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将压面机改为自动杀人机,连杀17人,因一句话放过第18人

分享至

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情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1974年,河南省平舆县,黄家迎来了一位新生儿,他名字叫黄勇。

黄家自古便重男轻女,这个男婴的到来并没有给家庭带来欢乐,因为在他之前已经有两个儿子了。

这个家庭本就贫困,多一个孩子经济上的压力也会更大。

黄勇的父母本不想再要孩子,他的出生只是意外中的意外。

黄勇从出生时起就注定要面对家庭的冷漠和不被宠爱,这对他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预示着他未来的道路将不平坦。

黄勇从小就感觉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个局外人,父母更偏爱他的两个哥哥,使得他与家人之间缺乏交流与情感连结,只是机械地生存着。

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感觉变得越来越强烈。

父母和哥哥们忙于生计,很少注意黄勇,导致他变得孤僻自卑,思想也与常人不同。



直到一次庙会上,黄勇观看了电影《自由人》,内心的魔鬼开始挣脱束缚,渐渐掌控了他的思想。这次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外界的看法。

在那个缺乏娱乐的乡村,庙会是难得的大型活动,黄勇如释重负地来到现场,却被周围的热闹气氛所忽略。

直到电影开始播放,黄勇的注意力才被吸引。电影中的杀戮场面、逃避追捕的紧张情节,以及杀手的冷酷孤独,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兴奋。

或许是因为他自幼就孤独一人,与电影中的杀手有着某种共鸣;或许是因为家人的疏远,使得他对不同寻常的事物产生了好奇。

自那天起,黄勇便萌生了成为一名杀手的念头。

他年纪太小,没有实施犯罪的能力和机会,只能将这个想法暂时放在一旁。

但这部电影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他开始痴迷于悬疑类影视剧和小说,对推理、犯罪手法充满兴趣,时常思考如何完善犯罪计划。

初中毕业后,成绩不佳的黄勇进入一所电子技术学校就读,并在毕业后的生活中从事各种打工工作,包括在酒吧当调音师,跟随姑父从事建筑工程等。



几年后,黄勇回到家中务农,而他的父母和哥哥则继续在外打拼。在家中独自忙碌的黄勇时常回想起庙会上那部电影中的情节,特别是杀手的形象逐渐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

家中只有他一人,村子里大部分年轻人也外出打工,黄勇开始认为现在正是杀人的绝佳时机。

这个念头越来越坚定,但实施起来却并不简单。首先,他必须确保行凶的秘密性,不被他人发现,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安全。

黄勇自知体格不足,不适合与人发生搏斗。于是,他花费了很大心思寻找可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工具。

几天来,他一直找不到称心的工具,心情渐渐沮丧。

一天吃过饭后,黄勇无意中看到家中压面条的机器支架,灵光一闪,他有了一个主意。

他将支架上的木板加长,一端伸出两块板子用来捆绑受害人的双手,中间空缺的部分用来放置受害者的头部。

为了确保工具的实用性,黄勇亲自躺在上面多次体验,直到对其修改满意。



最后,他为这个工具取了一个名字——“智能木马”。

黄勇手握着新制作的智能木马,却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找到合适的受害者。

他希望找到那些警惕性弱、缺乏社会经验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更容易被哄骗,也更容易被控制。

经过深思熟虑,黄勇决定前往录像厅、游戏厅和网吧等娱乐场所寻找目标。这些地方聚集了许多热血青年,他们对陌生人往往比较开放,容易上当受骗。

黄勇也给自己设定了一条原则:不杀女性。因为他觉得杀死女性无法展现自己的男子气概。

于是,黄勇开始在这些娱乐场所四处寻找目标。他观察着每个人的行为举止,试图找出符合他要求的受害者。

这期间,他结识了一些人,与他们聊天、交流,试图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和背景。最终,他锁定了几个目标,认为他们符合他的要求。



黄勇决定选择一个相对隐蔽的时间和地点,等待合适的机会。他心中充满了紧张和兴奋,因为他知道,他即将踏上他自己设定的罪恶之路。

这天,黄勇在录像厅里游荡,遇见了陆某,在他的言语攻略下,很快博得陆某得信任,但是他并没有着急下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