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传播生态下新闻风险的多元与竞合

0
分享至

作者:邹高翔(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舆情研究部副主任,高级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第5期


导 读: 实践中,需要以政治判断力为依托,摒弃片面的“新闻专业主义”,构建“新闻排险”的知识体系和业务能力,履行好媒体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职责。

新闻风险无处不在,以理论性、实务性、即时性、分散性兼具的特点出现。防范和排除新闻风险,是媒体夯实根基的永恒主题,也是深融发展的新要求。新的传播生态下,新闻风险原因更加复杂,频次更加密集,效应更加扩散,类型更加多元,并产生竞合关系。

“新闻排险”是“新闻把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和巩固舆论阵地、提升内容品质。“阵地每向前推进一步,管理就要跟进一步,这样才能行稳致远,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管得住,做到不出错、不出事;又要管得好,做到出新出彩,生机勃勃。”[1]因此,需要全方位审视新闻风险,以全新的理念和举措应对新闻风险。

新闻内容的三重属性及新闻风险辨析

本文所论述的新闻风险,指新闻内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及延伸的隐患,而非职业道德、法规、人身安全等层面的执业风险,也不包括新闻内容“物化”后的产品质量风险,如报纸印刷、音频品制作等。新闻内容属于精神产品,遵循其一般规律:思想性、引领性、创新性、主观性、个体性。与其他精神产品相比,新闻行业有自身特点: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最广泛、及时、通俗、直接影响公众的上层建筑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2]“新闻舆论工作是意识形态最前沿的工作,新闻舆论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乎民心凝聚、社会整合、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3]政治性是新闻事业的第一属性,极为深刻、敏锐、复杂,决定了判断新闻风险的“底线”,必须执行政治标准。

新闻事业的第二属性是文化属性。在革命和建设年代,媒体主要承担政治教化功能,改革开放后,文化功能得到复兴和强化。内容的文化品质不达标,即媒体作为大众通俗读本不达标,传播力不达标。从新闻风险角度看,体现为事实、文风、文字、知识等多方面。

新闻事业的第三属性是产业属性。《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4]媒体具有第三产业信息服务业的功能,信息是新闻内容的一部分,存在多方面风险。

目前,学界和业界对新闻风险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见。过去提及新闻风险,多以“新闻官司”为代名词。当前研究新闻风险,多聚焦算法背景下“技术拜物教”带来的信息泛滥风险。无论技术如何演进,都不能代替人工,新闻内容的核心不会改变,新闻风险的基本形态也不会改变。综合新闻内容的三大属性,笔者认为,新闻风险指在新闻内容生产的全流程全领域,以多种形态呈现,可能发生、需要排除的事关政治安全、文化品质、信息真实等受损的不确定性因素。

片面的“新闻专业主义”催生新闻风险

新闻风险种类繁多,可将其分为八类:政治风险、舆情风险、事实风险、编校风险、伦理风险、法律风险、商业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其他风险。这八种类型,通常情况下也代表风险由高到低递减的八个等级。

八类新闻风险含义丰富,但主体均为内容生产。政治风险:与四项基本原则、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相悖,危害国家社会稳定,影响国家机关声誉;舆情风险:网络时代的新课题,新闻事件中舆论导向走偏甚至酿成线下社会事件;事实风险: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主体内容虚假;编校风险:文字、图片、视频、版面语言等元素出现重大差错;伦理风险:违背公序良俗,职业属性与社会规范冲突,败坏媒体行业形象;法律风险:报道产生侵权(著作权、名誉权等)后果,使媒体面临败诉;商业风险:媒体的社会公共职能屈从于商业考量;技术风险:传播技术漏洞对内容的伤害,包括传统印刷技术和新兴网络技术;其他风险:指不能预见的风险,基于新闻生产的复杂性,作为“兜底条款”。

各类新闻风险中,政治风险居于首位,其与其他风险的关系是“1”和“0”的关系。防范和排除以政治风险为首的各类风险,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概念,即“新闻专业主义”。新闻是政治活动的反映和延伸,不存在脱离政治的“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自然主义”。其中,“新闻专业主义”概念影响尤其大,一定时间阶段,在市场化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流传甚广,甚至成为一些人的“从业信条”。

在国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形成的规范新闻职业道德、指导新闻业务实践、倡导新闻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中关注“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客观性和中立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专业的理念和技巧。”[5]在国内,张季鸾办《大公报》时曾提出的“四不”方针带有一定的“新闻专业主义”倾向。“新闻专业主义”与“新闻自由”紧密相联,代表着职业尊严,不受外界约束、只服从内心召唤的独立性言行,甚至是“第四权力”的特权。但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构思,“从严格意义上说,新闻专业主义不过是媒体精英社群的标准和理想,与普罗大众之间还存在脱节甚至是分裂,是媒体精英建构的乌托邦”[6]。“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自尊和业务追求值得肯定,但不能凌驾于政治底线之上。

