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看到角落里的挽联后,激动询问:作者在哪

分享至

1972年1月6日,陈毅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

四天后,他的追悼会如期在京举行。由于公务繁忙,主席本没有计划出席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可谁知在追悼会尚未开始之前,毛主席却突然出现在了追悼会现场。



原来主席是念及曾经与陈毅同志多年的革命情谊,最终挤出时间参加了他的追悼会,这也是主席人生中最后一次参加他人的追悼会。

只见主席默默地走在陈毅遗像前肃立,随即环视一周,站在角落的一副挽联前,沉思良久:“这幅挽联的作者,现在在哪儿?”

那么,这幅挽联是何人所写?主席又为何要问挽联的作者在哪儿?我们不妨来看看。

陈毅将军的诗词岁月

提到陈毅,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中国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与共产主义战士,却很少有人知道陈毅除了这些身份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身份——诗人。



陈毅12岁那年,就在作文大赛中展露出极其出色的文学天分。他那时最欣赏和敬佩的人就是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甚至因着喜欢苏洵,陈毅还给自己取了一个“陈允明”的名字。

5年后,成绩优异的陈毅考取了留法预备学校,并在18岁那年正式拿到了官费留法的名额。

在拿到官费留法名额的那天,陈毅看着红纸上的“陈毅”二字,心里暗下决心,此行一定要在文学上取得一定造诣。

那时的陈毅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文学家的梦想,很快就会发生改变。



陈毅20岁那年,偶然加入了工学世界社,并在这个社团里读到了一本改变他一生的著作《共产党宣言》,他那时夜以继日,书不离手,被其中精彩绝伦的观点深深吸引。

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陈毅参加了蔡和森领导的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掀起的“二二八运动。”

后期他又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拒款大会。”陈毅的文学素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于陈毅可以独立撰写白话文,所以在“拒款大会”中,宣言的起草工作都是由他一手操办。他也因此为我们的斗争胜利,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几年的海外求学生涯,让陈毅结识了诸多革命战友,如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人,这为他后期走上无产阶级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法国的文学也是相当出名的,他在对中国古典文学熟知的基础上,阅读了许多西方名著,这让他的文学水平也大有进益。



在回到国内后,陈毅在抗战过程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尤其是他的七言绝句,更是让人拍手叫绝。

我们从他留下的诸多诗篇中,也能窥得他高尚的品德与不凡的文采!所以叹一句陈毅文韬武略,也绝不为过!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