抚百姓。我们的千秋功德,就在今日。我为何还要滥杀无辜?”檀道济严厉地批评道,“我可不愿做暴秦的白起将军啊!”
“大将军言之有理!”众将士听罢说道,“我们也不会忘记,楚汉相争时,项羽曾随意地活埋了二十万秦兵,他虽拥兵百万,最后还是被刘邦打败。此乃上天的报应啊!”
“檀大将军既怀好生之德,就当立即放人!”一位关中老将恳请道。
檀道济听罢点了点头。于是,他命令释放了所有的俘虏,因此,秦人大悦,广播檀德,遂相继依附。
姚益男、阎生等人听说洛阳已失,不敢进军,只得退到关中以求自保。这时,秦廷也已是万分恐慌。



然而,由于秦国此时正处于亲属相斗的内乱中,同室相残,人心离散。结果,屋漏偏遭连阴雨:并州牧姚懿屯兵陕津后,非但没有去救后秦的洛阳,反而听从了司马孙畅的建议,二人率兵转而反叛了秦廷,开始攻打秦都长安。秦主姚泓急忙令东平公姚绍率军攻打姚懿,结果,姚懿战败被擒,司马孙畅也被诛杀。
接着,秦征北将军姚恢又自称大都督,借口护驾,也向西进军,图谋不轨。秦主见姚恢狼子野心昭然,不怀好意,遂飞诏姚绍率军再来反攻姚恢。

于是,姚恢也战败身死。此时,秦军因内战而伤亡将尽了。秦主只得升任姚绍为鲁公、太宰,令他支援关中,借以镇定秦国。
在彭城大营中,太尉刘裕正与众将计议。
“眼见得秦国将灭,我将率领后军主力加速向西推进,以安抚西秦!”刘裕急忙向其三子彭城公刘义隆说道,“现在命令你据守彭城,兼管着徐、兖、青、冀四州军事!”
“孩儿遵命——”刘义隆出班答道。



“如今王镇恶率军已经攻入渑池,趋军潼关;檀道济、沈林子从陕北渡河,已经抵达蒲阪。秦太宰姚绍偕同秦武卫将军姚鸾等人率领大军五万进潼关,派出副将姚驴救蒲阪。双方拼死奋战,结果势均力敌,尸体遍地,血流成渠,无限惨烈——”太尉刘裕继续向众说道。
“蒲阪城坚兵广,恐怕一时难克!”帐下有人说道。
“传令檀道济、沈林子,让他们先去与王镇恶会合,同攻潼关,倘若潼关被拿下,则蒲阪自然就能唾手可得!”刘裕接着说。

于是,刘太尉的命令飞达前方,檀道济、沈林子齐声答应。
接着,檀道济、王镇恶、沈林子等人率兵合攻潼关,姚绍出城迎战,屡战屡败,秦主急如热锅蚂蚁,一筹莫展,遂派出使者前往北魏求助。
秦使来到魏廷,向北魏主拓跋嗣陈述了秦主求援的意愿,其情辞恳切,泪流满面。“我主当年以御妹西平公主嫁给魏主,实为秦魏两国百年相互交好,如今我秦国有难,陛下当不至于袖手旁观!”秦使跪哭在地,请求说道。



“本宫也希望魏主能够伸手相助秦国——”坐在一旁的姚泓妹妹、魏国夫人也从旁劝说魏主。
“如此说来,朕当发兵救秦?”魏主拓跋嗣慢慢地向众说道。
“下使代秦主向魏主致谢!”秦使立即躬身向魏主说道。
“启奏陛下,晋太尉大将军刘裕即将大举西上伐秦,特此来函借道——”此时,魏国白马公崔浩进殿向魏主报道。
“哦,刘裕现在已经率军西上,朕欲发兵救秦,势必会激怒刘裕的晋军!”魏主犹豫不决道,“刘裕乃国中猛虎,谁人敢惹?哦,看来……朕……魏军暂不能派出!”

“潼关乃是天险之地,刘裕水师岂能破之?倘若我们让刘裕登陆北犯,自然是助他成功。”朝臣们齐声向魏主说道,“唇亡齿寒,一旦西秦灭亡了,我大魏岂能独存?”

“况且,刘裕声称讨秦,谁知其得手之后,会否顺势灭我?列国时期的‘假道灭虢’的前车之鉴,我们岂能忘怀?”又一批朝臣帮腔道。
“更何况,我朝与秦国有娴亲之谊,更应相救!请陛下切勿再三犹豫,应立即发兵,阻止刘裕西进!”魏国夫人再三哭求道。



“陛下不可发兵!刘裕早想攻打后秦了!如今秦国姚兴已亡,其国中多难,亲族相残,新主姚泓无能,国势已经危蹙。刘裕此行必胜,我朝岂能引火烧身,阻遏刘裕,以代秦受敌?”崔浩起身说道。
“先生莫非叫朕坐视刘裕侵犯友邦,袖手旁观?”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