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惠生,惠生,芜湖永不磨灭的符号!

0
分享至

今年 、 ,芜湖市委书记宁波两次专题调研惠生联圩生态建设 项目,明确要求把惠生联圩打造成为芜湖又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文旅名片”。自此,由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的惠生联圩生态公园项目建设映入社会眼帘,引起广泛关注。

惠生联圩,对芜湖人来说并不遥远更不陌生。其位于鸠江区二坝镇和汤沟镇境内,紧邻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大龙湾片区,和江南主城区隔江相望。圩区在长江和无为大堤之间呈狭长形分布,长度约18公里,平均宽度约1公里,面积约3万亩,有住户约1万人。直观地描述,站在城南十里江湾公园看向长江对面,沿江的狭长分布区域就是惠生联圩,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红沙滩”便属于惠生联圩所有。


本文所要讲述的并非惠生联圩的前世今生,也不谈项目启动后的景观布局等。而是聚焦一个名字——惠生,聊一聊“惠生”二字对芜湖尤其是无为的特殊意义。


既然有惠生联圩,那么对应的就是在无为存在已久的惠生堤。惠生堤原来的名字是叫黄丝滩江堤。黄丝滩江堤位于无为东乡的长江北岸,素有“一线单堤、七邑生命”之称,由于过去疏于维护,造成江堤多次决口,严重威胁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942年,皖中行政公署成立。皖中行政公署成立后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修建加固黄丝滩江堤,确保不受洪灾威胁。1943年,皖中行署成立皖中水利委员会,决定实施黄丝滩江堤工程。新堤的修建,需要克服物资短缺、时间紧迫等重重困难,时不时还有日军的飞机在工地上空盘旋。多亏当时有部队参与到修建工程中,并屡次击退敌人的武装袭扰,才确保工程进行下去。

最终新堤顺利落成,这是敌后水利建设的新创造、新纪录。当时《解放日报》称:通过这项工程,抗日民主政府在皖中人民心目中树立了更崇高的威望。


吕惠生烈士(1902-1945)

而主持皖中行政公署工作的人,名叫吕惠生,主导黄丝滩江堤修建的人,也是他。吕惠生当时兼任行署主任和水利委员会主任。吕惠生是无为人,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大学,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担任皖中行政公署主任期间,吕惠生经常头戴斗笠、身着布褂、脚穿草鞋,奔忙在农村、学校和田间地头。为了修建黄丝滩江堤,吕惠生更是呕心沥血,倾注大量心血。

他精心制订规划,亲临工地巡视,了解工程进度,检查建设质量,率领民工同生活、共战斗,在新四军指战员的帮助下,冒着日军飞机轰炸的危险,挖土、挑担、打夯,历时近半年,1944年5月,江堤胜利竣工。经中共皖中区委批准,该堤命名为“惠生堤”,一是惠及民生之意,二是表扬吕惠生为新堤修建所作的巨大贡献。


令人扼腕不已的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皖江行署北撤,吕惠生乘船转移时不幸被敌人逮捕。牺牲前,吕惠生在狱中留下遗诗一首:

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

残酷开敌后,攀攘展民猷。

八载坚心志,忠贞为国酬。

且喜天破晓,竟死我何求?

1945年11月13日夜晚,吕惠生在南京从容就义。走向刑场时,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以生命的最后一滴血,写下对党的忠诚。时年,吕惠生仅43岁。


由毛主席签署的吕惠生烈士纪念证

革命先烈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精神像惠生堤伫立在滚滚长江边一样,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当然,关于吕惠生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授予“七一勋章”的决定》,29名同志被授予“七一勋章”。其中有一位91岁的老人,名叫吕其明。


吕其明

吕其明1930年5月出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电影音乐作曲家。他为《铁道游击队》《焦裕禄》《雷雨》等200多部(集)影视剧创作了300多首歌曲,其中包括广为传唱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他还创作了《红旗颂》《使命》等10余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

吕其明何许人也?和芜湖又有什么关系?不错,他的父亲正是吕惠生烈士!


1948年,吕其明在华东军区文工团。

1940年初,年仅10岁的吕其明随父亲吕惠生进入淮南抗日根据地,并被新四军二师“抗敌剧团”吸收为小团员。在父亲牺牲的1945年,15岁的吕其明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吕其明创作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在“上海之春”舞台初试啼声,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这部中国音乐史上的杰作被无数次演绎。

《红旗颂》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一幕。吕其明眼含热泪,埋头书写,一周就写成了《红旗颂》。他说:“我把我真实的体验,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全都融进了音符里。”

伴着自己写的BGM进入人民大会堂,吕其明获颁“七一勋章”

这种信仰与热爱,实际上也是血液的传承。吕其明对自己说,一定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他曾在惠生堤上留影为念。那一刻,吕惠生的人生剪影,惠生堤的坚固雄迈,《红旗颂》的大气磅礴,共同描摹出浩荡长江、伟大民族的苦难与辉煌!


吕其明在惠生堤留影

所有的这些故事,都和惠生联圩有关。实际上,也和我们今天正在做的事情有关!

3月31日,市委书记宁波调研惠生联圩生态建设项目时要求,必须牢牢抓住“生态”和“惠民”两个关键,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快推进项目规划、建设、运维等工作,早日把惠生联圩打造成为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文旅名片。


从惠生联圩高空俯瞰十里江湾

转眼间80年过去了,从以前修建加固堤坝到今天生态改造圩区,从惠生堤到惠生联圩再到未来的城市新名片,一切正变得越来越好,不变却还是那两个字:“惠生”——这是永不磨灭的符号!

记者:张申尚 张学桥

▍部分素材来源于新华社、央视等

编辑:郭安妮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大江资讯,设为星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江资讯news
大江资讯news
大江澎湃,闻天下
9038文章数 800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