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祖坛经》“顿渐品”的最后,六祖说了下面这一段: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
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这是因为当时,禅宗分裂为南禅六祖慧能,和北禅神秀大师,他们各自的门人弟子相互为难对方,于是生起了恶心。
于是六祖慧能经常召集弟子,宽厚怜悯的对弟子说:学道修佛之人,要将一切善念、恶念,全部从心中去除。没有任何名相可以名,所有的名相都是出自真如自性。
所以,无二之性,才是实性。然后在实性上才能建立一切门派。但别人所说的佛法,都需要自己去悟,自己去见性。
所有人听了,全都行礼,请求惠能大师教化指授他们。
这一段其实挺重要的,我们接下来详细解读六祖说的这一段内容。
为什么说「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恶念要去除,为何善念也要去除呢?
这里其实说的是“不思善、不思恶”,也就是《金刚经》里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无所住”。
如果心里住了善恶观念,就无法“生其心”了,这是住了善恶的相,然后就无法“用善用恶”了。
外在的善恶观都是假的,换个角度善恶就变了,比如你眼里的英雄是善,但在别人眼里他却是仇人,是恶人。
我们用一个佛家的小故意来举例说明吧。
有一个小和尚满怀疑虑的问师父:“师父,您说学佛要发心普度众生,如果对方是个坏人,他已经失去了做人的资格,那就不是人了,那还要度他吗?”
师父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一个“我”字,但字是反着写,如同印章上的文字正反颠倒。
师父问小和尚:“这是什么?”
小和尚回答说:““这是个字,只是写反了。”
师父问:“那这是什么字呢?”
小和尚回答说:“这是一个‘我’字!”
师父追问:“写反的‘我’字算不算字?”
小和尚说:“不算!”
师父说:“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小和尚立刻改口说:“算!”
师父又说:“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小沙弥怔住了,不知如何作答。
师父对小和尚说:“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的,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 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
师父接着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在于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本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