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凡尔赛和约》是二战导火索?因为惩罚力度不够

分享至

1919年6月28日,充满争议的《凡尔赛和约》出炉。

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为什么福煦称《凡尔赛和约》为20年的停战协议呢?

这还要从巴黎和会开始说起。

一战结束后,来自27个国家的一千多名代表齐聚法国凡尔赛宫参加会议。



凡尔赛宫

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处置德国,以及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构建。

大会起初由五大国,即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和日本操纵。

不过,日本只关心其在亚洲的利益。

意大利倒是很关心欧洲事务,但由于战争贡献微乎其微,没人拿他当回事。

所以,巴黎和约所有议题的最终决策者,其实是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这三巨头。



巴黎和会“三巨头”和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前排左一)

1919年1月18日,会议召开的第一天,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利用致开幕辞的机会,发表了长篇演说。他以战胜者的口吻,大肆嘲讽德国,说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

演说的最后,普恩加莱还提出了制裁战争祸首、肢解德国的基本方案。

对此,美国总统威尔逊不予理睬。

他拿出自己的十四点计划,主张优先讨论国联盟约,再商议对德和约。

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归纳一下,主要就是这么几点:

海上航行自由,民族自决,成立国联,裁减军备,取消经济壁垒,无秘密外交。

这些主张,说白了就是美国已经不满足在做欧洲的小弟,希望建立一个国际联盟,依托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干预世界局势,继而取代英法,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但很显然,死而不僵的英法,不可能坐视美国上位。

于是,老练油滑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便以制定国联盟约复杂且繁琐为由,建议先讨论瓜分德国殖民地问题,再讨论其他议题。

我说前门楼子,你说胯骨轴子,三巨头聊的压根不是一件事,会议刚刚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就在三巨头扯皮的同时,意大利总理奥兰多积极发言。

奥兰多对如何惩治德国不感兴趣,他想要的阜姆港,原先是奥匈帝国的地盘。

所以,奥兰多就希望其他议题先放一边,优先讨论意大利的诉求。



论实力,意大利在美英法面前只能算二流国家,加之战争初期脚踏两只船,参战后又没有发挥多大作用。

因而三巨头直接无视了奥兰多:你这人怎么这么没眼力见,没看见咱这正讨论怎么处理德国的吗?滚一边玩去。

奥兰多一看自己被无视,顿时也怒了。

瞧不起我是吧?爷不玩了!

但从奥兰多摔门而出,到愤然回国,从始至终没人挽留他。

更尴尬的是,奥兰多回国后,意大利议会嫌他无功而返,又让他回去继续开会。不捞点好处就别回来了。

无奈之下,奥兰多只好灰溜溜地回去继续开会,继续被无视。

奥兰多退出和会的第二天,日本代表牧野伸显男爵不失时机地突然发言,坚决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

如果三巨头不同意,日本也将退出和会。



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第一条就是“反对秘密条约”。

但考虑到意大利已经退出,如果日本再退出,这会就没法开了。威尔逊自食其言,转而支持日本的要求。

英法早就与日本有密约。

于是在4月30日,三巨头做出决定,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转让给日本。

消息传回国内,爱国学生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

在“五四”运动浪潮冲击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再说回三巨头。

威尔逊谋求世界霸权,遭到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的联手反对。

三个人吵的不亦乐乎,气得威尔逊身心疲惫的说:我简直是在跟两个恶棍打交道。

但英法怼完美国,很快又互怼了起来。这俩的矛盾其实更大。

一战后,英国猛然发现,沙俄变成了苏俄,奥匈帝国解体,德国也战败了。现在欧洲就只剩下了一个大国,就是法国。

法国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于是在恍然间,法国人认为拿破仑时代的荣光又回来了。

为了保住这份荣光,克里孟梭主张让德国永世不得翻身,往死里整!



电影《我的1919》中的克里孟梭

具体怎么整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