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甘肃一地主偶遇女红军,害怕惹事的他,竟答应了她的请求

分享至

前言

1937年1月,随着西路军转战至甘肃临泽的吴仲廉,在寒冬中生下了一个男孩。

孩子发出的第一声啼哭,给这个前进好几日都不曾休息的军队带去了一丝活力。

紧迫的局势没有留给他们可以休息的机会,吴仲廉只好抱着刚没出生几天的儿子上马行军。

可带着孩子打仗不是一件容易事,在和丈夫商讨之后,夫妻二人一致决定要将孩子送到甘肃一地主家中。

害怕惹事的地主为什么会答应这位女红军的请求?



01可靠的人选

已经有8个月身孕的吴仲廉,除了身形与其他人不同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骑马、烧火、煮饭、打仗她样样精通,队伍里的人常常忘记眼前这个手脚灵活、精力充沛的女同志还是一个孕妇。

曾日三忙于战事,根本无暇顾及每天跟着队伍行军几十里路的妻子,对于即将出生的孩子,两人有着相同的担心。

在这接连不断的战争中,他们究竟该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他们能放心把孩子交给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来养吗?

1937年1月,在西北凌冽的寒风中,吴仲廉因为生产的剧痛感,身上不停冒出热汗。

还是在沙河堡花园村乡亲的帮助下,她成功生下了一个还没来得及取名的男孩,昏睡了过去。



因为物资紧缺,西路军的士兵们身上只穿着一两件单薄的衣衫。

而当时正值三九日,寒气逼骨,大人都很难挺过这么寒冷的天气,更不要说一个刚刚降生的婴儿了。

因此吴仲廉只好带着儿子上马行军观察情况,但孩子无定时地哭泣声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稍不注意就会引起不远处敌人的注意。

西路军面对的敌人是以凶残而著称的马家军,马步芳父子的手上更是沾满鲜血,罪行累累。

1925年,马家军纵兵烧杀抢掠,超30座寺院被烧毁,超7000名藏民被无故杀害。

在蒋介石的支持下,马步芳带着马家军参加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在西北地区疯狂围剿“西进”的西路军,残杀红军被俘人员。



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要带着孩子上阵杀敌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为了大局着想,吴仲廉只好找到花园村的一位苏维埃委员,向他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计划着给孩子找一个可靠的人家。

可在马家军的地盘上,他们怎么可能允许有人抚养红军的孩子,所以要找到这么一个可靠的人家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就算有这样一位符合的人选,别人也未必想惹上这个麻烦,被凶残的马家军盯上了,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苏维埃委员在百般考虑之后,确定了本地的一个名叫王学文的保长。对方虽然是一个地主,但为人善良还常常救济当地吃不上饭的穷人。



影视剧照

苏维埃委员主动找上门向王学文说明了情况,可这却让王学文犯了难,要是被马家军的人抓住,那他刚出生不到3个月的孩子该怎么办?

王学文半掩着家门,对穿着便装的苏维埃委员说道:“让我再考虑考虑吧!最近的情况你们也是知道的。”

生产完后,因为没有及时补充营养再加上担忧孩子日后的生活环境,吴仲廉的身体大不如前。

队伍已经开始准备收拾行李出发了,吴仲廉必须要给孩子找到一个可靠的人家,而这个人家除了王学文就没别人了。

为了避免被马家军的眼梢盯上,吴仲廉在深夜抱着孩子悄悄来到了王学文家,但由于体力不支最终晕倒在了王家门口。



图源网络

善良的王家夫妇便将吴仲廉领进了门,吴仲廉哭着请求王学文,希望他能帮助自己照顾孩子。

在投身进入革命后,吴仲廉就不再爱哭,宁愿流血她也不愿流泪。

可这个孩子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成了她的软肋。

和大部分母亲一样,吴仲廉无法忍受自己的孩子会受到伤害,同为人母的秦莲从吴仲廉的怀中接过了正在熟睡的婴儿。

她笑着对丈夫说:“留下他吧,就当我们生了一对双胞胎。”

看着可爱的婴儿,王学文点头同意了妻子的意见,自从红军驻扎进村里后,村里的生活便一直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吃不上饭的穷人有红军接济,好多人都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自力更生种粮食吃了。





王学文将红军做的一切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红军要上场为百姓而战,那么自己也应有义务帮红军照顾他们的后代,这才是王学文同意收养这个孩子的重要原因。

第二天一早,从前线赶回妻儿身边的曾日三,同样风尘仆仆的走进了王家大门。

夫妻二人抱着正在咯咯笑的儿子,都流出了不舍的泪水,没有人知道这一别他们是否还会再见面。

战场上,生死皆是未知,能活下来就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情了。

在离别之前,吴仲廉抱着儿子是亲了又亲,含着泪走出了王家的大门,而曾日三一直陪伴在妻子的身旁。



“村里人都说王学文是个好人,孩子跟着他一定能好好长大的,我们总会再见面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