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黄百韬临死前自问三个为什么,然后发出一声无奈的咆哮

分享至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略性战役之一,而这场战役无论是投入的兵力,还是面对敌人,以及所起到的作用,都超过了辽沈战役与平津战役。

这场战役的首战所锁定的目标,就是围歼国军中当时一个战力超强的兵团,黄百韬所领导的国军第7兵团。



当时由粟裕大将率兵攻打主要固守在碾庄的黄百韬兵团时,他也没有想到这个国民党的杂牌兵团,竟然实力如此之强,一直以来都被低估了。

这场战役,华野也打得十分艰难,在对第7军团实施了合围,并有着数倍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依旧牺牲了6万多人,而歼灭的国军人数也相对持平,也就是说,两军的战损比为1:1。

兵败如山倒,黄百韬眼看大势已去,难以逆转,也曾想着破围而出,保全自己的性命。可当他与国民党25军副军长杨廷宴一起,冲出华野包围圈后,却突然停下不走了。



黄百韬

“我为何明知自己是重点进攻目标,却苦等44军两天而不撤离?”

“我为何没在等待44军的两天内搭设好浮桥,以致自断退路?”

“我为何相信提前撤退的李弥,在我被围之后还能回来救我?”

黄百韬仰天大笑,对着自己发出了一连串的责问,随后便是一声痛苦而无奈的咆哮。

“我心有不甘啊!”

随即举起手枪,顶在太阳穴上,开枪自杀。

国民党的一代名将,自此陨落。

而眼见这一幕并侥幸逃离的杨廷宴,记下了黄百韬愤怒而自嘲的三问,让许多人了解到黄百韬的死不瞑目。

为等44军而陷入包围

在淮海战役的战略规划中,中央军委早已制定了战略方案,直接延续了辽沈战役的成功打法,就是分割包围的模式。

当时,国军在淮海战区的指挥中心,设在江苏徐州,即所谓的徐州“剿总”,而徐州也就为了整个淮海战役的国军核心据点。



针对于国军的这种军事布局,毛主席决定,留大打小,将徐州放在一边,先打周边,解决了周边的敌人之后,徐州自然就是孤城一座。

就好比针对章鱼一般,把它的所有触手截断,再庞大的身体也失去了行动能力,也失去了价值与生机。

“北压,南堵,东入,西切。”

这是毛主席对淮海战役总体战略思路的精练概括,在具体的战斗中,则在把握这个大原则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各野战军及纵队的自主性。

而淮海战役所瞄准的第一支集团军,就是黄百韬军团,也即国军第7军团。



之所以锁定这个军团,是因为黄百韬当时所率兵团,正处于徐州的东北部外围,直面我军的最前线位置,拿下这一军团,就相当于砍掉了徐州“剿总”的北上位最大的触手。

而对付黄百韬兵团的任务,则落到华野的身上。

陈毅元帅与粟裕大将二人按照中央军委的战略方案,集中优势兵力,准备对黄百韬兵团进行包围与钳制。

华野主要分兵两路,一路由东向北,再转西南,形成第一道钳形;一路由东向南,再转西北,形成第二道钳形。

通过两路主力的联合钳形收拢,最终将黄百韬兵团困在新安一带,再围而攻之,实施歼灭。

这一战术布局,看似很完美,也是我军在大型战役中常用的标准打法,但是,却有着非常大的不确定因素。



华野部队攻入黄百韬指挥部

因为,华野此时的主力,基本上都集中在新安东北的位置,两路一左一右地包抄,到完全实现合围,最少需要两天的时间。

而且,两路主力合围,最远收口位置,是西南方向,而这个方向正是从新安往徐州的方向。

也就是说,如果黄百韬察觉到华野的意图,他完全可以趁未被钳制包围之前,从西南部的缺口,直接撤往徐州,并与徐州一带的主力军团会合。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那么针对黄百韬的攻击必将功亏一篑。

那么,黄百韬有没有发现华野的意图呢?



黄百韬

有着丰富战争指挥经验的黄百韬,当然不会连如此明显的用兵都搞不清楚,华野两路主力刚一行动,黄百韬便知道自己当下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继续留守原地,陷入华野的重兵包围之中。

要么,趁华野左右两翼主力收拢之前,从缺口撤出,与徐州主力军团会合。

不用说,第二条路肯定是最优选择,他知道,华野所动用的兵力远远超过他的第7军团,一旦被围,必将陷入困境。

可是,按照国军当时的纪律,他想撤离,必须征得徐州“剿总”的同意。

“44军编入第7军团,你须原地等候44军,会合后再撤往徐州。”

当黄百韬接到徐州“剿总”的回电之后,他一下子便懵了。



黄百韬

国军第44军,原驻扎在海州一带,突然之间要编入黄百韬的第7军团,这本没有什么,可是,在这紧急关头,徐州“剿总”竟然勒令他等到44军之后,才能撤离新安。

黄百韬焉能不知,他只有两天时间的安全撤离窗口期,而44军从海州过来,怎么赶也都不可能少于两天,等到44军抵达,第7军团必定会陷入华野的全面包围之中。

此时的黄百韬头一次产生了犹豫。

如果,他视徐州“剿总”的命令而不顾,率军直接撤离,那么,按当时蒋介石颁布的军纪,他将受到最严酷的军法处置,必死无疑。

而且,以国民党内部一贯的作风,势必很多人会捕风捉影地给他扣上置44军而不顾、昨阵脱逃的帽子。

黄百韬是一个极度爱惜自己名声的人,甚至还要超过爱惜性命,他自然不能这么做。

此时的他,也有着另一种打算。



蒋介石与黄百韬

他一方面电催44军加快行军,以尽快汇合;另一方面不估侦察华野的动态,判断自己还有多少的时间。

黄百韬将时间按小时进行分割计算,他甚至有较大的把握,趁华野西南位的围合口还没有完全收拢之际,率第7兵团突围而出。

即便再晚一些,在这种大平原作战,他相信,只要集中兵力,从一个方向突围,也不是不可能,因为他还有个底牌,就是在他的第7军团中,有一支蒋介石的嫡系100军,该军是下装备精良的美式机械化部队,凭着这支部队,要从包围中撕开一个缺口,似乎并不难。

当黄百韬等到44军的时候,果然如他所料,华野在徐州方面的围合,还没有真正完成,他还有机会。

可当这个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又面临了另一个重大的问题。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