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乐伟:围绕三个“聚焦”探索乡村学校优质发展新样态 | 教师发展

0
分享至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有思想 有深度 生活即教育


作者

成陶理事 乐伟

崇州市听江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四川省对口援藏工作先进个人、成都市优秀支教教师、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崇州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崇州市优秀教师、崇州市学科带头人、崇州市社区教育先进个人、崇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成都市向尧名校长工作室成员。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国家提出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有重要意义,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崇州市听江小学校的发展也迎来新的契机,外界的关注与支持增多了,内在的动力与干劲增强了,大环境的变化更有利更多青年教师扎根农村基础教育,从而优化农村师资结构,推动农村师资高质量发展,以此促进学校的品质发展、整体育人实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乡村教育,对乡村学校的建设、乡村教育的发展等提出明确要求,给予重要指示。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是教育强国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州市听江小学校通过“五育”并举的课程建设与评价体系建设,文化挖掘与课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众多革新使得学校办学品质日益凸显,逐渐形成了一所乡村发展中学校的变革路径。

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听江小学校位于崇州市最南端,与成都双流区、新津区毗邻,现有在校学生774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467人)。与大多数乡村学校面临的实际相同。基于听江小学区位优势不强,师资配备有短板,外地学生占比高、流动性大、家庭教育亟待加强,“学校符号”不鲜明……这些主观不能改变的现状和难以突破的瓶颈,便成为了学校挑战与实践的重点方向。

我们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和建设“优教崇州”的整体思路,紧扣市教育局发展规划,立足实际,转变观念与视角,以发展的眼光去挖掘乡村新的教育资源。在中国著名基础教育专家、陶行知研究专家、原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姚文忠先生的指导下,确立了“高起点谋篇、小切口落地”的指导思想,过程中按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要求,在扎实抓好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新时期乡村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聚焦新时期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一是凸显学校文化属性。学校坚守“以水润身,以文化人”的治校理念,秉承“启蒙养正,明理成人”的校训,明确“德文共济,博约相生”的办学目标,营造“润情播爱,自觉觉人”的校风,着力打造“书香校园”的文化特色——校园内处处闻得到书香、听得见读书声、看得见读书的成果、感受得到书香气质。

二是明确育人目标。学校的育人目标定位为培养“五力齐兴”的听江少年,营造“善思善辩,跬步千里”的学风——着力于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品格、良好的习惯和未来公民意识,兼顾个性、特色发展的“快步走”与面向全体的“齐步走”,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个生命灵动成长,并能兼顾到对学生家长、家庭的影响与氛围培育。

三是凝聚集体力量。学校倡导以爱育人,用教师的品德润养和影响学生的品德,践行“爱心永驻,德润后生”的教风,教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发动更多认同学校文化的人积极投身其中参与建设。同时,鼓励教师依托课堂和活动,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新育人理念,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

聚焦“五育”并举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英国教育理论家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近年来,我们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围绕学校育人目标,着力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修养能力、智慧学习的能力、体育锻炼的能力、审美提升的能力、智慧劳动的能力”五力齐兴的听江学子,阶段性成果已由“央视频”“学习强国”等平台报道。

(一)让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落地、落细、落实

德育涵养方面,以浸润式的环境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努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以少先队常规活动为载体,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生守则》。通过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个人演讲、班级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智育培养方面,开发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学校严格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遵循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课程开设的相关规定,保障国家课程的全面实施;结合本校实际,相继引进了“小学生,大语文”阅读课程——《朝朝诵诵》,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悦读1+1”课程和上海交通大学昂立stem未来教室的编程课程,阿福童“财商”系列课程等;开发编著了听江小学《劳动教育》12册全套导学案;按期推进“书韵听江·悦读童年”阅读系列课程等等。

体育与劳动建设方面,以社会服务与赛事竞技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与成都故事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达成长期公益合作协议,为学生量身定做健康成长项目:开展粉红故事女童关爱、男生心理健康与安全等活动;每次坚持上午、下午广播体操、健康跑、花式跳绳、体育舞蹈操等交替开展大课间活动;建立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开展春季学生综合体质训练、秋季全体师生参与的为期一周的体育节,班级大课间比赛、足球校际交流联赛等。校园足球队先后获得崇州市校园足球P联赛一等奖,代表崇州市足球队参加成都市“赛客杯”足球邀请赛取得冠军;柔道队也获得成都市青少年柔道锦标赛团队、个人多个奖项,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

美育与劳动建设方面,以多元体验与切身实做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积极建设学校音乐舞蹈专用教室,整合乡村学校少年宫、复兴少年宫等资源,开设摄影、葫芦丝、茶艺、书法、剪纸等多个艺术社团。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集中展示学生静态和动态艺术成果。学校合唱团、舞蹈队,科创、水彩画等屡获各级各类奖项。其中,学生的剪纸作品还受邀参加了成都成就梦想——青年友好城市国际青少年非遗文化作品展。

(二)健全教育评价体系,推动教改高质量育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教育评价机制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棒,也是提高现代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点。把评价与诊断、发展与建设结合起来,不仅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办法,也是促进学校整体育人的具体方法。

