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农村娃考上北大全村凑路费,38年后建258幢别墅送给乡亲

分享至

2018年的一天,广东省湛江市一个贫穷山村里传来了一阵鞭炮声,258幢别墅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村小道旁边,村民喜滋滋地拿着别墅的钥匙攀谈着,气氛十分欢乐!



在这个贫穷的小山村,不仅生活条件落后,而且交通不便,根本没有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更离谱的是还有大量的适婚男青年打光棍,盖别墅简直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可今时不同往日,每家每户都可以领取属于自己的别墅,与此同时,他们还可以领取五亩荔枝田或者领取土猪饲养基地,实现小康生活。

究竟是谁在帮助这个贫穷的小山村?他为什么会给他们分别墅?村民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改变呢?



陈生

北大学子众筹学费

1962年,广东省官湖村的一对普通夫妻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因为是第一胎的原因,夫妻俩十分宠爱自己的儿子,给他取名为陈生,希望他立于天地之间,有着生生不息的动力。

同时,夫妻俩也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希望儿子可以改变家庭的贫苦状况,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他们不会想到,陈生不仅走向了世界,还带着整个村子的人走向了小康社会,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村庄的生活条件。

在陈生三四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又为他生了一个弟弟,兄弟俩很和睦,父母也很宠爱两个孩子。



官湖村的旧屋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兄弟俩的性格很是活泼开朗,对邻居也很友好。

两个孩子读书以后也很争气,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从来不需要父母操心,作业都是自己独立完成,老师都很喜欢他们,邻居们也经常以兄弟俩的成绩鞭策自家孩子,他们就是村子里的明星小朋友。

原以为一家四口的快乐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可天有不测风云,陈生的父亲还是没能抵抗死神的威胁,提前离开了自己的爱人与孩子。

失去了顶梁柱以后的母子三人很是无助,他们不知道怎样面对接下来的生活,甚至不知道如何活下去,陈爸爸的死亡带走了一家人的快乐,他们郁郁寡欢,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



如今的官湖村

过了大半个月,陈妈妈觉得日子不能再这样颓废下去了,两个孩子还需要自己抚养,虽然丈夫已经死亡了,但一定要将孩子抚养长大。

她坚信教育的力量,也深知走出大山必须依靠教育,所以她更加努力地干活儿,希望能够通过干活儿换取足够的资金,保证两个孩子的学习。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她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天不亮就出门了,深夜才回家,渐渐活成了一个男人的模样。

幸好,陈家兄弟知道母亲的不容易,都很懂事,知道该如何帮母亲分担压力。

在农村,他们不仅学会了洗衣做饭,还学会了喂猪,喂羊,割猪草等一系列农活。



陈生的母亲

每年秋收时节,他们都会提前回家给母亲帮忙,减少母亲的压力。

村子里的人知道母子三人的不容易,也经常帮助他们,不仅会帮他们干农活,还会在生活上照顾他们,给他们送点粮食,调味油。

早早地体会过人生百态的陈生十分感动,他将村民的行为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他决定一定要做出一番事业,好好地报答村子里的村民。

1979年,十七岁的陈生按部就班地来到了高考的分水岭,村民都为他紧紧地捏了一把汗。

可他好像没有意识到教育的优势,没有把握好高考的机会,只考了167分,成功地与大学失之交臂。



陈生

那时候,村子里的教育资源比较落后,老师的教学能力也赶不上城里,学生所接触的教育知识也存在局限,所以陈生虽然在村子里的成绩很好,但放在城里却不行,直接被碾压得死死的。

落榜以后,陈生只能待在家乡干农活,每天除了砍柴就是喂猪,日子枯燥且乏味。

多年以后,陈生曾感慨那段艰苦的岁月,表示自己如果没有考上大学,这辈子估计只能这样了。

乏味的生活很快就过腻了,他在日复一日地砍柴,喂猪中迷失了方向,渐渐失去了生活的动力。

母亲看不下去了,让孩子好好地思考一下未来的生活,并表示自己会全力支持他。



20世纪80年代课堂

在母亲的开导下,陈生做出了一个幸福一生的决定,那就是复读。

他告诉母亲,想再一次去学校复读,一定要考一个大学,走出大山,改变生活。

决定复读以后,陈生几乎是住在了学校,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没日没夜地啃着书本,原本崭新的书籍在他的手中慢慢变得破旧不堪,书上都是他做的笔记,密密麻麻的,几乎没有空白的地方。

幸好,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陈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成功考取了北京大学

高考放榜之时,整个村子的人都高兴极了:“陈家小子考上大学了,还是北京大学,那可是最好的大学呀,可真厉害,咱们村终于出来一个大学生了。”

陈生考大学的那几年恰逢恢复高考,一个村子很难出一个大学生,更别说考上北京大学,那可是一件极其稀罕的事件。

他的母亲听说孩子考上北京大学以后,高兴得不得了,激动得快晕过去了。

她拉着邻居激动地说了几个小时,满眼的宠溺与自豪。

面对村民的夸赞,陈生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和往常一样为母亲分担家庭压力。

高兴之余,母子三人也有了其他的压力,北京大学的学费虽然不高,但是对于失去了顶梁柱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他们不知道去哪儿赚取高昂的学费,也不知道如何联系学校。



可没有学费就不读书了吗?陈生一年的努力就白费了吗?他们不甘心。

在母子三人愁苦不堪的时候,默默关注着他们的村民开始行动了。

他们将自己仅有的存款拿了出来,一毛,又一毛,足足凑了21元,交给了陈生。

在现在看来,一毛钱甚至买不到一颗糖,可是在八十年代的农村,一毛钱可是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

在拿到21元的村民赞助金以后,陈生热泪盈眶,默默地将学费与生活费放在了心口的位置,发誓一定要好好地报答村民。



就这样,陈生带着整个村子的希望与祝福踏上了求学之路,他也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回来村子里报答了所有人,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抛弃铁饭碗,独自创业

来到北京大学以后,陈生就开始着手专业课学习,因为报考了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原因,他的大学生活异常的忙碌。

他每天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还要不停地研究专业课程的学习。

来到北京以后,他知道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差距,也了解了都市的教育资源,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有为于社会的骨干。



大学四年,他从来没有旷过课,成绩从来没有跌落于前三名之外。

大学毕业以后,他先后任职于广州市委办公厅和湛江市委办公室,成为了拥有“铁饭碗”的国家公务人员。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