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名将罗炳辉草地分兵时站错队,毛主席却不计较,仍让他统领重兵

0
分享至

1989年,中央军委经过认真评选,评选出33位军事家,后来的1994年又新增了3人,共计36位当代军事家。

在这36人中,凡是参与了1955年授衔的,最低都是大将军衔,含金量极高。在他们之中,参加革命最晚的是罗炳辉,有一部影视作品《从奴隶到将军》就是以他为原型拍摄的。

虽然罗炳辉的成就非常亮眼,但他曾经也犯过错——在草地分兵时站错了队,给毛主席增添了很多压力。

不过主席没有计较这些往事,抗战时期仍让他统帅重兵,给了他继续发挥专长的机会。



罗炳辉1897年出生于云南彝良的一个贫苦家庭,1915年进入滇军当兵,正式参加革命之前,他已经有十余年旅生涯。

而他能够转变思想,就源于1927年听了朱老总的一场演讲,朱老总说只有革命成功了,大家才有工做、有田种、有饭吃,中国才有希望。

他听后深以为然,从此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9年,时任江西吉安县靖卫大队大队长的罗炳辉发动起义,随后赣西数县也接连响应,造成很大的声势。

仅仅过了一年,罗炳辉就升任为红12军军长。革命初期想要身居高位,必然要有超强的能力才能服众,起义过来的将领更是如此。

而罗炳辉能做到这么短的时间实现跳跃,侧面就印证了他能力有多强。



这么说或许有些笼统,可以从长征中的表现,直观地看到罗炳辉的军事才能。

当时罗炳辉是红九军团军团长,经常执行牵制、阻击任务,1935年3月27日,他接到中央电报:我野战军决南移寻求机动,而以九军团暂留现在活动地域钳制周吴纵队,以配合我主力作战。

一个不满编的军团要脱离主力,对阵周浑元、吴奇伟两部,任务十分艰巨。

罗炳辉及军团政委何长工接到任务后却没有抱怨,立即在乌江以北修筑工事,还到处刷标语“突破乌江防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种种迹象都表明,红军是要往北而去,蒋介石也被迷惑,让各部全力进攻乌江以北的红军,罗炳辉他们达成了牵制的目的。



因为红九军团的出色表现,中央主力于3月29日至4月1日路线南渡乌江,顺利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按照原先计划,此时红九军团可赶到乌江边上的沙土,从这里渡江与主力会合。

然而他们牵制得太成功,敌人一直咬得很死,4月2日抵达指定地点时,已超出了原定时间六个小时。而本该负责在此接应的陈赓,迟迟没见红九军团后就把浮桥拆了。

所以,红九军团好不容易冲到沙土地区,眼前却只有空白一片。罗炳辉本想自己搭桥,然而敌人已经逼近,没时间了,他们只好迅速撤退,彻底成为孤军。

如果是一般人,面临被“抛弃”的境遇,心态肯定会崩溃,但罗炳辉还是很坚决,他鼓励部队持续转战,在打鼓新场成功伏击尾随的黔军,俘敌1800余人,获得喘息的机会。

稍微摆脱危机后,红九军团立即用电台跟中央联络,总司令朱德让他们向毕节、大定进军,但“走两三天择一地形复杂之处盘旋一天,以便迷惑敌人,利我前进”,仍单独做疑兵。



罗炳辉按照要求前进,原本数天的日程,红九军团足足用了半个多月,他们进入云南东部后,中央又发来命令,让他们向宣威、威宁地区进攻,吸引国军注意。

4月29日,红九军团成功拿下宣威,在城内扩红400多人,蒋介石本来摸不准红军的动向,一看都敢夺城了,便认定这是红军主力,立即召集周围部队向宣威围了过去。

这番调动,让中央红军机关及主力得以渡过金沙江,只是红九军团这边压力就非常大了,他们费尽力气才摆脱敌人。

还没等他们喘过一口气,中央又来了新的命令。主力那边在攻打会理,本来以为很快就能拿下,所以就让红九军团“破坏沿江船只,扼阻东岸追敌,掩护主力行动”。

结果会理久攻不克,红九军团的任务又变成“坚决阻敌于金沙江东岸”,他们歼灭滇军三个营,掩护中央北上,只是自身的伤亡相对又大了很多。



5月21日,红九军团在礼州与主力会师。在近两个月的孤军奋战中,罗炳辉表现极其亮眼,每次都能完成任务,且会师时的部队人数比分别时还多,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长征之时,中央迫于形势,曾给红7军团、红34师、红九军团这三支部队下过近乎“弃车保帅”似的任务。

前面两部都几乎全军覆没,红九军团却能越打越强,从中可看出罗炳辉的能力。然而,罗炳辉却在关键抉择中,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那是在左路军、右路军时,本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进行了混编,约定共同北上,但手握重兵的张国焘野心膨胀,想要武力胁迫中央南下。

最终毛主席、周总理等机关领导率红1军、红3军(原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只好单独行动。



张国焘在卓木碉会议上公然宣布“另立”,还要开除很多中央领导人的党籍,红军有了分裂之险。在这紧要关头,任何一个将领的表态,都意义重大。

可罗炳辉、何长工等人却站错了队,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徐向前元帅在回忆录中就说过:他们列举了一些具体事例,讲得很激动。四方面军的同志闻所未闻,不禁为之哗然。

并且罗炳辉还做了一件事,将红一方面军干部彭绍辉写给朱老总的信,交给了张国焘,张国焘看后大为生气,专门把彭绍辉叫了过去。

红四方面军一名将领拔出手枪差点开火,是朱老总出面保护了彭绍辉。彭后来回忆:我这条命是朱老总从枪口下抢下来的。



罗炳辉深得中央信任,为何还要做这样的事呢?仔细想想,不外乎这些原因:一来中央突然单独走了,没通知自己,感觉不被重视;

二来他们都没有上帝视角,能看到的情况就是当下张国焘更强,所以认为跟着张会更有前景;三来长征路上中央几次把他们置于险地,心里或多或少有怨言。

只是,不管有多少理由,错了就是错了,历史证明了谁才是正确。张国焘的南下之路并不顺利,百丈关一战伤亡惨重,最终也只能北上与中央会合。

那段错误对罗炳辉产生了一定影响,抗战爆发后,中央就先安排罗炳辉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去搞滇军的统战工作。

60军军长卢汉、副军长兼184师师长张冲、184师政治部主任张致中等故旧,都是罗炳辉牵线搭桥,与我党产生接触的。甚至可以说,解放战争滇军的多次起义,都有罗炳辉的功劳。



罗炳辉毕竟很能打,就这样放在后方太可惜,主席经过观察,认为他只是一时糊涂,便于1938年将他调到新四军第一支队做陈毅的副手。

后来进军山东时,主席第一属意人选也是罗炳辉,不过那时他已到新四军任职,中央才改派陈光、罗荣桓率115师入鲁。

在新四军时期,罗炳辉多次痛击日寇,其开创的“梅花桩战术”被推广至全军使用,相当厉害。

只可惜他身体很不好,1946年6月指挥部队获取解放枣庄的胜利不久,就突发脑溢血去死了,年仅49岁。

虽然曾走过弯路,但罗炳辉的能力确实强,可惜他没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旧书卷里的长安
旧书卷里的长安
一个有思想的历史爱好者
3991文章数 212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