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刚去世他就向吕雉求婚,吕后:我年老色衰,给你找一个公主吧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面对单于的无礼“表白”,吕后没有发火也没有哭闹,而是忍辱负重,委婉提出用公主和亲化解危机。

吕后,这个名字对后人来说,是一个政治手腕高超,智勇双全的女性典范。但当年匈奴单于寄来的那封信,无疑在她心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无尽的波澜。

一位女子能有这样宽广的胸襟和远见卓识,确实难能可贵。当我们站在她的角度, 也许对她的抉择会有更多感悟。背后又有怎样的心路历程在支撑着她,面对难题时又是如何矢志不移地选择了智慧之举呢?



吕公的远见卓识

吕雉,字娥姁。父亲吕公是一位富商。吕雉打小家境优渥,聪明伶俐,深得父母疼爱。只是到了20岁那年,她的婚事却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

吕公突然宣布,要将吕雉许配给泗水亭长——刘邦。刘邦比吕雉年长,家境贫寒,靠着小聪明和口舌过日。对还未谙世事的吕雉而言,她无法接受嫁给这样一位条件大不相配的男子。但碍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同意成婚。

新婚之后果然水火不容。刘邦整日无所事事,吕雉只得操劳家务度日。吕雉不得不卖掉了嫁妆,和公公婆婆勉强维持生计。她经常带着孩子到田间地头做活,有时候还顶替刘邦帮人放牛赚钱。



这种辛劳的生活与她从小养尊处优的日子简直天壤之别。不过吕雉也没有怨言,只是拼命忍耐着,希望刘邦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夫妻患难与共 却无法化干戈为玉帛

公元前208年,刘邦在鸿门宴上逼退项羽,次年称帝建立西汉。然而与功成名就形成对比的是,刘邦与吕雉之间的感情却愈发生分歧。

此前,吕雉多次被卷入刘邦惹的祸端,甚至被俘为人质。刘邦从未关心过她和孩子的安危。等吕雉熬过那些黑暗的岁月,与丈夫团聚时,却发现他早已有了新欢。



戚夫人温柔娴静,深得刘邦宠爱,还生了一子。眼前这出轰轰烈烈的宫斗大戏让吕雉彻底绝望。她哭诉道:“只要他在,我一天也得不到宁静!”

从此,吕雉对刘邦死了心,她意识到只有扶持自己的儿子才能翻身,也就在刘邦死后掌权辅政。为此,她暗地培植自己的势力,拉拢重臣,一步步布局。

终于,在她的精心安排下,吕雉顺利地扶持儿子刘盈登上太子之位。等到汉高祖驾崩,吕太后摄政,一时间朝野为之震动。



讨好君王是上策 稳妥过渡是当务之急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死后,其子14岁的吕盈即位,是为汉文帝。在夺权成功的吕太后掌舵下,汉朝政局进入新的纪元。

眼下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是摄政的吕太后最为头疼的问题。她必须小心翼翼,稳扎稳打,才能确保吕氏王室的江山社稷。

于是她开始大肆拉拢百官,收买人心。对那些刘邦宠信的妃嫔,更是严加看管,生怕她们唆使幼主翻案。其中,昔日与自己争宠的戚夫人被囚禁在永巷,剃光头发,蒙上囚衣,像阶下囚一样度日。



吕后甚至想铲除刘邦时期功高盖主的异姓大臣,好确立自己的权威。所幸被谋臣劝止,她这才打消了这个危险的念头。

广开贤路,启迪民智,更是稳定政局的当务之急。吕后大力提拔贤能,开科取士,使许多杰出人才涌现。她同时减轻赋税六分之一,百姓们因此过上了小康生活。

或许正因吕后在民生上的作为,百姓们对她评价甚高,称她为“吕姨”。老人家见了她还恭敬地叫“娘娘”,以示敬意。这让吕后得以稳固政权,有足够的信任和威望去应对外患。



风起云涌之时 女中丈夫现身手腕

稳定局势后,吕太后也就逐步有余力去应对北方的外患。当年的匈奴单于冒顿与汉国结下宿怨。白登山之围中他没能取胜,一直念念不忘。

汉高祖一死,他就闻风而动,立即派出使者,上书吕太后一封极具挑衅意味的信。信中他建议与寡居的吕后“凑合”,内容极其轻佻无礼。

众臣闻信大怒,主战派一致认为应严惩匈奴的无礼。可吕后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她并不恼羞成怒,而是冷静地问计于臣。



“贸然用兵只会自损国力,不若忍气吞声,退让为上。”谋臣季布这样分析道。吕后沉吟再三,也认为他言之有理。

最终,她提笔回信冒顿单于,委婉表示自己年老色衰,不如以皇室千金公主和亲。这一回应极大地化解了危机,匈奴也就此打消了开战的念头。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