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之孙李陵:本想超越霍去病的他,最终却降于匈奴,葬于俄罗斯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网络上一直有关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讨论,尤其是其中李广难封,绝大部分人认为并非如原作者所说的那般,李广难封是因为卫霍。

很多人分析,李广之所以难封,是因为七国之乱的时候,李广既跟着周亚夫又偷偷接受了梁王给的军印,因此汉王心中一直有芥蒂。



又有一部分认为李广难封是因为他没有合适的功绩,李广的确骁勇善战并且与手底下的将士打成一片,为人和蔼。

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治军不严,多次因迷路贻误战机,相对于卫青霍去病来说,李广的确在军政方面没有特别卓越的贡献。

就当众人七嘴八舌讨论李广的时候,一小部分人想起李广的后人,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李陵。

说起李陵,大家都是无尽的惋惜,毕竟一代少年英才,最终却因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元帅落得被俘的下场。

史书记载:武帝派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

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



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因为没有主力部队的后援,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为了保全被俘的其他士兵,选择投降,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而李陵真正的下场却鲜有人知,人们总说落叶归根死之后回归故土,似乎成了每一个国人的执念。

可李陵却在死后未曾回归故土,他的陵墓至今仍旧埋葬在俄罗斯境内。

李陵为何死后没有回归故土?汉武帝如此惜才之人,为何偏偏对李陵不愿意忍让?

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司马迁真的是无妄之灾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晓。



君不知臣,臣不知君

李陵作为李广的孙子,从小也是在军队里摸爬滚打,耳濡目染下,他对征兵打仗也是有自己独特见解的。

武将出身的他,自小也是认为自己颇有才能,无非是缺乏锻炼的机会罢了。



然而,我们知道,在汉朝,尤其是汉武帝当朝的时候,最不缺的就是武将。

汉朝最出名的两个武将皆出自汉武帝时期,也被称为史上最丰厚的嫁妆——卫青、霍去病。

见识过卫霍的军事才能,自然不会觉得李陵的军事才能有多么的惊艳,甚至还会觉得他平平无奇。

尤其是在汉武帝刘彻的眼里李陵更像是一个毛头小子,没有极高的天分,偏偏心比天高。

可汉武帝忽略了,那时他的身边已经没有卫青霍去病,能带兵打仗了,他认为平平无奇的李陵已经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就这样,君与臣最初不对等的认知,导致了汉武帝并不会去重用李陵,而李陵却格外盼望能够用一项功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汉武帝的重用。

这也为之后汉武帝和李陵更深的矛盾埋下祸端。

李陵的出身以及他之前的一些做法,无一不证明他其实是愿意为了大汉效忠的。



但当时第一缺乏与汉武帝沟通的机会,第二缺乏极度卓越的军事才能以至于他被埋没,与自己的爷爷李广一直生活在卫青和霍去病的光芒下不同。

李陵同期所处的一些将军远不如李陵,所以,对于汉武帝给自己安排的一部分任务,李陵往往是内心并不愿意的。

比如,引起史上最大争议的押送粮草。

当时汉武帝想保障李广利在匈奴境地打仗的部队,欲派李陵带队给他送去粮草。

给李广利押送粮草,李陵总共有两不满:第一,李广利是个草包庸才,无非凭借着自己的妹妹李夫人这才进入了汉武帝的视野,李陵并不认为李广利值得被自己辅助。

第二,年轻气盛的李陵并不甘愿当一名只押送粮草的“小兵”,他认为自己不管是出身还是谋略都远胜于李广利,是能当将军之才,而并非一个普普通通押送粮草的小官。

李陵与李广的怯懦不同,针对于这个不满,他直接向汉武帝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陛下,李将军在前方夙兴夜寐,我愿意带兵前去替他分忧,请陛下另派遣他人押送粮草。

