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身边人透露,主席对粟裕的看法“表里不一”,曾经这样评论

0
分享至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仪式期间,一个传闻引起了国人的广泛争议,那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与粟裕大将之间有矛盾,前者曾多次表达过对后者的意见。

闻言,这怎么看都像是谣传,但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彼时愿意相信之人却有很多,原因也不难理解,毕竟在战争年代,粟裕曾多次违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命令,耍起了“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的架子,并且最重要的是,在大多数时候他还打赢了,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上级的指令是错误的!



如此行为说是在打“毛主席的脸”都毫不为过,虽说伟人宽宏大量,却也经不住这屡次三番的“折辱”不是?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粟裕都做过哪些违抗军令的事情,主席对他的真实看法又是什么呢?



违抗军令

当然了,此事说来话长,若想理清,那咱们还是要从粟裕和毛主席之间的“矛盾”开始说起。

事实上,让广大国人认为毛主席与粟裕之间关系不好,且存在矛盾的,主要有两件事,首先就是1948年的三次抗命!

1948年是解放战争中一个十分关键的节点,前一年,不仅我刘邓大军已经挺进大别山,整个国内的局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是从战略防守转为了战略反攻都毫不为过。



这一年里,我党我军上下都建立起了十足的信心,对于“内战”时间的预判也从最初的十五年变为了七年左右,而到了1948年时更甚,由于南线的大部分国民党军受到牵制,我军在东北、华北、中原一带的局势亦是一片大好。

因此为了扩大战果,就在当年年初,党中央和毛主席便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命令粟裕效仿刘邓的“跃进式战术”率领华东野战军渡过长江直捣黄龙,进入江南地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不得不说,以彼时的形势,该策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无论能否取得预期战果,粟裕都是进可攻退可守,打好了就能直插南京腹地,逼得老蒋再次迁都也说不定,就算打不好,也能够起到扰乱国民党军部署的目的,为刘邓大军缓解压力。



然而党中央和毛主席等人毕竟是不在战场前线,有些情况他们还是不了解的,其一,国民党军是被牵制住了不假,但在美国的全力支援下,这些兵团大多已经完成了机械化、摩托化,若是江南有事,他们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赶赴战场,对粟裕兵团实施合围,到时候就算华野再能打,好虎也架不住群狼不是?

其二,就算粟裕战胜万难,把江南搅了个地覆天翻,最多也只能起到打乱国军部署的作用,对于整体战局的影响并不大,很有可能战争的时间还会因此延长也说不定,当然,你要是认为粟裕能够生擒蒋介石,那当博主没说。

在这两个因素的驱使下,身在战场最前沿的粟裕自然不认为此时下江南是一个好的选择,因此为了整体战局着想,他便第一次拒绝了中央的提议,转而希望能够将矛头对准山东、河南一带,在此处打一场大的歼灭战,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术,加快解放战争的节奏。



但很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党中央并没有通过该方案,同时这也就是粟裕再度进行了两次反驳,两次抗命不从的原因所在。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粟裕的整体战略是要优于前者的,这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所以这也就是彼时的国人觉得,毛主席与粟裕之间有矛盾的第一个原因。

其次,第二件事同样也是发生在1948年,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豫东战役,这场战役相信不少人都如雷贯耳,都觉得这是一场大胜,是粟裕打出名气的关键一战。

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在本次战役期间,粟裕却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放跑了本来可以俘虏或是击毙的黄百韬,另一个就是因为心疼华野将士的伤亡太大,没有多拼几天,致使自己没有完成对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军令状。



这两件事在当时毛主席可是真真切切发了脾气的,以至于向来喜欢亲自通电嘉奖的他,在豫东战役后都没有向粟裕发去贺电,而是由周总理代为传达。

此事在军中的反响很大,同时也传出了无数的流言蜚语,有人说毛主席对粟裕十分不满,也有人说粟裕存在怨气,认为是毛主席在“公报私仇”等等等等。

综上所述,一个三次抗命,一个不予表彰,两者合二为一,再加上后续粟裕没有被评为元帅,这也就是后来的国人普遍认为毛主席与粟裕关系不佳的根源所在。



表里不一

1955年授衔仪式期间,有人传言毛主席与粟裕关系不好,现实依据也有很多,例如1948年的三次抗命不从,导致毛主席“丢了脸”,还有豫东战役后毛主席没有对粟裕进行表彰等等都是如此,但实际情况当真是这样吗?

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至于原因也很简单,有句话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那就是若想看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不能只听他表面上说了什么,而是要听他在背地里对那人的评价,而事实上,在背地里,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有三件事便能证明,首先就是在授衔仪式后不久,毛主席在和中央几名领导讨论这些开国将领时就曾提到过粟裕,他的大体意思很简单,先是对粟裕的为人表示了肯定和欣赏,随即又表示粟裕是解放军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其次,在1956年的某天,毛主席携一众中央干部来到了粟裕所在的单位视察工作,恰巧粟裕本人外出办公,几人便自顾自的检查了起来,他们本来觉得,粟裕一个将领出身的武人,工作起来肯定会漏洞百出,可转了一圈后才发现一切井井有条,说是完美都毫不为过。

见状,毛主席立刻就对身旁的工作人员感叹道:

“粟裕真的是咱们新中国的一把好手啊,不单打仗打的好,干什么都是这么优秀!”



