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曹公做奴,不为刘备上客”,张鲁为何那么嫌弃刘备呢?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张鲁,这位名门之后,在汉中地区雄踞了三十余年,几乎将这片土地建设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他不仅是汉中的主宰,更是无数人心目中的王者。在他的统治下,汉中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仿佛一片人间乐土。



然而,世事如梦亦如烟。曹操的大军如同乌云压境,让汉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张鲁率领部众匆匆逃往巴中。此时的张鲁,已经不再是那个傲视群雄的汉中王,而是一个面临生死抉择的亡命之徒。

在这关键的时刻,黄权向刘备提出了迎接张鲁的计策,而阎圃则劝告张鲁北降曹操。面对这两条道路,张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愤怒地说道:“我宁愿成为曹公的附属,也不愿成为刘备的座上宾!”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投降了曹操。

这一选择,或许是张鲁对局势敏锐洞察的体现。他深知,曹操势力庞大,难以匹敌;而刘备虽然仁义,但根基未稳,前途未卜。与其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不如投靠强者,谋求一席之地。

有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在这无奈的抉择中,选择更为强大的靠山更为稳妥一些。

那么,到底是这种情况吗?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这究竟是为何呢?让我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01

张鲁出身名门,雄踞汉中

张鲁,乃是道教宗师张道陵之孙,五斗米道的嫡传弟子。在张道陵羽化登仙之后,他的父亲张衡承袭了这一神圣的使命。而当张衡也离世后,张鲁便接过了这千钧的重担,成为了这一教派的领袖。



张鲁的母亲,一位深谙养生之道的奇女子,不仅容貌秀美,更有一颗追求真理的心。她怀抱着鬼道的智慧,常常穿梭于益州牧刘焉的府邸之中。通过这层微妙的关系,张鲁得以在刘焉的庇护下茁壮成长,并逐渐赢得了信任。

初平二年,历史的时针定格在191年,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刘焉委任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共同讨伐汉中太守苏固。

在这场激战中,张修虽然斩杀了苏固,但最终却命丧在张鲁的手中,而张鲁也顺势夺取了他的兵权。为了刘焉的利益,在刘焉的授意下,张鲁毅然截断了斜谷通道,甚至敢于冒犯朝廷的威严,亲手诛杀了朝廷的使者。

时光荏苒,兴平元年悄然而至。这一年,刘焉驾鹤西去,其子刘璋承袭了他的位子。然而,刘璋与张鲁之间的关系却如履薄冰。刘璋为人柔弱,缺乏决断,这使得他在处理与张鲁的关系时显得力不从心。

原本依附于刘焉的汉中张鲁,由于其骄横跋扈,不听从刘璋的号令,逐渐成为了刘璋的心腹大患。更糟糕的是,巴夷的杜濩、朴胡、袁约等人也纷纷背叛刘璋,投靠了张鲁。



面对这样的背叛,刘璋自然是怒火中烧。他一气之下,下令诛杀了张鲁的母弟,这使得双方的关系彻底破裂,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于是,刘璋派庞羲等将领攻打张鲁,却屡次被张鲁击败。原来,张鲁的部下多在巴地驻扎,刘璋便任命庞羲为巴郡太守。然而,张鲁却趁机偷袭巴郡,将其据为己有。

刘璋在面对张鲁的骄横时,心中自然不满,也曾想过要教训一下这位不听号令的属下。然而,他深知自己的实力有限,难以与张鲁抗衡。在无奈之下,刘璋决定请求外援,于是他向刘备发出了邀请,希望刘备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刘璋的心中,是希望能够借助刘备的力量,压制张鲁的嚣张气焰,同时进一步巩固自己在益州的地位。

刘备在帮助刘璋对付张鲁的过程中,他率领军队与张鲁交锋,通过智勇双全的战术,成功地压制了张鲁的势力。在这个过程中,张鲁也认识到了刘备的实力和野心,意识到他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对手。

这个时期的交锋,为日后张鲁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埋下了伏笔。



此时此刻,曹操已经掌握了东汉的大权,但对于汉中之事却鞭长莫及。于是,他任命张鲁为镇民中郎将(也有一说为镇夷中郎将),兼任汉宁郡太守。

就这样,张鲁在巴、汉之地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以五斗米教教化人民,开创了一方乐土。他在这片土地上统治了近三十年之久,成为了一代传奇的人物。

02

张鲁宁愿为曹操的附属,也不愿意为刘备的座上宾

当时,有人在地下挖到了玉印,引发了众人对张鲁的拥戴之声,他们都想尊张鲁为汉宁王。然而,张鲁的功曹阎圃却有着更为深远的考虑。

他劝谏张鲁道:“汉川之地,富饶而广袤,百姓人口超过十万,实乃一块宝地。其土地肥沃,物产丰盈,四面地势险要,进可扶助天子,成就一番霸业;退亦可不失富贵,安享荣华。如今正值承平之际,我们只需依制设立官署,势力足可决断事务,不必急于称王。

希望您暂且按捺雄心,莫要急功近利,以免招致祸患。”张鲁听后,深以为然,他心中明白阎圃的良苦用心,于是决定暂缓称王之举。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西征汉中,大军压境,阳平关告急。此时张鲁欲降,然而其弟张卫却不甘束手就擒,率领数万兵马坚守阳平关。然而,张卫最终还是败给了曹操的十万大军。

张鲁闻讯后,心中忧虑不已,他明白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此时,阎圃再次献上一计:“如今情势危急,若您被迫谒见曹操,必定得不到曹公的重用。莫若暂依巴中的杜濩、朴胡等部,稍作抵抗,再向曹公献礼称臣。如此方能得曹公之重用。”张鲁听后,觉得言之有理,于是率军前往巴中。

在临行之前,左右之人欲焚毁仓库中的宝物。然而张鲁却坚决反对,他说道:“我已有归顺朝廷的意愿,一直未尝如愿。今天我们离开,不过是避开锋芒,并没有别的意图。宝货仓库,应归国家所有。我们不能将国家的财产据为己有。”于是将宝物都妥善藏好之后才离去。

曹操抵达南郑后,对张鲁的行为深加赞许。又因张鲁早已有归顺之意,于是派人前去慰问。而后张鲁带着全家谒见曹操。曹操任命他为镇南将军,以客礼相待。并封张鲁为阆中侯(一作“襄平侯”),食邑一万户。

这是对张鲁的极高礼遇和尊崇。随后曹操将张鲁及其家属带回邺城。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张鲁的肯定和嘉奖,更是对天下人的一种宣示:归顺朝廷者必将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



曹操还为儿子曹宇娶了张鲁的女儿为妻。这一联姻不仅是对张鲁的极高礼遇和尊重,更是为了拉拢人心,使更多的人愿意归顺朝廷。后世道教徒称张鲁为“张镇南”。

在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方的智勇之举和谋略之斗。张鲁虽有称王之心,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归顺朝廷,这展现了他的明智和识时务。而他的功曹阎圃则多次为他出谋划策,使得他在乱世之中得以保全自身。

曹操则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能够看出张鲁的归顺之心,并且善待他及其家属。这段历史也告诉我们,曹操这样做是为了展示他对投降者的宽容和优待。张鲁虽然实力有限,但他的投降对曹操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投降曹操的人将会得到尊重和高地位。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