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39年,毛主席读完项英电报后气得发抖,到了70年代仍耿耿于怀

0
分享至

1952年初,毛主席为深入了解基层情况,进行了一次南巡,经过皖中时,特意在当地停留调研。

时任安庆地委书记的傅大章前去汇报工作,谈完公事还提了句:高敬亭同志在这里影响很大,上了年纪的人至今还常提到他。

毛主席本来微笑的面容,听后瞬间涌上悲痛,叹息一声:高敬亭不该杀,中央发电叫不杀,他们不听,还是杀了。

这个“他们”,指的是新四军军部的几名高级干部,当年在没得到组织批准的情况下,仓促地将高敬亭处决,引起了巨大的动荡。



毛主席对此非常有意见,不止50年代说过高敬亭的事,70年代自身健康状况已出现问题,仍不忘指示有关部门去深入调查、给高敬亭一个公正的评价。

客观来讲,高敬亭的确对革命的贡献很大,但他也确实犯过错误,这特殊的情况让组织内部出现了两种想法。

一种是新四军军部认为必须杀之树立典型,另一种则是中央希望采取帮助教育的方式将高敬亭扭转过来,可惜由于距离问题,高敬亭最终被错杀。

那么,当初的事情经过究竟是如何呢?



高敬亭参加革命的时间很早,不过最初在军中不算出众,没办法,鄂豫皖苏区能打的太多了。

直到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川陕转移,留守的高敬亭才逐步展现自己的才华。他担任重建后的红25军75师政委,与吴焕先、徐海东等人一起继续领导根据地的革命。

奈何在国民党不断进攻之下,红25军伤亡惨重,被迫于1934年11月出走。高敬亭没跟军主力在一起,未接到通知、再次留守。

此时的他已成为根据地级别最高的干部,危急关头,决定扛起这面大旗。

之后高敬亭重组红28军,全面领导鄂豫皖的党政军大权,两次主力离开几乎带走了根据地所有资源,留给高敬亭的基本都是伤兵、新兵。



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还能始终站稳阵脚并成功应对国军的多次进攻,名将之称当之无愧。

毛主席就给出了高度评价:高敬亭同志在大别山以极少的部队吸引国民党17万正规部队,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红军的长征。

1937年9月,两党达成合作,高敬亭率部接受改编,成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主力,此时的他麾下有1500余人,是新四军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个支队。

后来的一年多抗日经历,高敬亭运用出色的游击战术,与日寇、日伪战斗接近百次,规模达到上千人的对战有四次,共歼灭1700多名日军及4000多名伪军。

如此突出的成绩,吸引到许多有志青年加入,在高敬亭被杀之前,第四支队已扩张到了8000多人,跟被改编之初一样,是新四军最强的支队。



如果光看这一面,新四军是没理由杀他的,可高敬亭也并非完人,在留守期间犯过不少错误,隐隐有拥兵自重的倾向。

鄂豫皖苏区自从张国焘到来后,就盛行肃反之风,即便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风气仍然没有改变。

留守的红25军三名政工干部:红25军政委吴焕先、74师政委戴季英、75师政委高敬亭都错杀过不少人。高敬亭非常狠,将包括师长姚家芳在内的近千名指战员都肃反掉了。

后来红25军主力进行小长征,高敬亭就奔赴皖西与坚持在此斗争的红82师会合,并出任师政委。然而没过多久,高敬亭就以肃清“第三党”为由把红82师长林维先抓了起来。

高敬亭是想杀掉林维先的,好在后者在部队里很有威望,高敬亭初来乍到不敢逼得太急,就退了一步将林维先发配到苦工队。幸好如此,让新中国多了一个开国中将。



后来高敬亭重组红28军,为能绝对掌控部队,他一面跟国民党对抗,一面又在内部不断“清理”,江求顺、余雄、刘正北等一大批干部被处决,就连协助他重建红28军的重要助手徐成基也没能躲过。

在复杂的环境中,高敬亭将部队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不允许任何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哪怕是中央派来的人也一样。

