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瑞德和周总理对表,说了一句暗语,毛主席立马意识到有危险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46年,面对共产党实力的不断壮大,蒋介石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恐慌,公然向我党宣战,此时还没有从抗日战争中缓过来的中国即将面临着另一场战争。

此时住在延安地区的美国观察团也不得不准备撤离这里,他们在这里已经住了两三年时间了,一时间要离去反而徒增不舍,尤其是和周总理私交甚好的包瑞德。

然而在离开当天,他却表现得忧心忡忡的,毛主席等人刚开始并没有多想,只以为是老友即将分别,心中多多少少有些不舍,因此他和周总理还出言安慰了两句。

然而在即将分别的时候,包瑞德忽然提出了一个请求,想要和周总理对对表,这让周总理等人有些一头雾水,但是出于礼节,周总理还是拿出手表和包瑞德对了一下。

谁料包瑞德接下来说的一句话却让周总理和毛主席心中打起了鼓,待美国观察团离开之后,更是直接进入了备战状态。

包瑞德究竟说了什么?毛主席又面临着怎样的危险呢?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双方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期,但是这样的和平并没有维持多久,蒋介石就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公然向我党发动了袭击。

国民党忽然撕破脸皮,将中国重新置于一片战乱状态的做法,引来了社会各界的不满,不少文人和政治人士纷纷发声谴责蒋介石的所作所为,但蒋介石始终不为所动,坚持己见。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历经长征和抗日战争之后,共产党的力量并没有削弱,反而日益壮大,在两军对峙过程中,国民党吃了不少苦头。

这样的局势反而让蒋介石冷静了不少,他开始考虑改变战术,发挥军队的优势来应对我党,因此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派出大量的空军直逼延安地区,袭击我党的中央地区。

此时延安地区还有一批美国的观察团没来得及撤离,因此在计划好让胡宗南带领25万人袭击延安之后,便派人将消息通知到了正在延安居住的那几名美国人,让他们尽快撤离延安。



相比于观察团中的其他人,包瑞德收到消息后是最惊讶的,他没想到蒋介石为了自己的野心,竟然能够做到这一步。

与此同时,他心中产生了一种深切的焦虑感,他不希望毛主席等人出事,但是出于自己的立场,他又无法将这件事告诉毛主席他们。

看着其他人都在收拾行李的样子,包瑞德只好迅速打包好了自己的行李准备离开,但他还是一副有些魂不守舍的样子,以致于其他人看到还笑道:“来的时候你嫌这里的条件不好,现在又舍不得离开了?”

包瑞德没有说话,他看着自己被收拾的干干净净的窑洞,想起了他们刚刚到来时的场景。

1944年夏季的时候,为了获取有关华北日军的情报消息,以及找到和共产党进行合作的可能,包瑞德等人在美国国务院驻史迪威司令部的政治顾问的派遣下,来到了延安。



为了庆祝外国友人的到来,毛主席等人特意安排了仪仗队,在包瑞德等人到达的当天,在机场中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面对如此富有活力的军队,包瑞德等人也是欣喜不已,他在刚开始的欢迎仪式上十分友好地表示:“我们这次来是要向和敌人进行了整整7年战斗的友军学习的。”

虽然这番话在当时或许并非出自真心,但是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双方之间的关系。

欢迎仪式结束之后,包瑞德等人就被带到了八路军的驻地,准备进行在到来之前那时候他从来没有想过世界上有一个地方竟然会这么“寒酸”,没有咖啡,没有罐头,甚至连个像样的房间都没有。

实际上,美国观察组的成员所住的窑洞都是延安最新的窑洞,这是为了欢迎他们的到来专门建造的窑洞,这个新建的窑洞和其他的旧窑洞有很大的不同。



选材用的是灰砖,看上去比较美观,中间又用沙土填实,保证了支架的牢固程度,为了方便他们的生活,毛主席特一下令,在窑洞中安放了一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脸盆架还有一个洗脸盆,其他的日常用品也是一应俱全。

虽然条件比不上美国,但是已经是当时最好的几个窑洞了,包瑞德等人刚到这里的时候,还不是很适应,他们时不时地会抱怨这里的生活环境,可是在了解到共产党为他们的到来付出的心血之后,便再也没有抱怨过了。

同时,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知道美国人和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早上喜欢和咖啡,习惯吃肉排等,所以在这方面,我党也会尽量照顾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饮食。

当时咖啡和酒等东西在延安算得上是“奢侈品”,几乎没有人能吃得起,所以美国观察团便主动找到毛主席,提出可以每天付点钱,就当是他们买下了这些食物,以减轻我党的负担。

周总理知道这件事后,当即拒绝了他们的请求,美国观察团前来既为公,也是客,断然没有让客人付账的道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