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加快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0
分享至

原标题:加快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数字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标志性趋势,日益成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主动顺应全球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变革与绿色转型进程协同演进趋势,加快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一种生态环境治理方式,数字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将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有机嵌入生态文明建设,在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中,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作为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为新一代数字科技助力生态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数字化建设,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提升、技术改进、手段优化等方面的叠加、聚合、倍增效应,能够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引擎,有助于达到高效、可持续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因此,要科学认识和把握数字技术对生态文明建设全领域、全过程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动适应并前瞻性布局数字化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把握生态环境智慧治理走向,提升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协同性。建设数字生态文明,重点在于统筹好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关系,推动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加快数字化生态文明建设,要善于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模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协同发展。加快数字技术与生态产业深度融合,运用数字技术对生态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提升赋能。通过高效的数据汇聚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赋能,以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生态治理全系统全流程提供智慧支撑。在长江大保护中,跨行政区域的全流域生态环境一体化监管监测网络,为建设数字生态文明提供了成功的实践案例,实现“数据采集分析、数据模拟与可视化、污染溯源追踪、智能辅助决策”等为一体的数字化生态治理业务体系,从水质诊断、预测预警、污染溯源、情景模拟等多个方面,为推动长江流域高水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参考,推动决策过程由“经验判断型”向以“数据分析型”转型、治理过程由“切块式、片段化”向“数据互联、协同治理”转变,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科学性、精准性、整体性提供系统支撑。

但也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成果数量和质量距离现实需要尚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加强数字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弥合地区间、行业间的数字鸿沟,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推进运用数字技术系统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系统把握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新范式,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数字化技术赋能绿色转型的实践重点,还在于以数字化技术助力制造、农业、服务业等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助推我国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提升绿色竞争力,促进以数字化为引领绿色智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一是加快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与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赋能进程,推广数字技术在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融合应用,促进制造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创新产业模式,特别是加强智慧能源系统对于能源发掘、生产、存储、传输、分配等各个环节的数据支撑功能,为推进智能制造全面升级、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数字技术支撑;运用推广数字化监测、可视化表达、生产溯源、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数字化革新,助力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转型,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加快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产业深度融合。运用数字技术对生态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提升赋能,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探索数字技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数字技术在生态产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推广运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绩效。

三是加快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与智慧服务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传统服务模式的重构,扶持建设以沉浸式服务、体验式服务为代表的数字服务体验中心,促进数字医疗服务、数字文旅服务和数字教育服务等新服务产业的发展,推进社区、城市、省域等分层级协同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智慧水平。

准确把握数字技术的生态化规约,坚持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指向。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赋能生态文明建设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同时,也潜藏着损害公共利益的诸多风险,包括数据隐私泄露风险、技术可靠性风险、人为干扰风险等,且上述风险一旦发生,就有可能导致出现生态环境治理数据信息失真、决策判断失误、治理过程失效等严重问题,这些因素构成了“生态化”与“数字化”之间的张力。所以,在注重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功能的同时,也要以生态化导向对数字技术进行规约,这就要求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坚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始终坚持绿色化、低碳化导向对于数字技术应用领域、数字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生态价值约束。要着力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国际交流合作体系等,以确保数字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保障数字技术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消费的实践走向,统筹谋划数字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国际合作,以绿色“一带一路”为基础推进多层面协同、多平台支撑、多主体参与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合作机制,以智能化、数字化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李思齐 宁琳琳)

来源:学习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工网
中工网
亿万职工的网上精神家园
133109文章数 109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