全面抗战国共合作后,高敬亭重新与组织取得联系,中央派出了高敬亭的老领导郑位三前去第四支队担任副支队长,当时我军取消了政委制度,郑位三实际过去是负责政治工作。

他到达四支队后,代表中央批评了高敬亭的肃反扩大化,这惹得高极为不快,就抗拒任命,不接受郑位三到四支队任职。

一切服从安排,这是组织纪律,高敬亭公然挟兵自重,是想干什么?中央为了团结,没有追究,改派戴季英去四支队。



前面说过,戴季英和高敬亭在红25军是平级的,本以为两位故人能相处愉快,没想到还是闹矛盾了。

当时中央要求四支队尽快东进抗日,高敬亭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戴季英抵达当晚与他发生强烈的争执。

高敬亭内心不满,便在公开的欢迎大会上擅改中央命令,宣布戴季英的职务为政治部主任。政治部主任比支队长级别低,最后还是高敬亭说了算。

为了震慑,高敬亭还将四支队里与戴季英关系好的人抓起来拷打,开国少将江腾蛟是戴季英的老部下,就被高敬亭逮捕差点处决。

江腾蛟在一个晚上听到守卫说准备后半夜下手,连忙就翻墙跑出去,转到五支队战斗。



江腾蛟的事极大地刺激到了戴季英,都是肃反狂人,戴季英明白高敬亭接下来要做的事,随即跟中央派来的干部一起出走,是为“新开岭事件”。

高敬亭的种种行为,已经属于不小的错误,中央还是忍了下来,就反复让他向东进发,可高敬亭不愿意。

一方面不想离开自己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另一方面他对组织也有怨言。新四军改编之初,高敬亭以为凭借自己的功劳和实力,能够在军部有一个位置,得到的任命却只是支队长。

这让他感觉很不平衡,去武汉开会时都不睡客房,说客房是给军部首长住的,自己只配在走廊打地铺。这闹脾气的行为,就是在宣泄不满。

等他开完会回到四支队,说什么都不执行中央的东进命令,为了躲避,他称病藏在后方,哪怕叶挺、项英等人找上门,他都说身体不适无法带队行动。



部队一直这样僵持在原地,项英对高敬亭就产生了很大的意见,1939年1月项英给中央的电报已经说得很直接:

高敬亭仍在现地收编土匪、扩大部队,企图在怀桐庐一带创造根据地,对党及上级使用他认为是限制他发展,因此正对党及军部极不满。

此后一段时间,新四军军部对高敬亭逐渐没了耐心,电报措辞越来越严厉:

“我们正在着手解决高敬亭问题,你们有何意见?”、“高敬亭无改变,近日又想将部队调回后方,曾见廖磊请假。”

廖磊是国民党桂系将领,牵扯到不同阵营后,高敬亭的忠诚就受到怀疑了。

5月10日,叶挺去舒城相劝,召开四支队连以上干部会议,他在会上宣布中央和军部的指示,全体指战员一致表示服从命令,高敬亭见群意难违,也举手表示同意。



叶挺有些不放心,等到部队开拔才离开四支队,可他一走,高敬亭又命令第7、9团停止东进。这就让问题变得复杂了。叶挺无奈,绕过高敬亭直接给那两个团下令,部队才勉强继续东进。

然而在5月20日,四支队7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带着两个警卫班叛逃了。

敏感时间发生敏感事件,军部一致怀疑这是高敬亭在背后指使,以此抗拒东进。到这一步,高敬亭的命运基本就定下了。

6月4日,高敬亭被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扣押,随后多位领导对高敬亭展开批判,军长叶挺对高敬亭说:

数次派遣重要代表指示你的工作、改正你的缺点,你都视若无睹、充耳不闻,实为你的命运惋惜。



案子上报到中央时,毛主席还是想以教育为主,就批示把高敬亭押赴延安处理。然而,叶挺、项英在得到蒋介石允许后,于6月24日将高敬亭枪决在了肥东青龙场。

项英电告中央这个结果后,毛主席大为震惊,电报上面冷漠的措辞更是令主席愤怒,他气得直哆嗦:简直是胡闹,怎么能这样处理问题。

后来七大召开时,毛主席专门找新四军代表周骏鸣进行谈话,主席问:那个高敬亭,不杀可不可以?周骏鸣答曰“应该可以”。主席点了点头没有再说。

往后很多年主席都没有忘记高敬亭,70年代仍耿耿于怀。

到1975年,主席身体已经很不好,但仍指示相关部门重新侦办,最终在1977年4月27日,总政发出了《关于给高敬亭同志平反的通知》文件。这段历史,终落下帷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旧书卷里的长安
旧书卷里的长安
一个有思想的历史爱好者
3989文章数 212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