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五蕴、六根、六尘、六识的关系!

分享至

前面讲完了《六祖坛经》的“护法品·第九”,接着来聊聊最后的“付嘱品·第十。”

一日,六祖慧能叫来了弟子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

六祖对他们说:“你们几个和其他人不一样,我灭度之后,你们要各为一方之师。我现在教你们应该如何说法,才能不失本宗。”

六祖接着说:「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意思是说,为人说法时,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时脱离两边,说一切法,都不要离开自性。

如果忽然有人问你佛法,你说法时要照两边,要取对法,也就是别人说这一边,你就要用另一边来纠正他的偏见。

因为“来去”两边是互为其因的,真阴之精,即真阳之气之母。真阳之气,即真阴之精之父。阴根阳,阳根阴,亦非有二也

也就是“空与有”的关系,真空生妙有,妙有本于真空。不能偏于空,也不能偏于有,这就是「出没即离两边」,也就是「究竟二法尽除」。

「更无去处」,就是《金刚经》里说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前面的文章讲过了。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三科」?六祖说:「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

“阴、界、入”其实指的就是:五阴(五蕴)、十八界、十二入。

所以六祖说:「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

这里的“十八界、十二入”,都跟“六根、六尘、六识”有关。

六根为: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为: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六根与六尘合在一起就是“十二入”,即六祖所言:「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

六根、六尘、六识合在一起就是“十八界”,即六祖所言:「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



其实关于“五蕴、六根、六尘、六识”,我们在《心经》里有讲过:“是故空中无,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那什么是“五蕴”呢?夫心者,不起则已,介尔有心:

则必顿现根身器界,名为色蕴;

则必领纳诸苦乐境,名为受蕴;

则必取相施设名言,名为想蕴;

则必生灭迁流不停,名为行蕴;

则必了了分别诸法,名为识蕴。



比如,见到金钱,从而生出物欲,只要起心动念,就落入了“色蕴”。

然后因为得到金钱而开心,因为失去金钱而痛苦,这就是“领纳诸苦乐境,名为“受蕴”。

如果得到金钱,就会想着拿它去各种消费,唱歌、打牌、喝酒等等,这些就是“想蕴”。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