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建设,学校一直积极致力于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主要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例如:在德育常规评价中,实践运用了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项目——综合评价信息化工作,学生的在校表现采用电子终端收集信息、后台大数据分析、样本与群体适时分析反馈;在阅读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中,通过定期评选优秀读书笔记、班级阅读活动专场、亲子共读音、画、视频反馈等,产生班级、年级、校级“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驱动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力量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形成了教师优于导读、学生乐于阅读、家长愿意陪读的大阅读氛围。特别是在亲子阅读中,家长更加理解学校、理解老师,在思想上从只重视孩子成绩转变为更重视孩子成长。如“书香家庭”徐灵梓家长反馈道:“亲子共读促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了亲子感情,家庭氛围更加和谐融洽,家长也越来越乐于陪伴孩子阅读、陪伴孩子成长。”

通过近两年各类社团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学生在各种平台的精彩亮相,充分展现出乡村儿童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孩子们变得更加阳光与自信。特别是相当一部分跟随家长辗转各地的外地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很快地融入新的集体,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实践表明,学生在特色课程学习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凸显了个性发展,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习方式。以“三个一”推进整校阅读为例:即读好一本书——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坚实一份初心——教师引领,坚持阅读;树好一个榜样——树立读书好榜样,实践读书真精神。以家长课堂《彩虹妈妈讲故事》、课本剧表演、阅读交流分享会等形式强化阅读指导;以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基地”“书心园”辩书小课堂等为实践阵地,引导学生从乐于读乐于写再到善于说,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上均有所提高;学生“儿童原创诗”等诗文作品陆续发表在《蜀州文学》《崇州教育》《儿童文学》等期刊。在众多渠道的开拓与展示平台的丰富中,表面看是度量学生进步的一个方式,本质上是激发学生内在的生长力。

聚焦“双减”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适应教育发展、教育改革的自我需求,更是提升教育质量的要点、提升团队凝聚力的中心要素、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如何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成为学校管理中必须研究和推进的中心课题。

(一)拓宽教师多元学习渠道,保障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在学习形式上,邀请专家到校、融合兄弟学校培训资源。在学习内容上,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解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等等政策性、纲领性要求,积极转变教师观念,落实在双减中教师先行、教育理念先行。

始终做到学与做的知行合一。持续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帮扶活动,充分挖掘校内校外优质资源,从蜀南小学、七一实验小学、教培中心、成都市实验小学等多渠道聘请名师优师,指导年轻教师成长;作为“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单位”,上学年我们选派了30余人次教师积极参加陶研会的现场教学研讨、学术年会等活动;组织所有教师分批次赴龙泉龙华小学、洛带小学,彭州北城小学、成都市行知小学、成都市实验小学等学校研学;积极参加成都市教育联盟、成都市向尧名校长工作室等优质资源平台的学习。同时,在本校开展“以水润身,以文化人”学术分享年会、青年教师学术论坛等活动,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以课题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通过课题研究为抓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大力促进教师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的变革。近两年,学校成功结题崇州市级课题1项,新立项《儿童本位视野下的农村小学儿童诗教学研究》1项成都市级课题,《“双减”背景下基于可视化教学培养农村小学生量感的实践研究》《“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2项崇州市课题和;参研教培中心课题2项,又积极申报了2项成都市级课题,陆续有超过50人次的教师参与规划课题研究,带动全校教师树立科研意识,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行为,总结实战经验,同时,在经过研究-梳理-书写-总结的过程后,鼓励教师及时转化,仅上一学期,就有15名老师的教育改革与实践论文发表在《时代教育》“陶研学校”专栏。

(三)在实践中生成稳固教师成就感与荣誉感

此外,学校还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增强老师获得感与使命感,从而培养树立身边的典型。近两年来,学校拟定了老中青教师“分段培养、共同成长”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中年教师名师引领、老年教师倾心指导”的整体提升格局——如:争取到机会选派参加工作五年以内的赵旭、王露苗等青年教师参加北京“为华而教”第四届未来教育家论坛,通过跟进的PBL项目式教学、跨学科主题式教育、“为学习而设计”大作战工坊等系列培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赵旭老师的教学案例、论文、教育随笔等累计获奖60余次,被评为“崇州市教坛新秀”;王露苗老师遴选为教培中心科研中心组成员;体育教师蒲鹏霄被中国足协征调,参加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主裁山东赛区女子足球比赛;倪冲老师也陆续执裁了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柔道比赛、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摔跤比赛、成都大运会测试赛柔道比赛等。中年教师通过各级名优教师引领、加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等,时刻保持走在教育发展前沿。即将退休的何春林督学,受学校社团氛围影响,自费学习葫芦丝演奏,主动申请开设葫芦丝社团,成为一名葫芦丝指导教师,两年来,多次带队参加 “乡村少年宫成果展”、社区汇报演出等,在乡村教育的热土上,坚守三尺讲台,激情燃烧自己的乡村教育梦。一系列举动恰是证明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激励老师始终处于学习进步的状态。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这是教育部从教育层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对振兴乡村教育的长远谋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听江小学在推动乡村教育优质发展、更好发挥乡村学校的教育中心、文化中心作用、探索实践乡村教育自信的内生路径等方面进行的系列尝试,更是带动听江小学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实践。

新时代,朝气蓬勃的成陶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勇前进

来源 | 《时代教育》栏目:教师发展

新媒体编辑 | 张競之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285次推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汇入主流,服务主流
1748文章数 1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