最后,在毛主席去世后,记者为了撰写悼念的文章,特地找到了曾在他身边工作了多年的秘书和警卫员,期间就曾聊起过伟人关于粟裕的评价,本以为会问出一些有趣的事情,不料秘书竟眼含热泪,随即表示毛主席对粟裕可以说十分欣赏,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就曾多次感叹粟裕的聪明才智,更有甚者,他老人家还将全国解放的功劳大半都放在了粟裕的身上,认为若不是他,战争绝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结束,未来也不一定会变成什么样!

通过这三件事便能看出,毛主席实际上对粟裕的评价是非常之高的,只可惜,或是为了不让对方骄傲,或是为了避免不好的影响,从始至终他都没有亲口夸奖过粟裕,可以说若不是他去世后,身边人讲出了这段尘封多年的往事,时至今日也依旧会有人认为毛、粟二人“将相不和”。

当然了,在晚年,粟裕也知道了这些事情,回忆往昔他的心中是既感动又懊悔,感动的是主席一直以来都将自己视为栋梁,而懊悔的则是,有那么一瞬间,他也相信了这些传闻,觉得毛主席是真的对自己有意见,现在回想起来,他又岂能不自惭形秽呢?



常胜将军

通过身边人的描述,真实的历史终于被还原,原来,毛主席从未对粟裕有过意见,在他心中反而对其评价颇高,那么问题亦是随之出现,粟裕的一生到底为国、为民、为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竟能让毛主席这样的人都不吝赞美呢?

1907年,粟裕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的一户农村家庭之中,不过虽说是庄稼人,粟家的日子过得却相当不错,原因很易,那就是他的叔叔很有能耐,不单在当地创办了一家新式学校,还对哥哥家百般照顾。



在叔叔的帮衬下,粟裕自小就接受了教育,同时由于自身的聪慧,他的成绩也比同龄人要好的多,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其将来必有出息,就算不能谋个一官半职,当个老师教书育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粟裕本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私塾先生,可很遗憾,连年的战乱却打乱了他的计划,为了躲避兵祸,粟家人居家搬迁,来到了县城生活,在这里已经明事理的他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同时也结识了自己的贵人,那就是湖南第二示范学校的校长。

该校长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先进分子之一,经常为粟裕传授革命思想不说,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还用悲壮的牺牲来诠释了何为“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就这样,受到感染的粟裕踏上了革命之路,年仅19岁的他毅然决然的加入了中国青年团,并于次年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其实这时的粟裕并不认为之后的自己会带兵打仗,并成为未来名动天下的常胜将军,但是,命运横在旁,半点不由人,仅在入党的当年,国民党反动派就对我党人员展开了残忍的屠杀,而为了自保,也为了党的力量能够延续,粟裕这才弃文从武,开始了自己的征战生涯。

此后,粟裕先是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即在“朱毛会师”的过程中又打了多场艰苦险恶的硬仗,借此,他的战争天赋也首次被组织上发现,为了表彰和培养,上级亦是立刻将他提拔成了团参谋长。

不仅如此,在革命形势稍有好转的那几年,党中央和毛主席还将粟裕送去了红军学校深造,在校内的他求知若渴,几乎每天都会去图书馆翻阅兵书不说,亦是虚心好学,一下课就会堵在老师的办公室门口。

在这般的苦心钻研之下,终于粟裕出师了,他回到了红四军中继续担任参谋,不过与其余那些学成归来的将领不同,他依旧没有任何架子,反倒是更加低调,并将自己的所学所悟全都教给了大家伙,大大提升了部队的整体知识素养。



这般人才何人不爱,这般帅才何人不喜呢?毛主席亦是同样,早在南昌起义期间他就注意到了这个好苗子,在之后的岁月里也同样对其十分照顾,而在上级的关怀之下,粟裕的职位提升更是堪称平步青云,当然,他也并没有辜负组织上的这份期望。

在抗日战争中,粟裕屡建奇功,多次以少胜多将侵略者打的丢盔卸甲,在解放战争中粟裕不怕困难,一心一意的为了全国解放着想,豫东战役中,他以弱胜强打的国民党军士气低迷,莱芜战役中,他七次变阵,将号称“宁遇阎王,不遇老王”的王耀武打的是心服口服,孟良崮战役中,他更是一举全歼了王牌的七十四军,并率部击毙了张灵甫这员蒋介石的心腹爱将!

再之后,粟裕的功劳同样数不胜数,活捉王耀武、六十万对八十万打赢了淮海战役,亦是率领人民解放军携不可阻挡之势浩浩荡荡的渡过了长江!



其实,就连抗美援朝战争最初钦定的指挥官都不是彭老总,而是粟裕,只可惜由于身体原因,刚到东北他就被紧急送到了苏联养病,不过即便如此,拖着病体的他每天也还是挑灯夜战,为朝鲜战场出谋划策。

这一桩桩一件件,细数起来哪一个都是天大的功劳,可就算这样,他也没有像某人一样居功自傲,反倒是依旧兢兢业业,继续全力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当然,话说到这里,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如此之高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他本身就是军中的常胜将军,就是国家的栋梁!

劳苦功高、上善若水,让我们为粟裕大将点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啾咪侃侃史
小啾咪侃侃史
历史解说 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 欢迎关注
7394文章数 41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