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大将蒙恬且有30万大军,扶苏为何自杀?也不看看遗诏中说了啥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什么?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说,秦朝基业被败坏的原因在于秦始皇没有早早将长公子扶苏确立为继承人,使得胡亥钻了空子,登基成为秦二世。



如此一来,很多人将目光转向那位因始皇诏书而自尽的长公子扶苏,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赵高、李斯等人从中作梗,扶苏成为秦二世是理所当然的,以扶苏仁善的性格与才干,或许能够避免秦朝二世而亡的悲剧。

其实,扶苏不是没有机会登基为帝,当时他奉始皇命令前往上郡成为监军,监督大将军蒙恬领导的30万大军,并且协助蒙恬修建长城,共同抵御匈奴,而赵高是胡亥的老师,又与蒙氏有仇,因此,蒙恬是扶苏天然的支持者。



扶苏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为何在看到始皇的赐死诏书后却毫不犹豫地选择自杀呢?经过赵高、李斯等人的“润笔”,扶苏看到的诏书中到底说了啥?

长公子扶苏

扶苏是秦始皇长子,其母亲身份存疑,但大概率是楚国王室之女,因为按照秦国旧俗,秦王妻子要由后宫太后挑选,当时只有华阳太后在宫中,而华阳太后又是楚国人,因此扶苏生母为楚国人的概率很大。

与秦始皇崇尚法家,性格有些暴虐不同,扶苏则素有仁孝之名,在庙堂、民间的名声很好,同时扶苏又具有长子这一身份,因此在不少人看来,扶苏成为秦朝二世皇帝顺理成章,可扶苏偏偏就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因看不惯秦始皇暴虐的治国手段,扶苏常常直言劝谏,这使得秦始皇对扶苏这个儿子意见很大,特别是在“焚书坑儒”事件中,扶苏的表现令秦始皇十分失望。

方士侯生、卢生因寻仙访药不可得而怕被秦始皇治罪,于是暗中讽刺秦始皇刚戾自用、暴虐无道,并将秦始皇求仙用的巨额财富卷跑,秦始皇知道后大怒,要将卢生两人处斩,可两人早已不知去向。

暴怒中的秦始皇逮捕方士四百六十余人,悉数在咸阳活埋,当时扶苏不合时宜地提出天下应休养生息,不应过度使用严刑峻法的建议,这些建议本没有错,但在秦始皇要杀人立威时提出就显得有些刻意了。



秦始皇要杀人,整个朝堂无人敢反对,而大儿子偏偏要出头顶撞,这自然让始皇帝很是不开心,两人的关系也进一步恶化。

其实,秦始皇对扶苏的政治立场早就有所不满了,在命朝堂众臣商议是选择分封制还是郡县制时,父子两人就有过一次冲突。秦始皇想要集权,倾向于用郡县制,而以淳于越为首的儒家学派则认为分封制更有利于天下,而扶苏恰巧也认同这种说法。

始皇驾崩,公子饮恨

秦始皇做出的两次重要决策,大儿子扶苏都明确表示反对,这让秦始皇很是恼怒,于是一纸诏令将扶苏发配上郡,让他陪着蒙恬修长城、抵御匈奴之余好好想想,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秦始皇的这种安排未尝不是出对扶苏的锻炼,他希望扶苏在经过军旅生活后能够一改此前的柔弱,获得秦国军队的支持,毕竟,没有哪一位皇帝会派自己不信任的皇子去监管三十万帝国精锐。

结果这一去,扶苏就再也没有回来。

很多人都在讨论,秦始皇为什么直到死都没有确立太子,有人认为是秦始皇觉得他寻仙访药能成功,能够统治秦朝千秋万代,也有人认为是秦始皇没想到自己那么快就一命呜呼了。

秦始皇是没有确立太子,但他内心应该是比较认可扶苏的,不然也不会在遗诏中说:“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这句话看似很短,但蕴含的意思却很明显,点名道姓让扶苏回到自己身边,就是为了让扶苏继承大秦帝位。



但结果,诏书被野心家赵高截留,在看过诏书内容后,赵高便劝说丞相李斯拥立公子胡亥继位。

李斯主张法家思想,认为法律无情,犯了法就应该受到惩罚,而扶苏却主张仁爱治国,减轻严酷刑罚,因此两人之间有隔阂,李斯怕扶苏继位会影响自己的权势,自然乐意与赵高合作。

于是,一封赐死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的“诏书”被火速送往上郡,虽然诏书是假的,但扶苏并不知情,并且诏书内容经过赵高、李斯等人的精心设计,显得有理有据。



诏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赐死扶苏和蒙恬,而赐死原因有两点,一是扶苏与蒙恬率领数十万士卒屯边,寸功未取且对始皇帝心存怨怼;二是扶苏不孝,对不能回咸阳当太子不满,蒙恬不忠,不能匡正扶苏。

在看到诏书内容后,蒙恬对诏书真实性存疑,于是劝扶苏先不要自尽,请示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但面对使者的催促,扶苏终究还是不敢向咸阳朝堂求证,只能遵从诏书所言,当场自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