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红色记忆 | 苏振华:韬略振中华劭德抚三湘

0
分享至

纪念开国上将苏振华诞辰112周年

若问一生有多长?再长不过百余年。若问一生能够走多远?可以是从目不识丁的农家子弟到贵州首任省委书记、海军政委,再到上海市委书记的嬗变,可以是从战场到政治舞台、从部队到地方的一次次临危受命。


苏振华被授予上将军衔

有这样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以其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和巩固国防,作出了重大贡献,周总理称他“既有军队工作经验,也有地方工作经验”,邓小平赞其是“最能打仗的政委”,他就是开国上将苏振华。

从农家少年到革命战士

1912年是民国元年。这年初夏,在中国四大将军县之一的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苏振华出生在一个雇农家庭,谁也没有想到,他将是从这里走出的64位开国将军之一。

因排行老七,他被唤做苏七生。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苏七生六岁开始放牛砍柴、插秧挖山,十岁给富农看鸭子,每月挣三升米工钱。1922年,祖母和父亲因贫病交加先后去世,兄弟分家,他却只分得一份债务,跟随母亲艰难度日。

庆幸的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平江这块热土上,率先兴起了如火如荼的工农革命运动,这给苏家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见五哥苏溪梅参加了北伐军,14岁的苏七生也以此为榜样主动加入了儿童团,次年加入少年先锋队。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黄公略等人发起了著名的平江起义,创建了红五军,四方乡众纷纷前来响应。年仅16岁的苏七生也夹在其中,申请入伍。见其年幼瘦弱,彭德怀拒绝了,建议他长大了再来。

两年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先后在南方地区涌现出大大小小的根据地,呈现燎原之势。这时,18岁的苏七生怀揣着对革命的向往,带着37名队员再次投奔彭德怀部。彭德怀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小伙子,将其安排在一师三团三连当战士。在亲切的交谈中,为了激励年轻人以革命为心声,彭德怀当场为其取了个响亮的名字——振华。从此,“振兴中华”的使命连同这个名字都与他的生命紧紧捆绑在一起了。

就在当年,苏振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以大无畏的精神投身到革命战火当中,参加了攻打长沙和中央苏区历次的反“围剿”战斗,身先士卒,多次负伤,留下了敢打硬仗、巧仗的名声,曾两度被授予三等红星勋章。

投身到艰苦卓绝的长征中,苏振华作为政委率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在湘江边与敌血战三个昼夜,顽强阻击敌人的猖狂进攻,为掩护中央纵队和后卫部队安全渡江立下了战功。此后,他又率部参加奇袭娄山关、激战老鸦山、攻占遵义城等许多重要的战役战斗,屡立战功,为中央红军摆脱险境、实现战略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6年,苏振华被选进红军大学学习。从未走进过学堂的苏振华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加之自身文化水平低,他学习起来格外刻苦,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向同学借笔记来抄,就是在防空洞也要随身带着书本认真阅读,以惊人的毅力攻克学习上的重重难关,极大地提高了理论修养。同年底,他留校被任命为第二大队大队长、第一大队大队长,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党培养军政人才。他的快速成长被毛泽东称赞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

1939年,中央决定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前往晋东南办学,与华北联合大学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这时,苏振华在罗瑞卿麾下任一团团长。他根据抗战需要,率部远征,来到了晋察冀边区。

抗日战争中后期,苏振华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政委兼鲁西军区政委、冀鲁豫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等职。他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关于不断壮大人民武装力量的指示,积极扩兵、整军,认真总结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经验,领导广大军民以突袭、伏击等多种战术,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和“蚕食”,对巩固和扩大平原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冀鲁豫军区是最难抗战的根据地之一,一望无际的平原让部队完全无处可隐蔽,加上日军的扫荡,军区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为了扭转局面,苏振华悄然对曹楼、倪庄、刘岗三个村子展开调查组织,组织了一支约100余人的武装。他无惧力量薄弱,利用自己的斗争经验,带着这支武装与敌人斗争长达近五个月。村民武装的胜利,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整个平原地区抗日的勇气和信心,仅一年时间,冀鲁豫军区的抗战热情就变得更高涨了,毛主席听了都忍不住夸赞:“对于在平原怎样坚持抗日,我们应该是更有把握了。”


解放战争时期的苏振华

抗战胜利后,苏振华出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先后与司令员杨得志、杨勇密切配合,参加了邯郸战役、鲁西南战役、淮海战役与渡江战役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

邯郸战役,又称平汉战役。面对国民党沿平汉铁路北上接受日本投降期间对我军的突袭,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总体部署下,苏振华率部在临漳与三倍之国民党军血战6天5夜,有力保证了整个战役的胜利和军区主力的集结。

在鲁西南战役中,苏振华所带领的第一纵队仅用一天就攻克了郓城,击毙敌人2500余人,生俘敌人8500余人,受到冀鲁豫野战军首长通令嘉奖,创造了一个纵队单独攻坚和歼敌国民党两个旅的经典战例。

在淮海战役中,苏振华率部顽强阻击国民党军北援徐州,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16000多人的辉煌战绩,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苏振华率部横渡长江后,一路所向披靡向浙赣线挺进,攻占了衢州,先后解放了景德镇、上饶等20余座城镇。1949年11月,苏振华挥师西南,执行战略大迂回任务,一举解放贵阳。


