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李敏最后一次见父亲毛泽东,被问:娇娇你怎么不常来看爸爸呀

分享至

2007年10月17日,在江西省永新县贺子珍纪念馆落成典礼之上,一位已经七十多岁的老人迈着蹒跚的步伐赶到了活动现场。

老人走进了博物馆当中,她静静看遍了每一件展品,阅读了每一封信件,整个过程当中,她的脸上始终带着一种慈祥的微笑,温柔的看着每一个人。



鲜有人知的是,这位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太太,有着一个十分不平凡的背景,她就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女儿——李敏。

“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行程,我看到十里八乡的老俵们都赶来了,在爸爸妈妈的雕像前,我凝视着,凝视着,眼里含满了泪水,我觉得我和他们团聚了。

那天,天上小雨下着,我的泪水流着,我站立在爸爸妈妈面前,久久地、久久地不愿离去。”

1、李敏的前半生:从苏德战争当中走来

对于李敏而言,从记事开始,一个问题就深深地埋藏在了她的心里,那就是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

在很长一段时间当中,“自己到底是谁?”这个在旁人看来十分简单的问题便困扰在李敏的心头,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李敏足足思考了一生。

李敏诞生于长征的路中,她的母亲是贺子珍,父亲是毛泽东。

在李敏出生之时,身体十分娇小瘦弱。前来看望的周恩来曾经不由得发出感叹:夫“她看起来好娇弱啊。”

因此明明有了自己第一个名字,“娇娇”。



这个名字是毛泽东受周恩来的“提醒”当场起的,之所以会叫这么个名字,一来,是好听,二来,这个名字当中也包含了毛泽东对于李敏的无限期望,期望她在未来能够能茁壮成长,等娇娇什么时候不再娇了,就给她换一个新名字。

可谁知,这一等就等了足足11年的时间。

由于革命形势紧迫,在李敏刚刚出生的几个月以后,她的妈妈贺子珍便因为工作原因调往苏联,无暇照顾她。

直到她4岁的时候,为了使得他们母女团聚,也为了方便照顾小女儿,毛泽东才选择将李敏送往莫斯科,与贺子珍团聚。



彼时的李敏尚且没有记事,甚至就连自己的父亲是谁,她都不知道,便懵懂地来到了一个新的国度。

来到苏联以后,李敏被安排在了莫斯科国际幼儿班当中读书,寄宿学校。

说是母女团聚,但由于贺子珍平日里工作和学习繁忙,两个人真正能够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

好在当时,她还有两个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在苏联,为了照顾这个小妹妹,两人时不时就会前往李敏的学校看望,正是在哥哥的陪伴之下,李敏才算是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贺子珍从来没有向李敏透露过关于她的父亲的事情,在李敏学习的学校当中,虽然挂着毛泽东的大幅画像,但李敏从不知道那个男人就是自己的父亲。

直到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哥哥毛岸青才告诉她,照片上的那个人就是我们的父亲。

在莫斯科的日子并不算好过。

1941年6月,在李敏刚刚抵达苏联一年的时间,纳粹德国便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正式爆发。



卫国战争是一场把苏联潜力压缩到极限的战争,在当时为了能够支援前线,苏联几乎所有人都动员了起来。

李敏的母亲贺子珍也和其他普通妇女一样,开始疯狂地工作,织毛衣,以供给前线的战士们。

到了1942年,当战争进行到最残酷的时候,她的哥哥毛岸英也踏上了前线,在给斯大林写下的请战书中,毛岸英如是说道,"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我在您领导的苏联学习了五年。我爱苏联就像爱中国一样。我不能眼看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蹂躏你的国土,我坚决要求上战场。请您一定批准我的请求。"



随后他便踏上了白俄罗斯的领土,加入了苏军第二战线。

随着战场局势的逐渐紧张,即便是在后方首都,食物也开始紧张起来,多年以后你的回忆起当年的生活,李敏总是心有余悸,她清晰的记得:早餐是半片面包加一碗玉米面粥,午餐是一片面包和一小块土豆,没有晚餐。

这样身体本就十分虚弱的李敏更加瘦弱,在苏联的这段日子里,她患上了严重的肺炎。

直到后来母亲变卖了身边仅有的一些衣物,才算养好了她的身体。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