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逻辑思维中“关系命题”,锻炼你的逻辑传递性和对称性思维!

分享至



我们已经知道推理的前提和结论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命题组成的。推理的构建依赖于命题,对命题进行不同的分析将导致对推理结构的不同理解,最终形成不同的逻辑类型。

关系命题也是一种简单命题,关系命题是用来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中国和俄罗斯相邻”就是一个关系命题。学习关系命题,能够帮助我们弄清楚关系的传递性和对称性,这些都是许多逻辑推理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

一、什么是关系命题?

一个关系命题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关系项、关系、量项。比如:

  • 表示大小关系的,如“所有正数都大于0”;
  • 表示时间关系的,如“星期一在星期二前面”;
  • 表示位置关系的,如“甲坐在乙和丙之间”;
  • 表示人际关系的,如“我和在场的有些人是朋友”。

其中,以下内容是关系项,即命题中发生关系的事物:



以下内容是关系,即事物之间的具体关系:



以下内容是量项,即命题中表示数量的词:



也有一些关系命题仅包括两个关系项,比如“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居”。我们可以用逻辑形式aRb来表达具有两个关系主项的关系命题,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两个关系主项,R表示关系项,即“a与b具有R关系”。

二、判断关系命题的真假?

如何判断一个关系命题的真假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关系命题具有哪些特性,即关系命题aRb中R关系的一些性质。在逻辑学中,关系性质通常可以从对称性和传递性这两个方面来看。

1、关系的对称性

关系R的对称性,指的是关系命题aRb和它的对称形式bRa之间的真假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关系命题aRb是真的,bRa是否为真呢?总结起来,又可以分为下面三种情况。

  • 对称关系:当aRb为真时,bRa也为真。也就是说,如果a和b之间存在R关系,那么b与a之间同样存在R关系。例如,“甲和乙是同学”、“正与邪不两立”等都是具有对称关系的关系命题。其他常见的对称关系有“家人”、“亲戚”、“老乡”、“同事”和“矛盾”等。
  • 反对称关系:当aRb为真时,bRa为假。换言之,a和b之间存在R关系时,b与a之间就不存在R关系。例如,“他是小明的数学老师”、“正数永远大于负数”、“小明欺负了小花”等都是具有反对称关系的关系命题。其他常见的反对称关系有“低于”、“在……里面”、“属于”等。
  • 非对称关系:当aRb为真时,bRa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也就是说,a和b之间存在R关系时,b与a之间可能存在R关系也可能不存在。例如,“他认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你不应该相信这个人”、“杰克爱上了露丝”等都是具有非对称关系的关系命题。其他常见的非对称关系有“敬佩”、“鄙视”、“看见”等。

总结如下图所示:



2、关系的传递性

要判断关系R的传递性,主要依据是aRb为真且bRc也为真时,aRc是否也为真。由此,也可以分为下面三种情形:

  • 传递关系:当aRb为真并且bRc也为真时,aRc必为真,即当a和b之间有R关系,并且b和c之间也有R关系时,a与c之间必有R关系。这时候也可以说关系R是传递关系。例如,“人类属于灵长目,灵长目属于脊椎动物门,所以人类属于脊椎动物门”中的“属于”,“小明的成绩低于小张的,小张的成绩低于小芳的,所以小明的成绩低于小芳的”中的“低于”,还有“高于”“大于”“领先”等都是传递关系。
  • 反传递关系:当aRb为真,并且bRc也为真时,aRc必为假,即当a和b之间有R关系,并且b和c之间也有R关系时,a与c之间一定没有R关系。这时候也可以说关系R是反传递关系。例如,“甲是乙的母亲,乙是丙的母亲,所以甲不是丙的母亲”中的“母亲”,“小明的成绩比小张少2分,小张的成绩比小芳少2分,所以小明的成绩不比小芳少2分”中的“比……少……”,还有“比……多……”“矛盾”“父亲”等都是反传递关系。
  • 非传递关系:当aRb为真,并且bRc也为真时,aRc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即当a和b之间有R关系,并且b和c之间也有R关系时,a与c之间可能有R关系也可能没有R关系。这时候也可以说关系R是非传递关系。例如,“甲喜欢乙,乙喜欢丙”中的“喜欢”,“甲是乙的朋友,乙是丙的朋友”中的“朋友”,还有“敬佩”“讨厌”“反对”等都是非传递关系。

总结如下:



3、关系推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