苏振华全家福

文武双全军政兼优

刚解放后的贵州,情况十分复杂。不仅有国民党逃离前安排下的特务,反动武装,还有当地为数众多的土匪,是当时西南匪患的重灾区。在老首长邓小平的推荐下,苏振华出任贵州省军区政委、贵州省委书记等职务,成为建国后首任贵州省委书记。

甫到贵州,苏振华快刀斩乱麻,率领当地军民剿灭了国民党残匪及土匪20多万人。与此同时,他全面调查地方情况,极力对当时的社会秩序进行恢复。

苏振华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土地改革、城市民主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重点抓发展农业生产,不仅解决了老百姓“衣不遮体”的生存问题,而且改写了贵州吃粮靠外省输入的历史。

针对贵州多民族混杂居住的特点,苏振华主动邀请当地的少数民族到家中做客,并亲自给他们讲述党的政策,终于使贵州的土改任务顺利完成,没有造成民族之间的矛盾。毛泽东主席在了解贵州的土改成果后高兴地说:“苏振华这个人,很不简单,了不起”。

针对贵州当地多山,交通闭塞的情况,苏振华将工作重心侧重到公路建设上来,不仅修通了多条公路,还将铁路交通建立了起来。在他主政贵州的五年时间里,贵州的经济建设成就斐然,改变了自古以来西南落后的面貌。

苏振华在贵州主持工作期间,为彻底推翻封建制度、稳定社会秩序、加强民族团结、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苏振华的工作发生重大变动,由于原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道生远赴苏联学习,苏振华被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次年,43岁的苏振华在授衔中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苏振华担任人民海军政委

1957年苏振华任海军政治委员。面对当时海军仅有国民党时期留下的几艘老旧军舰的落后局面,主张用知识武装头脑的他,带头学习海军科学技术知识,主持组建了六个专业海军研究所,设立了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建立海军舰艇研究院,科研人员由二三百人发展到一万多人。

接着,苏振华遵照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指示,主导组建了核潜艇研究机构。他非常重视高科技人才,力邀钱学森到海军讲授尖端技术和核动力的开发利用。在钱学森的助力下,核潜艇的研制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凭借自己的技术和经验,苏振华最先和团队一起提出了《潜艇核动力方案设计》的草案。

20世纪60年代初,因国际形势变化,苏联援助全面停止。挑战当头,苏振华毅然扛起所有重担,集中财力、物力,使研制核潜艇、导弹驱逐舰护卫舰的工作没有中断。1965年,他组织制定了海军装备和造船工业科研发展计划,为20世纪70年代自行建成核潜艇和驱逐舰奠定了基础。

1973年,一度被迫害的苏振华重新担任海军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主持海军工作。适逢南越舰队跃跃欲试,在我国西沙群岛周边挑起事端。次年,在苏振华的指挥下,新生的人民海军初试锋芒,与侵犯者正面交锋,展开激战,不仅依靠劣势装备打败了敌人,还收复了被南越政权长期非法占据的甘泉岛、珊瑚岛及金银岛三岛,一举解决了自1956年以来南越对西沙群岛的侵占,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的完整。这是中国人民海军首次在海战中取得胜利。


苏振华与妻子陆迪伦

从事海军领导工作20余年,无论环境多么困苦,条件多么艰难,他都不负重托,推动海军全面建设,为结束中国有海无防的历史孜孜不倦地工作。

1976年,三位伟人相继去世。为加快结束十年浩劫,尽快稳定全国局势,中央领导人打算派工作组去上海解决问题,文武兼备的苏振华临危受命,调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在传达中央指示的同时,将一些有潜在威胁的骨干分子隔离,使之无法串联。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摧毁了“四人帮”在上海的帮派体系,为稳定上海局势作出了极大贡献。随后,苏振华以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上海经济建设和发展而奔波、筹划,上海的工业商业生产总值很快就有了明显提升。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苏振华介绍摧毁“四人帮”在上海的帮派体系的经验,受到党中央好评并转发到各地。对此彭真同志赞许道:上海的清查工作最彻底,没有上海的清查,对“四人帮”的审判就无法进行。

1979年2月7日,积劳成疾的苏振华突发心脏病病逝于北京,享年67岁。在追悼大会上,邓小平为其致悼词:“半个世纪来,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跟随毛泽东同志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和巩固国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天安门广场也为他降半旗致哀,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苏振华与长女苏承业

纵观苏振华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不仅是中国人民军队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也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叶剑英元帅对此做如是概括:“苏振华无论在军队和地方都能压得住台。在战争年代有指挥作战的丰富经验。从事政治工作多年,熟悉组织工作,具有政策水平。”

一代良将苏振华,泱泱韬略振中华,功勋卓著,皎皎劭德抚三湘,风范长存。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2024年第06期

作者:邓丽君 吕月华
责编:卡咪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华英才半月刊
中华英才半月刊
《中华英才》半月刊创刊于1989年10月,是中国最早以人物报道为重点的大型新闻半月刊。
12文章数 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