追求思想行动独立,不受外来束缚,只能是片面的“新闻专业主义”。各行业都需要专业精神,唯独新闻业成为“主义”,正是由于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产生的波及效应。冠以“主义”之名,旨在彰显话语权地位,占据道德制高点,获得优越感,用以对抗政治纪律的约束,本质是自由主义。新闻要讲专业,用“新闻专业精神”替代“新闻专业主义”更准确,足以涵盖客观、中立、全面的专业要求。

将“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等同于绝对的“编辑部自主权”,必定踏进新闻风险的雷区。以西方推崇的“新闻专业主义”标杆普利策新闻奖为例,2022年的图文报道与评论奖颁给了美国“内幕”网站抹黑中国新疆的报道,相关内容已被中国政府证明是谎言。可见,脱离意识形态属性的“新闻专业主义”是不存在的,而西方,媒体为达到偏执的政治目的,颠倒是非,不顾新闻风险对自身的危害,结果必然是公信力丧失,被公众抛弃。

新传播生态下新闻风险的“交叉感染”

八类新闻风险的划分,是基于传统新闻内容“审稿”层面进行的划分。无论传播生态如何演进,作为新闻生产“避险”的基石不能动摇,即内容的“天线”“红线”“底线”:遵守宣传纪律、遵守法纪行规、遵守专业标准。各类新闻风险间并非泾渭分明,一个行为有可能产生多种后果,类似刑法理论的“法条竞合”,有吸收、补充、择一从重等多种形式。某门户网站的重要领导人报道,关键部位一字出错,既引发业务风险,也引发政治风险,文字差错与导向事故合而为一。重要领导人、国家机关、政治术语的表述非常严谨,不适用“文字容错率”标准,“文字容错率”标准只适用于一般性文字。

政治风险作为最高等级的新闻风险,对其他类型新闻风险具有“虹吸效应”,这是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现实观照性所决定的。在涉及国家顶层设计的“大政治”领域,以及在涉及地方和部门的“小政治”领域,需要时时考量报道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以此类推,其他等级的新闻风险也会“吸收”“合并”下一级,产生各种类型的“交叉感染”。

某报出现“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主要由贪污和受贿部牵头”的“奇葩差错”;某报报道落马公安局长安惠君被判刑,配文照片却是英模任长霞;深圳一公司网站被黑客攻击,某报分类广告审核不严,出现严重导向问题;某杂志公号刊发“东北农村礼崩乐坏”的虚假新闻,实为记者为了交“返乡见闻作业”而编纂的虚假报道;某报对轻生少年刘学洲的报道,引发新闻伦理巨大争议;广州一家民营医院宣传干事虚构“离世老人赠遗产给医护”煽情故事,误导多家媒体;“西译大三女生年薪40万”引起质疑,导致某报被告上法庭输了官司。这些事故,都属于多种风险交叉的“竞合型”风险。

新的传播生态下,新闻风险的类型更趋多元。从源头划分,可分为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即媒体生产内容和用户生产内容;从时效划分,可分为动态风险和静态风险,即是否给媒体造成“既遂”后果。其中最大的变量,是网络平台的用户连接模式,以及用户生产内容的UGC模式。回溯网络平台发展史,以互联网逻辑和市场思维引领,从四大门户网站到“两微”社交平台,从商业服务类应用平台到算法推送内容平台,网络平台遵循的核心理念是“无社交不传播,不社交无价值”。机构媒体纷纷打造自主可控网络平台,吸收商业平台做法,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新闻风险。

第一,“人人皆记者”导致新闻失实。在技术发展的支撑下,信息采集门槛大幅降低。不具备职业记者素养和能力的“记者”,动机各异。河南郑州暴雨中,@沸点视频微博发布消息并配图称,近两万箱酒被冲走,遭到众人哄抢,女老板坐地痛哭。后河南共青团微博发布完整视频澄清,并无哄抢行为,反而是路人帮忙找酒,女老板表示感谢。究其原因,“拍客”只看到一个片段,就想当然地地把片段当作全局。

