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世界水日 | 沿袭千年!围竹笼砍杩槎、祀李冰承民俗,走进都江堰放水节的前世今生!

0
分享至


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

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

3月22日,『世界水日』

与之相关的都江堰放水节

更是一个尤为特别的存在

今天水灵妹就带大家走进都江堰放水节

感受水文化的魅力

1

何为都江堰放水节

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以水兴利,主持修建都江堰,时至今日仍灌溉着成都平原、养育着天府之国。


▲都江堰宝瓶口,图源:杜睿嘉

然而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非一劳永逸,其持续运转两千多年仍充满生机与活力,发挥巨大作用和功效,一方面因其整体“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互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坚守着历代传下来的岁修制度。

冬春之时,岷江水位下降,堰工们会在渠首用特有的“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对工程进行“体检”和“治疗”。修外江时拦水入内江,修内江时拦水入外江。


▲都江堰古法截流,图源:向力民

到了清明时节,为庆祝岁修完成和进入春耕生产农忙季节,同时也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便在渠道举行隆重又热闹的仪式,拆除拦河杩槎,放水入灌渠,这个仪式就叫“开水”,俗称“开水节”。


▲2023都江堰放水节现场

2

都江堰放水节前世今生

都江堰放水节是怎么来的?又为什么要祭祀李冰?看完放水节的前世今生你就知道了~


都江堰放水节又称“开水节”,源于远古对河神的祭祀。都江堰修筑以前,沿江两岸水患无常,人们饱受水患之苦,为了祈求“水神”的保护,常常沿江“祀水”。

都江堰修筑成功后,使得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人们为了纪念李冰,于是逐渐将“祀水”改为“祀李冰”。


民间祭祀已开始

据1974年在都江堰渠首出土的李冰石像的铭文考证,至少在东汉建宁元年(168年),都江堰市民间就已经存在着祭祀李冰的春秋祭祀活动。


灌口春秋斗牛忙

唐代开始,祭祀李冰从民间活动升格为国家行为。每年春秋两季采用“少牢”之礼隆重祭祀李冰,由地方官员主持祭祀。


民间又以斗牛的方式庆祝,民俗著作《风俗通》载“灌口春秋斗牛戏”,并由此而产生出许多如《李冰斗犀》这类的民间故事。

正式由官方将清明节定为放水节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正式由官方将清明节定为放水节,初定每年祭祀一次,后改为每年春秋祭祀两次。


斗牛戏发展为刲羊祭祀。用杀羊的方式祭祀李冰、庆祝开堰放水。《灌县乡土志》载“永康军(宋代都江堰市称谓)崇德庙祀李冰父子。祀礼之盛,每岁用羊四万头。凡买羊以祭,偶产羊羔者亦不敢留。”

岁取息以备祭祀

祭祀活动日渐趋于理性,《蜀堰碑记》中记载:地方从老百姓那里收来的钱财,不能乱花,存在钱庄里,每年取其利息以备祭祀。


▲图据:何勃

据《元史》记载:每年春秋祭时,用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一、簠一、簋一、笾一、豆四、尊一、爵三、炉一、镫一。这基本上是沿袭汉、唐的“少牢”祭礼规格,而且拟定了具体的祭祀程序。祭礼程序:主祭官公服行二跪六叩礼,奠帛颂祝,献爵,送神,望燎,告礼成,退。


沿袭旧典

明代沿袭元代祭祀李冰的旧典。在春秋两季,由时任职四川的官员和当时在四川巡视的中央大员,亲自到都江堰所在地灌县对李冰进行隆重祭祀。


为了迎接省级大员到灌县祭祀李冰,灌县还专门建有供官员休息的驿馆,久而久之,因驿馆主要接待朝廷大官,这条街道就被称为“大官(观)街”了。

清明放水节的民俗活动逐步定型

清代掀起了祭祀李冰的一个高潮,清明放水节仪式日渐隆重,一般由总督、巡抚等省级官员担任主祭官,主持大典。官方祭祀李冰和民间庆祝清明放水节的民俗活动亦逐步定型。


民国时期

习俗相沿

民国时期,习俗相沿,放水节由省府和水利厅主要官员主祭。


▲图源:每日都江堰

1950年

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1950年元月,解放军入驻灌县(今都江堰市),立即组织抢修都江堰水利工程,并在春季用水前完成岁修。当年清明节,举行了新中国建国后首次的开水典礼,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图源:每日都江堰

1989年

“开水节”更名为“放水节”

1957年都江堰岁修措施改进,修建了节制闸门,可以随时关闭,内江水不再断流,以往砍杩槎放水的仪式不再举行。1989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视察都江堰,建议恢复都江堰古老的开水典礼。在起草文件确定仪式名称时,为了避免有喝“开水”之误解,就将“开水节”更改为“放水节”了,此后年年举行。


▲图源:每日都江堰

2006年

都江堰放水节开创新纪元

都江堰放水节开创了新的纪元。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通过现场直播向全球130多个国家与地区再现了延续2000多年的放水盛况。同年,都江堰放水节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往年放水节现场

岁月如歌,时光荏苒。 都江堰放水节年年相沿、世代传承,尽管其形式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人们对先贤的感戴,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始终如一。

3

治水截流工具——竹笼、

古时先民为治理岷江水就地取材,把卵石、竹子、原木等材料组合在一起,制作出既生态环保又便于调整的治水截流工具——“竹笼”、“杩槎”。这两个工具在都江堰两千多年的水利治理中发挥极大作用。


杩槎: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应用时以多个排列成行,两个杩槎之间用木梁、蔑笆等相连成排,中间放置装满卵石碗儿兜,来增强其稳定性。



同时在迎水面上加系横木及竖木,外置竹席,并加培粘土,便构成一种简易、高效、稳定的三角立锥形截流工具,即可起挡水作用。


竹笼:都江堰从古至今都在采用的“岁修”技术,选以生长两年以上的慈竹为原材料,编织成长笼,内装卵石,用以护堰、作堰。



将分散的若干卵石组成一个有空隙、能渗水的整体,竹笼之间又易于互相连接、重叠为壅坝。 这样既能减小水流的冲击,又能形成整体直压水底,固河堤基础,使江水不至于淘空河堤基础而溃堤。


- END -

【听说 都在看】

赞一下再走呀~比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山都江堰
青-都景区官号,爱旅游爱美食
3735文章数 18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