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负荆请罪,而廉颇与蔺相如令人悲叹的结局,却鲜为人知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小时候的语文课堂上,令人记忆深刻的就是一个个精彩的成语故事,比如负荆请罪、围魏救赵、闻鸡起舞等等,这些成语故事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道理。



而提到“负荆请罪”,就不得不提到战国七雄中的赵国,以及赵国著名的大臣,廉颇与蔺相如。蔺相如在渑池上回击了秦王对赵王的侮辱,获得赵王的青睐而官居廉颇之上,这让为赵国出生入死才获得高位的廉颇大为恼火,处处刁难蔺相如。

蔺相如为赵国利益考虑,处处忍让廉颇的刁难,而廉颇醒悟后也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最终两人成了刎颈之交,在国家利益面前,两人都选择了妥协,造就了一场千古流芳的佳话。



然而人们只看到这个故事本身,却不知道廉颇与蔺相如最终令人悲叹的结局。

负荆请罪,将相和

廉颇首次出场是在公元前283年,当时赵国攻伐齐国并取得大胜,在这场战役中,廉颇领兵攻入齐国境内,接连攻下数座城池,廉颇英勇之名因此传遍诸侯。



廉颇因功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卿,当时蔺相如还只是身份低微的舍人,廉颇和蔺相如两人身份悬殊,根本没有任何交集。而在不久后,发生了著名的“完璧归赵”事件,蔺相如因保护和氏璧有功,被赵王提拔为上大夫。

当时秦国强大,对赵国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占领了不少城池,在这种情况下,秦王主动约赵王在渑池相会,秦强赵弱,赵王不敢与秦王撕破脸皮,只好答应赴会。在宴会上,蔺相如挺身护主,维护了赵王的颜面,从此之后,蔺相如被封为上卿,位置在廉颇之上。



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常年为赵国征战,能获得如今的地位都是靠真刀真枪在战场上拼杀得来的,而如今一个小小的舍人竟然只凭借巧舌如簧的本事就爬到了他上头,这令骄傲的廉颇非常不满,声称要给蔺相如一点颜色瞧瞧: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之言很快传入蔺相如耳中,但蔺相如却不予理会,下朝看到廉颇还会有意避让,这让廉颇更加觉得蔺相如是软弱无能。蔺相如的门客对此很是不解,对此,蔺相如解释说,秦国不敢打赵国是因为有他们两人在,他们内斗只会让秦国高兴罢了。



此话传到廉颇耳中,令他大感惭愧,于是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谢罪,蔺相如也是赶忙迎接廉颇表示谅解,自此两人达成和解,成为至交好友,而这段故事也成为美谈流传至今。

一代名相,遗憾中落幕

赵国因廉颇和蔺相如得以壮大,可两人的结局却并非完美。

蔺相如能够发挥出他的才华,是因为赵惠文王肯重用他,而当赵惠文王去世,新王赵孝成王继位后,自然要提拔亲信,打压前朝老臣,以防止老臣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对新君执政造成阻碍。



廉颇与蔺相如就被新上任的赵孝成王所忌惮,在长平之战中,廉颇率领赵国大军铸造坚固的防御阵线,坚守不出,意图拖垮秦国大军,不过在旷日持久的对峙中,赵国后勤遭受巨大压力,已经无力支持如此大的消耗。

对于赵孝成王来说,廉颇是外姓将领,手中却几乎掌握着赵国所有的兵马,这让赵王如何能放心?而且,廉颇与秦军对峙了两年多而没有取得一点进展,再加上秦国的离间之言,赵王对廉颇越来越不信任,因此在得知秦人畏惧赵括领兵后,才果断用赵括替代了廉颇。



我们知道有一个成语是专门形容赵括的,那就是“纸上谈兵”,要说谈论兵法,那赵括可以说是谁都不服,但要是真正上了战场,他就抓瞎了。

此时,蔺相如虽然抱病在身,但他听说赵王要替换掉廉颇后,仍坚持上书劝诫赵孝成王不要临阵换将,而且说出了赵括只知兵法却无实战经验的缺点: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何变也。”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