第二,互动性、开放性使网络成为情绪的宣泄池。凝聚情感力量本是网络相较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但不加节制地利用情感力量,则会催生“键盘侠”,使网络空间成为新闻风险的重灾区。新冠疫情期间,一名家境普通的女生给热心送餐的外卖小哥转了200元感谢费,这本来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温情事例,但被一些网民揪住“200元太抠”不放,女生最终不堪压力轻生。受网络平台“用户制造热度”思维影响,部分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因为跟帖评论管理不到位,导向事故屡有发生。

第三,舆情苗头演化成新闻风险,新闻风险又酿成舆情事件。网络舆情成为新的社情民意载体和传播形态,并影响到新闻报道,这一现象在舆论监督类报道中尤其明显。重大突发事件、公共性话题的源头已经转移到网络。这类事件上升到舆情事件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舆论走向,是新闻报道不可忽视的坐标。某报客户端、某电视台发布消息,表述“未年五年,北京将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杭州马某被国家安全部门采取强制措施”,因文字不准确或不严谨,酿成舆情事件,导致民众恐慌、股价下跌等等严重后果,可谓教训深刻。

第四,“唯流量论”的指标驱动。追求流量,设置考核指标无可厚非,没有一定的流量就没有传播力。但对流量的过度追捧,催生了“唯流量论”甚至虚假流量,体现为对虚假、猎奇、“三俗”内容的追逐。“自媒体”以“非虚构写作”为幌子,编造事实,以《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为典型。部分机构媒体同样也有“流量冲动”,评论观点片面武断、批评报道采写轻率求“生猛”、娱乐新闻追逐“流量明星”、图片视频画面血腥刺激、“标题党”故弄玄虚与内涵不匹配等,以违反新闻伦理所吸取的粉丝也不是“真粉”。

预防和排除新闻风险避免“一失万无”

新闻业内有句行话“无错不成报”,编校质量标准对文字也有容错率的宽容,这符合认知规律。新媒体内容海量、时效性强,不可能苛求文字万无一失。但在导向层面,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方能避免“一失万无”的后果。新闻风险层出不穷,不断衍生新类型,需要有效地预防和排除。关键在于强化新闻人的职责使命,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为己任。实践中的运用举措,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可提供启示。

首先,要从源头抓起,明确风险责任主体。事故和差错都有源头,采编环节居多,特别是记者,掌握只有自身才知晓的事实。媒体普遍加强把关,实行“三审三校”甚至更多环节,层层排险。但可能带来分散责任主体的后果。根据风险发生的性质,需要明确源头的主责。一般情况下,“采访端”对事实负责,“编辑端”对提炼负责,但“把关端”也可能成为出错源头,把正确的改成错误。某报校对校阅一篇深圳市领导与外来工共度春节的稿,违反“校对不得添字”的操作规则,在版样上写下一行个人情绪化的批语。组版员以为是正文,输入进稿件。这起文字合并导向的事故,负责改错的校对成了出错的源头。

其次,内容审核的第三方力量必不可少。新媒体以算法和人工智能为支撑,引入技术进行内容审核必不可少。判断新闻风险主观性强,人机结合仍然需要以人为主,尤其是“局外人”。算法不可能研判政策把握政治方向,不可能鉴别敏感信息,不可能灵活把握分寸感。采编部门对自产内容有天然的保护和发表欲望,而且“新闻排险”日益成为一门专项业务,脱胎于传统的“第一读者”(一读),机构媒体成立成建制的内容审核和舆情监测部门等,为防范和排除新闻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要着力实现导向把关能力的体系化和知识化。导向把关,政治要求居首。同时,业务层面的风险无处不在。政治理论素养和具体业务能力同等重要。“新闻把关学”需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包括基础性的静态知识和不断更新的动态知识。2022年小满节气当天,某报公众号推文“小麦开始灌浆饱满,微风吹起麦浪,麦穗籽粒”,配图却是稻谷,被网友吐槽。细节决定成败,风险就在细节。

结 语

任何行业都有从业风险,新闻行业由于意识形态前沿性的特点,防范和排除新闻风险时所需要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新的传播生态对新闻从业者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树立逆向思维,自我纠偏乃至自我否定;需要成为政治素养高,业务本领高强的全能型人才、善于发现问题的专家型人才、掌握新传播手段并化解风险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常开.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要抱持“长期主义”[J].南方传媒研究.2022(02).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

[3]方世南.领悟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五个事关”的深意[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mkszy/yc/202103/t20210308_5316094.shtml.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2020-09-26.

[5]郭镇之.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J].国际新闻界.1999(05).

[6]吴飞,龙强.新闻专业主义是媒体精英建构的乌托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09).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邹高翔.新传播生态下新闻风险的多元与竞合[J].青年记者,2023(05):43-4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是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
310410文章数 436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