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容病逝,生前为副部级待遇,一生没有结婚,去世那天有点特殊

分享至

前言

2017年9月,新华社等多家权威媒体发文宣告,王海容同志因病逝世,享年78岁。

看到新闻后,不少人感叹说,王海容与毛主席情谊深厚,就连去世的那天也有点特殊,与毛主席是同一天。

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时,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外孙女孔东梅、嫡孙毛新宇都特意赶来进行了最后的送别。

那么,王海容究竟是谁?她与毛主席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交往呢?



一、从徒工到外交部副部长

王海容出生于湖南长沙,家中虽然生活贫苦,但书香氛围浓厚。因此,王海容自幼就聪慧好学,见识卓远。

新中国成立后,她跟随家人来到北京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由于我国正处于发展初期,十分需要工业方面的人才,王海容便在心中默默立下志向,要在考大学时报考化工专业,成为一名工程师,为祖国工业建设添砖加瓦。

遗憾的是,高考时,由于偶发因素,王海容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起初,王海容计划在家复习一年,重新参加高考,家人也赞同她再考一次。

但当时全国人民都在铆足干劲建设新中国,王海容的不少同学也投身其中,干得热火朝天。



王海容深受感染,觉得自己不能局限于书斋和校园,直接参与工作同样是在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做贡献。

于是王海容决定到化工厂去找工作,希望能用实践的方式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继而实现工业报国的理想。

没过多久,她收到北京化工厂的录用通知,成了一名光荣的工人。此后两年,她一直在化工厂担任徒工。

两年徒工生涯让王海容学到许多东西,更让她对实践和书本知识之间的关系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王海容也决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规划。

慎重考虑之后,她报名参加了当年的高考,打算重新回到校园学习。



王海容(左四)

这次王海容考得很顺利,不过,所学专业与之前的计划大有不同,她学的是俄语。

经过具体工作实践的锻炼,王海容意识到,实践是最根本的东西。

书本上的知识都是为实践服务的,但盲目地重视实践,轻视书本知识,也会让人在工作和生活的道路中走得慢,甚至走弯路。

为了让所学知识能在日后的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大学期间,王海容学得分外刻苦。

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她还自学英语、德语、法语等多门语言。因此,即使是寒暑假和节日假期里,王海容也一直在读书学习。

此外,王海容越深入学习语言,越认识到,语言是连接知识和人群的媒介。



要想学好语言类专业,目光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内部的词汇、语法,还要广泛涉猎军事、政治、历史、外交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带着这样的认知和刻苦态度,王海容收获满满地结束了四年大学生活。毕业时,她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并且被安排先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一年英语。

王海容原本就自学过英语,有一定基础,经过一年的进修,她的英语水平更加纯熟。1965年11月,王海容正式开始了她在外交部的工作生涯。

最初,她任职于秘书处,干些收发文件,编写通知之类的杂活。工作日渐上手之后,她被调至礼宾司,负责协调外事活动、接待外宾等事宜。

1970年10月,作家斯诺来华访问时,便是由王海容负责接待工作。



次年7月,中美关系破冰,双方协定,可由基辛格先行访华。

这是一个足以引起轰动的大事件,安全起见,美国安排基辛格去巴基斯坦,再由巴基斯坦转道飞往中国。

为了协调好与基辛格的会见,中央专门成立起一个四人接待小组,派他们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进行秘密接应。

王海容正是小组成员之一 ,这也是她第一次接待美国官员。同月,王海容又陪同周总理访问了朝鲜和越南。

这年秋天,中国还发生了另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因此,我国需在11月中旬派出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此次,王海容作为副代表全程参与其中。

另外,随后发生的又一历史性事件——尼克松访华,以及此后几年中基辛格的数次访华等重要外交事件,王海容均有参与。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王海容在1974年7月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成为外交部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副部长。

而王海容之所以能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与毛主席的关怀和教导是分不开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