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牺牲后,郭沫若亲撰墓碑,毛主席流泪说:别搞特殊了

分享至

1950年11月25日,彭德怀从前线战报得知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毛岸英在美军的轰炸中壮烈牺牲了。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向中央汇报了这件事,短短的几句话却重千斤,一分不少地狠狠地砸到了毛主席的心头。

1954年,毛岸英的墓碑和其他烈士墓一起迁入了朝鲜建立的烈士陵园,郭沫若得知消息后便亲手撰写了一篇碑文,叙述了毛岸英短暂又不平凡的一生。



图-毛岸英同志之墓

这段碑文所有人看了都为之动容,可为什么毛主席在大家面前说“不要搞特殊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探知这背后的故事。

坎坷的童年

1922年,毛岸英在湖南长沙出生,他既然作为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那么一生便注定不平凡。

毛岸英出生后不久,他就开始跟随毛泽东(毛主席)和杨开慧(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到过上海、广州、武汉等地进行革命。

1927年随着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失败,毛岸英和两个弟弟跟着杨开慧,一路逃回长沙县东乡板仓隐蔽。



1930年,杨开慧不幸被湖南军阀逮捕。此时年仅八岁的毛岸英也一同被抓进了监狱,他不仅目睹了母亲牺牲前的折磨,牺牲时的坚贞不屈,还见识到了敌人的残忍。

保释出狱后的第二年,他就被外祖母和舅妈带回上海,交给毛泽民抚养。

毛岸英和他的两个弟弟刚到大同幼儿园(地下党主办)学习没多久,他的三弟毛岸龙也去世了。因党组织叛徒——顾顺章的叛变,导致原先计划破坏,于是幼儿园被迫解散。

此时的毛主席在外地是分身乏术,于是董健吾把毛岸英和毛岸青领回了家。

1933年,党的经济资助突然中断。董健吾的原配妻子因为生活变得困难,所以对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兄弟俩就这样一度过着流浪生活,在外面过着风餐露宿的日子。

在与地下党接上关系后,董健吾迅速把他们寻回。在1936年,两人由李杜送往莫斯科,安排在苏联学习。

在国际儿童院里,毛岸英凭借着自己对学习认真的态度和非常优异的成绩,在学校担任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职位,甚至是受到了斯大林的夸赞。

1946年,在外学习十多年的毛岸英终于回到延安,同年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毛泽东知道毛岸英要回来的时候,他表现出了前所未有地高兴。赶在飞机落地前,拖着生病的身体亲自等候在机场,准备迎接。



毛岸英回国还没有休息两天,他就在毛主席的要求下学习劳动,学起了种地,也许是因为留学回来,毛岸英刚开始还不能够习惯,但没过多长时间他就改变适应了,经常可以看见他睡农民的土炕,和农民一起干农活。

坚定革命意志,守护国家安全

1946年,巾帼英雄张文秋一家在前往新疆途中惨遭陷害,张文秋的第二任丈夫被毒死牢中。接连失去两任丈夫的她备受打击,一出狱就直接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为了帮扶安慰张文秋,毛主席亲自接手了照顾其长女刘思齐的责任,把她和自己的孩子们安排在一起学习,自此毛岸英和刘思齐结下了一段情缘。



他们在西北坡相恋了,毛主席自始至终都知道毛岸英喜欢刘思齐,与此同时他自己也对这门亲事很满意。1948年9月,张文秋和毛主席在西柏坡订下了亲事。

可能是因为杨开慧牺牲早的缘故,毛岸英在张文秋这里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两人都感觉彼此相见恨晚、一见如故。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他对美国的挑衅行为进行警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但是麦克阿瑟似乎是认定了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正面对抗,他选择继续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执意坚持派兵越过三八线(1950.10.1),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朝鲜。当然他的野心远不止如此,他在国际社会上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并且美国飞机曾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试图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故意挑衅。此举无疑已经触碰到了中国的底线,中央当即立断决定反击,答应朝鲜援助的请求。

1950年10月7日,上海,毛泽东为即将率军入朝鲜作战的彭德怀设饯行家宴,在家宴吃到一半的时候,毛岸英突然提出要跟彭德怀到朝鲜作战。



彭德怀听完,桌子一拍说:“这怎么行,你怎么能去!战场上刀剑无眼的”。

毛岸英看了一眼毛主席回道:“我为什么不行?那么多人都能去得,我为什么去不得?难道就是因为我是父亲的儿子吗?”

彭德怀愣了一下,随即回道:“战场不比现在,真开打了都是真刀真枪,我也不可能随时盯着你,负责你的安全。”他说完就准备离开家宴。

毛岸英连忙拦住他“我可以不去第一战线,我可以在营地里工作,帮点忙。”

毛主席此时也站起来说:“让他去吧,锻炼锻炼,涨涨见识也好,我今天就在这里把岸英交给你了。”

彭德怀拍拍自己的胸脯说:“放心,我这把老骨头就算拼死也要保证岸英的安全。”

在毛主席的支持下,毛岸英如愿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战士。



临行前的晚上,十一点左右。毛岸英先去医院,看望了住院的妻子刘思齐,随后又前往张文秋家交代“妈妈”(毛岸英的丈母娘)帮忙照顾弟弟毛岸青。第二天,毛岸英随彭德怀一起前往朝鲜。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