简单三句话,既说出了自己的诉求,也拒绝了押送粮草的任务。



当时,汉武帝对于这个小将还是颇为欣赏的,毕竟上一个直接推掉任务,请求带兵打仗的,可是鼎鼎威名的北境夜王霍去病。

但与霍去病不同的是,李广利并不是卫青,他也没有卫青的才能。

此次带兵攻打匈奴汉武帝,为确保万无一失,将所有精锐部队派遣给了李广利,已经没有多余的部队派给李陵。

李陵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直接立下了一个承诺,他扬言自己仅需5000精锐就能直捣黄龙,可以直接攻入匈奴腹地,一举夺胜。

汉武帝听了这句话,更加是喜笑颜开,因为上一个仅带着几千骑兵直捣黄龙,打的匈奴节节败退的恰巧就是他最爱的名将霍去病。

汉武帝知道眼前的青年论才能远不如霍去病,但是区区5000骑兵汉武帝愿意一赌。

这不仅仅是汉武帝的一场赌局,更是李陵的唯一机会。

毕竟上次汉武帝给霍去病一万人,让他去探河西走廊,虚实的时候,霍去病是整整灭了匈奴五大族,杀7000匈奴士兵,并且我方几乎没有损伤平安归来。



可是草原霸主的命中煞星仅仅只有霍去病一人,纵观5000年历史,也没有再出第二个霍去病。

可是在李陵眼里却从来没有想过把这个当成自己最后的一次机会。

他认为,汉武帝愿意派5000精锐给他,是对他的初次试探。只要自己这次表现优良,并非要大获全胜,依旧可以让汉武帝青睐。

君与臣两种想法,汉武帝表面上知道他绝对不会成为第二个霍去病,但内心依旧希望李陵拿着这极少的兵马,获得极大的胜利。

李陵内心自比卫青霍去病,但才能仅仅至此,他的军事才干,可以算作优良,但与天才级别的霍去病相比,依旧是有差距。



小人当道,君子难行

有一个错误估计的开端,在后期展开也是很困难的,汉武帝让强弩都尉路博德领军在半路上迎接李陵,竭尽所能地配合他。

但我们要知道,路博德是何许人也啊,他是一个极度自负的人。

他自认为自身的才干极高,并且自己在军中极度有威望,而李陵在他眼中,无非是一个不论才干还是军事才能,都不如自己的后辈。



接到汉武帝的调令,要求他配合李陵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极度不愿意的。

所以他并没有选择直接与李陵沟通,而是想通过别的方法,让汉武帝收回调令。

但此时此刻在汉武帝心里路博德已经是受李陵调配了,就这样一个信息差距,导致汉武帝认为,凡是从路博德那里来的书信,一律都是李陵的意思。

汉武帝在接到书信之后,对这件事情颇不满意。

他直接下令,二者不用合一了,兵分两路,不胜不归。

书信写的什么呢?如今时逢秋季,正是匈奴人粮丰马壮之际,贸然出兵胜算很小。不妨在春天进攻,那时候匈奴人最‘虚弱’。

看起来是在说找一个合适的时机,但在当时的汉武帝眼里,是李陵要求带兵出击的,如今又要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汉武帝心中极度不悦。

原本他就认为李陵不可能成为第二个霍去病,无非只是做一个赌,而这封书信仿佛是给他的心加了一个重重的担子,一直在反复警告他,这次赌局一定会输。

李陵也不知道为何汉武帝会突然让两人分别带兵前行,并且不胜不归。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的确是让李陵有些措手不及,但李陵终究是将门出身,面对此等变故,他依旧是沉着冷静的面对。

之后李陵在浚稽山遇见了匈奴单于的部队,敌众我寡,匈奴有三万精锐,而李陵只有5000骑兵,但李陵丝毫不惧,仍展开阵型对敌方进行厮杀。

在不确定李陵方援军多少粮草多少的时候,匈奴选择了退步,这也让李陵取得了一些胜利。

而在这时候李陵并没有选择继续闪电战略极速前进,反而是让人送信给汉武帝,说首战大捷。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