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80后夫妻在非洲闯荡15年,只赚钱不花钱,想回家却很艰难

分享至

2007年,福建的徐元燕与丈夫带着6万的家产出国创业。

他们来到了被称为“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的非洲马拉维

在外面十几年,两人攒下了百万身家,然而等到想回国的时候,却发现出国容易,回国难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他们又是如何在那里赚得百万身家的呢?



本文内信源来自主人公个人视频号【嘉莹妈妈在他乡】,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远走他乡,前往非洲

1987年,徐元燕出生于福建莆田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境贫寒,她从小就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劳作。

初中时期由于成绩太差,她便辍学步入社会,开始了漂泊打工的生涯。

晋江粘鞋盒、餐厅服务员、手机店导购、彩票店打票员,她换过不少工作,见识过世态炎凉,也经历了迷惘与踌躇。



21岁那年,她与一个家境相仿的男孩订婚,两个出生相似的平凡年轻人,为了养活彼此的家人,在婚后的生活中依然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那时候,他们还未曾想过要出国闯荡,直到有了亲戚从国外传来的消息。



2006年,一个机会突然来临,徐元燕丈夫的叔叔找上门,希望他能去非洲马拉维帮忙做生意,夫妻俩听说国外赚钱容易,立马决定一试。

2007年10月,徐元燕的丈夫带着家里给的6万块钱踏上了飞机,徐元燕则独自一人留在国内,半年的时间里,两人只能通过国际电话联系。



等到隔年5月,徐元燕也飞往马拉维,夫妻终于团聚,然而,当她到达那里时,真实的情况令她大吃一惊。

马拉维正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整个国家都没有像样的高楼大厦,到处是简陋的平房,更糟的是,作为一对不会说英语的夫妻,他们在这里沟通都成了问题。



一开始的日子相当艰难,没有冰箱的家里,徐元燕只能勉强购买一些可长期储存的食材。

萝卜和包菜成了两人餐桌上长期的"主角",久而久之,徐元燕光是看见这两种蔬菜就想吐。



为了生存下去,徐元燕不得不购置一个小型的英语翻译器,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学习这门外语,而第一个词就是"萝卜"。

即便如此,夫妻俩依然无法完全适应这陌生而艰苦的生活方式。



没有网络,生活枯燥乏味;打一次国际电话就得花费不菲;而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更是让他们大跌眼镜 -直接用手在地上切菜烹饪,用手捏起木薯粉糊糊蘸汤吃,这种卫生环境差到了极点的做法几乎让他们吃不下去

万幸的是,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也正是因为这里的贫穷,所以发展空间巨大。



换了几次生意

一开始,二人开了一家服装店,虽然条件艰苦,但至少有了一份稳定的事业,两人开始在这陌生而贫穷的土地上耕耘。

几年下来,店面终于开始有了起色,然而好景不长,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却将他们的心血化为乌有。



装潢和货物全部烧毁,他们绝望地坐在废墟前痛哭。

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夫妻俩仍未放弃希望,后来,他们灵机一动开始做二手手机生意,供不应求的市场为他们带来了数十万的收入。

可惜,二手手机的损耗大,市场渐渐饱和,夫妻俩的优势也逐渐消失。



这一次尝到了甜头,他们明白了选择的重要性,目光终于投向了百货超市这个机会。

如果能从中国义乌市场引入商品,在马拉维分销,一定能大赚一笔。

果不其然,夫妻俩这次的决策终于让他们赚到了钵满盆满的收益,在马拉维攒下了百万身家。



钱易赚,情难牵

16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其中,徐元燕两个孩子也相继出生。

由于马拉维的医疗条件落后,徐元燕生产时遇到重大困难,幸亏找到了中国医疗队帮助。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