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百花齐放春满园!江津文化建设持续繁荣

0
分享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裹挟着长江的粗犷和鼎山的灵秀,江津,以其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屹立于巴渝大地。近年来,我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彰显山水特色,建设休闲旅游胜地”发展要求,大力支持和引导创作文化精品,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加快文化强区建设步伐,谱写了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如今,在江津,丰饶厚土中的文化基因犹如种子的力量,百花齐放竞芬芳。


▲江津几江半岛全景图 江津摄协 黄健 摄

公共文化服务量质齐升

数据显示:2023年,我区建成文化分馆44个,图书分馆41个,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37个,现全区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521.72平方米。


▲江津五馆两中心

近年来,我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补齐短板、提高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高质量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评审工作,排名西部前3,以优秀等次获文化和旅游部通报表扬。江津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工程织就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入选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选编《春涌大地》。


▲江津创文巩卫氛围浓 记者 袁孝椿 摄

培育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通过部门共建、社会参与、校地合作等形式建成文化分馆44个,图书分馆41个,区图书馆获评一级图书馆;利用城乡闲置空间、闲置村(社区)办公地等改造,新增文化驿站、文化培训中心等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37个。

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利用文旅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构建“文教合作”服务体系,与江津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等22所学校签订馆校共建协议。在学校开展少儿芭蕾、少儿中国舞、少儿戏剧、楹联文化等9个科目,培训128场次,开展古籍知识讲解、阅读推广等活动10余场。

产业发展迸发强劲活力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巴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近年来,江津通过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通过提振文旅消费市场、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有效途径,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亮点频出。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1800余家,涵盖内容创作生产、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装备生产等方面。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7家。2023年1至3季度,我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35.5亿元。


▲银翔项目效果图

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引进来”,文化产业招商有声有色。2023年,积极接待上海乡伴文旅集团、强旅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38家,围绕体育赛事、研学基地、民宿酒店等多项版块内容,开展文旅合作洽谈。完成湖南前行科创有限公司白沙艺术小镇、银翔·山怀、望仙谷景区等12个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协议引资金额33亿元,前景开阔、未来可期!

文化惠民为群众幸福“加码”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文化惠民是其最生动的注脚。

“闹元宵”“赛龙舟”等特色民俗活动、“晒文化·晒风景”文旅推介活动、中华诗词广场舞比赛……在长江之滨,或走进田间地头,江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天为幕,以地作台,把“高高在上”的舞台搭在群众身边,接受群众检阅。


▲白沙闹元宵 记者 苏盛宇 摄

春光明媚,走进江津,道路整洁有序,装扮一新,争奇斗艳的花朵、绿意盎然的树木将江津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游人如织。元旦至元宵期间,我区统筹推出文艺演出、展览展演等区级重点文化活动30余场次。

这不是个例。近年来,我区高质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文化惠民沁润心田。2023年,我区深化“强国复兴有我” 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深学笃用求实效 踔厉奋发向未来——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诵读展演活动23场。推进“课外拾光”、“文旅轻骑·乡恋几水”“文润津邑”“一镇一品”等品牌活动81场。广泛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阅览、送展览等多形式的流动文化下乡活动700场,区级场馆、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依托阵地开展活动1862场,得到群众点赞好评。

文旅融合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的江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特征显著、门类齐全,至2023年底,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6项,其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6项。在幸福“加码”的同时,优秀文化遗产也在通过活态传承变成有温度、有生命的“教科书”。


▲巴渝土陶传统制作技艺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来,江津积极探索非遗与文旅融合,将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融合,打造了“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节庆”等多个新业态,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非遗与市场融合共荣的创新之路。

如“非遗+旅游”,为文旅融合注入强劲动力。为满足游客文旅消费需求,江津区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路径,推出多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如:江津古镇民俗文化旅游线(津西线),拥有市级非遗项目10项,区级非遗项目26项。2022年,“醉美白沙古镇乡愁之旅”入选重庆市十大“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江津区白沙古镇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非遗旅游小镇名录”等。2023年,江津联合泸州、宜宾举办首届巴蜀非遗酿造技艺旅游创新发展大会,推出全国首条巴蜀非遗酿造技艺旅游线路,“千年巴蜀酿·醉美津泸宜”川渝非遗旅游品牌推广活动入选2023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


▲中山古镇千米长宴开席 记者 苏盛宇 摄

“非遗+演艺”打造文艺精品,让非遗在文旅融合中绽放芳华。江津着力打造文艺精品节目,让非遗项目以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舞台表演形式展现、传播。以非遗项目“千米长宴”创编的舞蹈《打盆》获重庆市第八届乡村文艺会演(舞蹈类)一等奖;以非遗项目“永兴吆喝”为音乐素材,创编广场舞《菜籽花开遍地黄》获“舞出中国红”全国广场舞优秀广场舞作品;表演唱《永兴吆喝》获第八届重庆市乡村文艺会演一等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的江津,文化自信根基深厚,文化力量润物无声,文化发展步履铿锵,踏着高质量转型崛起的时代节拍,我区的文化事业正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努力创造辉煌业绩,迎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春天!

全媒体记者:陈婷 通讯员:文 静

编辑:李婉龄 编辑:胡德赛

值班副总编辑:易志慧

总编辑:罗玉江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猛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江津融媒
江津融媒
重庆市江津区权威媒体
6984文章数 29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